ਨਿਊਜ਼ੀਲੈਂਡ
Punjabi
ਸਾਂਝਾ ਕਰੋ

最后一批90后也学会说“成年人专属谎言”了

转载ਲੇਖਕ: 贾小凡
最后一批90后也学会说“成年人专属谎言”了
ਸਾਰ但是虽然嘴上这么说,又很少有人真的敢承担打破这种默契的后果,还不如就蜷缩在名为体面的壳子里找到安全感。 所以说,其实所谓对“潜台词”头头是道的成年人们,很多时候大概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吧。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话题:成人世界的人际交往里有哪些潜台词?

点赞最高的回复像是一个绕口令:

原则上可以 = 不行
原则上不行 = 可以
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在那种求人办事、你来我往的交锋中,当对方说“原则上不行”,其实往往在暗示“但是可以这样那样找到原则以外的门路”;
说“原则上可以”,又往往露出一丝为难,后面八成跟着“但是你的情况哪里哪里有点特殊所以不太行”的意思。
最后令人醒悟:原来成年人的“原则”,可能就是没啥原则。
hougarden
现在的互联网上,人们越来越喜欢讨论“成年人”的各种行事法则了。
尤其是这届法律上成了年、心理上却还没有的年轻人,纷纷走入“成年人”的世界,发现很多事都和想象中不太一样。
比如,一段友情都是怎么走向消亡的?
——说,只有小孩子才会大张旗鼓、郑重其事地绝交,成年人只会不动声色地再也不联系。
hougarden
诸如此类的人生感悟仿佛都在暗示,“成年人”的标准跟有没有达到18岁的法定年龄毫无关系,而是要懂得一套独特的解码方法
而“彼此之间不再说话”已经是最仁慈的考验了——
说了那么多话却听不懂话里话外的潜台词,就像三体星人永远只能理解字面意思,那才是真的社交灾难。
hougarden
这届网友10个里面有9个社恐,还有一个在变成社恐的路上。
于是,当他们在聊天时说出一些看起来很体贴对方的话的时候,其实不过是暗示自己想溜罢了。
就像出现在晚上10点的“晚安”一定不可能是真的睡觉,只是代表着“我要开始孤独而快乐的网上冲浪了”;
当成年人的对话中出现“早点休息吧”、“嗯嗯你忙吧”,其实都有可能在说:
可以结束对话了,我们不要耽误彼此时间了。(但是出现在情侣对话中的“那你忙吧”另当别论)
hougarden
面对不想答应的邀约,当成年人说得模棱两可,那其实就是斩钉截铁的拒绝:
我不一定有时间 = 可能有时间也可能没有,但是我不想去
改天有机会一起 = 基本没机会
有空再约 = 我也不知道啥时候有空,最好没有……
这些看似热情的承诺,其实是比空头支票还没谱的口头支票。
明明心里想的是“你真的不值得我劳心劳力地出门”,嘴上却一定要疯狂暗示不能赴约都是自己的问题。
hougarden
毕竟,在表达拒绝的时候总得留点面子,否则很有可能别人没觉得有啥,自己先尴尬了。
这个道理其实在大家逛商场的时候,就早已学会并熟练运用了——
在店里试衣服试了太久又不想买了,为了避免店员的杀人目光,不都得说一句“我在别处逛一圈再过来买”嘛。
或许这就是当代网友对成年人的体面的理解:可以百转千回地客套,绝对不可以直接把“我不……”说出口。
hougarden
一言以蔽之,成年人的世界里有800种表达否定方式:
没有明确的肯定,八成就是否定。
没有明确的否定,也有可能还是否定。
hougarden
但这不仅表现在处理来自他人的请求时,也表现在表达对一个东西的好恶上:
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如果表现得没那么积极,意思就是不咋地。
这种微妙的分寸很有趣。
有一种人是傲娇得不肯轻易夸一个东西好。比如在英国人委婉到死的文化里,说一个东西“not bad”,其实不是说“不赖”,而是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意思。
但中国人的“还行”俩字,就必须得削掉好几层期待去理解,往往其实都是“不太行”。

比如跟朋友逛街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个时刻被质问她身上的丑衣服好不好看。
如果对方真的是关系很好的闺蜜,一句“丑,别买”就完事儿了;
但如果只是普通朋友,八成就只能带着委婉的微笑回答“还可以”,意思是“不是很好看,但我也不能直说你丑”

所以,以下情况全部同理:
迎面看到同事夸了一句“新衣服吗,看起来真舒服”,可能只是下意识地想夸一句新衣服但无从下口,不然就直接说好看了;
被问两张自拍哪个更好看的时候回答“都还行”,要么是两张都一般,要么是压根没仔细看;
剪完头发被tony老师问觉得怎么样的时候……“还行”的意思不用我多说了。

