ਨਿਊਜ਼ੀਲੈਂਡ
Punjabi
ਸਾਂਝਾ ਕਰੋ

《好歌曲》“移花接木”《这就是原创》获重生,但多得是死掉的综N代

生活ਲੇਖਕ: 娱乐资本论
《好歌曲》“移花接木”《这就是原创》获重生,但多得是死掉的综N代
ਸਾਰ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作者 柚子,经授权发布。

hougarden

在综艺节目市场极速增长的这几年,每年有上百档季播节目出街。与此同时,视频网站的话语权在加重,卫视综艺的整体规模在缩小。根据腾讯娱乐白皮书显示,2016年卫视周末晚间档节目共144档,较2015年同期增长21%,但2017开始下滑,年省级卫视周末晚间档季播综艺共105档,2018年卫视综艺节目产量较2017年下降12.3%,仅剩93档。

伴随不断缩小的数字,背后是一大批被市场淘汰的节目。那些曾经名噪一时的大型季播综艺在新作品不断涌现的当下悄悄退出舞台,却鲜少为人注意。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整理了2014-2017年陆续停播的26档卫视季播综艺节目。挑选的标准以湖南、浙江、东方、江苏卫视的A级及以上节目为主,并加入了央视、深圳卫视和四川卫视的三档出圈节目。虽然不能囊括所有节目,但各卫视曾浩浩荡荡、大做宣传的节目多半都已包含其中。

此外,河豚君统计了这些节目CSM52城或50城的平均收视率、豆瓣评分等数据,试图从这些消亡的节目里一窥市场的变化和观众口味的变迁。

hougarden

(数据来自百度百科与豆瓣)

三季成季播节目“死亡”临界点

根据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收集的资料来看,《歌手》《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这类能做到5年以上的现象级节目实属罕见,更多节目在第三季及之前便走向终点。

在统计的26档节目里,只有《极速前进》勉强撑到了第四季,剩下25档中,9档节目做到三季之后杳无音信,占比达35%。比如粉丝常看常新的殿堂级撕X节目《花儿与少年》制作人吴梦知在微博上宣布“没有了,勿念”,停播的消息一度冲上微博热搜,但更多节目消失的无声无息。尽管有些节目在开播之前有众多话题艺人加盟,比如范冰冰吴亦凡挑大梁的《挑战者联盟》,林青霞、朱茵等童年女神齐聚的《我们来了》,但播出期间反响平平,最后被停也无几人在意。三季俨然成为季播节目的一道坎。此外,26档节目里7档只做了两季,达到27%,比如明星大牌大集锦的《全员加速中》、亲子类节目泛滥时涌现的《爸爸回来了》等。

hougarden

从综艺项目盈利角度来看,大型综艺节目的第一季往往很难收回成本,以积累人气和影响力为主,第二季之后往往才能实现大幅盈利,当然,这是在第一季收视率、播放量等数据良好的情况下。但往往很多节目难以撑过第一季的投入阶段。吴彦祖首档综艺秀《漂亮的房子》,吴亦凡赵丽颖加盟、南派三叔加持的《七十二层奇楼》等9档节目播出前不可谓不轰动,最后草草收场。

那些坚持到第二季或第三季才停播的节目在第一季有一个尚算不错的口碑,多数豆瓣评分至少在及格线以上,甚至7+都是常有的事。但河豚君发现,那些一季便收尾的节目往往豆瓣评分不高。《七十二层奇楼》豆瓣评分4.5、《花样男团》4.8、《漂亮的房子》4.9,《三个院子》5.1。虽说豆瓣评分不是决定一档节目收视率和寿命的关键,但过低的评分是否意味着这些节目在呈现形式上本身便有缺陷?难以走得长远也在意料之中。

旅行类节目首当其冲,经营体验类经历大浪淘沙

经过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观察,在被淘汰的综艺节目里,偏旅行类和经营体验类的节目成了波及范围最广的两类。在26档停播的综艺节目中,偏旅行类的节目有7档,占比达28%。上文提到的湖南卫视《花儿与少年》就是典型的“明星+旅行”的节目。同类型的《花样姐姐》《花样男团》,明星夫妻为主题的《一路上有你》都是大同小异。另外,《非凡搭档》《极速前进》虽然与上面提到的几档节目内核不同,但在整体制作流程上相似,暂且归为偏旅行类的范围。

hougarden

此外,经营、体验类节目也受到极大影响。以《真正男子汉》《青春旅社》为代表的6档体验、经营类节目遭遇停播。其中《真正男子汉》和《我去上学啦》较早面世,且题材较新颖,前者为军营体验,后者为校园体验,口碑都相当不错。但在平安走过两季后,《真正男子汉》第三季一直处于难产状态,虽然去年一度确定了刘涛、易烊千玺等嘉宾,但后半年并未如期出现。

hougarden

在政策逐渐收缩的情况下,涉及军事内容的《真正男子汉》恐怕在审批上将遭遇更大的困难,或许这也是节目迟迟难以回归的原因。另外,在2017年集中爆发了一轮返璞归真式的经营体验类节目,如《三个院子》《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但这三档节目不仅口碑不佳,收视也并不喜人。