朋友之间热火朝天地卖安利的时候,这个成年人敷衍法则体现得尤为明显,一段友情都靠着被塞安利那方冷漠但不失应和的回复勉强维系——
还行、还不错 = 也就那样,但我不想伤你的心
是吗,这么厉害啊 =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等有空的时候我就看 = 其实我不是很想看……
因为如果真的心动了,早就应该变成如下状态了↓

不过朋友之间,到底还是能留有一丝基本的温柔。
比如面对朋友狂轰滥炸的长语音时,人们已经不动声色地学会了“假装在听”:
天呐,真的假的,太过分了,怎么会这样啊,这也太那个了吧……
回复这些话没别的意思,只是意味着:虽然我没听你都叨叨了些啥,但我还是愿意给你捧捧哏的。
hougarden
@鹿儿团团
这样言不由衷的敷衍,至少还带着“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真情实感”的一点真诚。
毕竟真的不耐烦到极致的话,早就变成没有感情的自动回复机器了。
hougarden
hougarden
成年人的世界里,如果是在没什么交情的人之间进行博弈,那话里有话似乎更是必不可少的保护色——
为达成某种目的,坚决不能让人解读出自己的真实意图,表面的推拉仿佛是成年人必修的一种武功。
比如感情上的纠葛。
每逢拒绝别人的示好和表白时,99%的话下面都藏着白眼已经快要翻上天的潜台词。比如:
我现在没有谈恋爱的想法 = 我没有和你谈恋爱的想法,以后应该也不会有
我从来没想过你会喜欢我 = 反正我也不喜欢你,我干吗在意你喜不喜欢我
我觉得我配不上你 = 我都这么说了,你可放过我吧……

再退一步,到了感情的交易场——相亲,那“假话不全说,真话全不说”的潜台词更是扑朔迷离。
举个例子,当一个给别人介绍对象的阿姨说一个小伙子的长相:
还可以/不是很帅/不丑/不是很丑……请问以上哪种说法中的男生颜值最高?
再来一题,当阿姨说一个小伙子的身高:
不高/不是很高/不矮/不是特别矮……请问以上哪种说法中的男生最矮?
最后一题,当阿姨形容对方姑娘的长相:
有气质/是个小美女/挺可爱的/文静/秀气……请问以上哪种说法中的女生最符合一般意义上的好看?
“相亲话术学”的奥秘,还真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就能听懂的。
hougarden
再往纯粹的利益关系上靠近,那就只能是职场了。
每个成年人都知道,从花里胡哨的招聘启事开始,双方就步步为营、话里埋坑,真实意图全凭经验去猜。
招人的想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凶相毕露,把残酷的现实都伪装在了糖衣炮弹下:
说什么“月薪4k-10k”,其实就是4k;说什么这份工作“磨练人,让人快速成长”,其实意思是钱少事多、责任全担。
想被招的人也想尽办法给自己的简历加滤镜:
“跨国公司财务部门实习经历”,没准是在麦当劳打的暑假零工;“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其实自己偷偷重新定义了熟练。
就像是在比拼谁是眼光毒辣的老江湖,先看穿谁在装模作样,就给自己多增加了一些筹码。
hougarden
到了职场上,甲方和乙方之间的刀光剑影,就没有一句不带着“不便说出口但你最好明白”的潜台词。
一个假谦虚:“我是这么想的,但我也不懂,还是按你们专业的来。”
其实意思是:就按我说的来。
一个假客气:“好的好的我尽量。”
其实意思是:呼来喝去的你当我是神吗,等着吧,什么时候弄好什么时候给你。
hougarden
@神奇的甲方
毕竟,甲方总不好直说“我是爸爸,乖乖跪舔吧”,乙方也总不好直说“你个啥也不懂的憨批”,大家还是要在刀里藏笑、笑里藏刀,聊着聊着可能就换来了一句“我们要和你们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当然,真正的意思是,这个费用能不能给个优惠价?
说来说去,成人世界的人际交往会有那么多潜台词,本质上大概就是身处其中的人都接受了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私利而博弈的规则
无论这私利是自己的心情,还是不得不维持的体面。
所以有时候人们也会很怀念、甚至都想不起来,有话直说还不用担心后果,到底是什么感觉。
hougarden
但是虽然嘴上这么说,又很少有人真的敢承担打破这种默契的后果,还不如就蜷缩在名为体面的壳子里找到安全感。
所以说,其实所谓对“潜台词”头头是道的成年人们,很多时候大概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吧。

(责编:Stella)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