与此同时,单纯的户外游戏类真人秀也难以得到观众青睐。虽然目前《奔跑吧兄弟》和《极限挑战》这两档头部节目依然具有强大影响力,但大多数同类节目其实难以得到市场认可。湖南卫视《全员加速中》、浙江卫视《挑战者联盟》、江苏卫视《我们的挑战》《我们战斗吧》都难复制前两者的成功。

如今的综艺市场早已不是户外游戏类真人秀的天下,除了一直不温不火但总有市场的音乐节目,偶像养成、恋爱观察、脱口秀等更垂直、更带有社会情绪的节目成为受众的pick,单纯依靠大牌明星刷脸的节目很难唤起观众的刺激点。

经费不足压垮骆驼,盲目跟风成大忌

停播的节目虽各不相同,但停播的原因却往往大同小异。比如旅行类节目往往败给入不敷出。这类节目因为需要前往国外进行取景,经费昂贵成为压垮它们的最终的稻草。

hougarden

《花儿与少年》停播时,有消息称其疑似因为出国拍摄和后期制作经费过高,但收视低迷,入不敷出,因而被砍。根据百科提供的收视数据显示,《花儿与少年》第一季的平均收视率达到1.81%,以如今的电视节目市场看成绩可观,但放到第一季开播时的2014年,作为湖南卫视头部节目的《花儿与少年》并不突出。实际上,这档节目在2015年播出第二季后,2016年并未顺势播出第三季,而是到了2017年才推出新一季。

作为话题之王的《花儿与少年》虽然能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但第三季的收视率已经跌至0.6%。这样的成绩似乎与节目体量、嘉宾阵容不匹配。在收视率说话的电视台,《花儿与少年》的消失理所当然。不过,根据当年腾讯娱乐白皮书显示,《花儿与少年》虽然在全年收视率排行中只能占到40位开外,但在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却逆袭到第六位。或许我们可以期待,有朝一日在芒果TV看到这档精彩节目的续集。

hougarden

同样的尴尬出现在《极速前进》上。这档深圳卫视的王牌节目收视情况一般,第二季甚至跌至0.5,但定位于“环球竞速真人秀”的《极速前进》曾在迪拜、纽约等6大洲的24个国家取景,“烧钱”程度可见一斑。与此同时,《极速前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赞助。在节目总冠名从英菲尼迪到黑黑乳的过程中,节目嘉宾却升级为范冰冰,一边是高昂的制作费、一边是不知名的赞助商,《极速前进》的停播也就不意外了。

hougarden

事实上,盲目跟风是大多数节目死掉的根本原因。《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爆红之后,《挑战者联盟》《我们的挑战》《挑战的发则》等等节目一拥而上。

2014年旅行类真人秀在国内兴起,彼时韩国的“花样系列”得到国内观众的青睐,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同时瞄准了这种成熟模式,《花样姐姐》《花样爷爷》《花儿与少年》,名字都带着孪生气息的旅行节目一夜之间爆发,除《花样爷爷》之外,另外两档节目坚持了三季之后告别市场。

再后来,经营体验类节目一度成为市场新宠,四大卫视又纷纷下注此类节目,但这次跟风的结果相当惨烈,上文提到的三档匆匆上马的节目全部败北,最后湖南卫视《中餐厅》《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成为这一轮经营体验类节目的赢家,另外三家卫视自此再未涉足此类节目。

去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提供了另一种模式,随后东方卫视《下一站传奇》立刻上马,从模式到导师配置,几乎完全copy前两档偶像养成节目,但事实证明这套模式在电视台行不通,最后惨淡收场。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相信,2019年东方卫视的片单上不会出现《下一站传奇》的名字。

如今恋爱观察类节目又成了香饽饽,这一轮竞争之下,谁又能脱颖而出呢?

此外,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节目,比如限娃令后,《爸爸回来了》便在浙江卫视消失,《爸爸去哪儿》转向芒果TV,却依然难以摆脱政策禁锢。只不过和市场规律比起来,政策的影响并不算特别大,没有了萌娃、减少了明星,制作人们依然能从其他切入口戳中观众的嗨点。

小观察:好作品与收视率的悖论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河豚君发现在这些被市场淘汰的节目中,虽然有不少差强人意的作品,却也不乏优秀的节目。比如央视播出的原创音乐节目《中国好歌曲》,三季豆瓣评分均值达8分,而根据刘欢的说法,《中国好歌曲》第三季播出后,被央视三套拒收下一季,又因其他电视台没有额外节目牌照,失去平台;四川卫视文化类节目《咱们穿越吧》三季平均分高达8.7,但收视率却在0.8%左右徘徊,甚至第三季播出六期后再未更新;深圳卫视《极速前进》则处于质量波动较大的状态,逢单季豆瓣评分也可以达到8分;《我去上学啦》《来吧冠军》甚至《花儿与少年》等节目的口碑都处于中上等,但收视率并不算突出。

这不免折射出一种残忍的市场逻辑,即便很多节目在质量上精益求精,题材上丰富多彩,却不得不败给收视率、赞助商,实在可惜。

hougarden

结语

事实上,综艺节目的特质和观众的审美习惯决定了任何一档节目都会经历影响力自然攀升和衰减的过程,这是不可逆的自然规律。三年一个周期,国内综艺市场便会更换一批新鲜题材,如今风头正盛的节目两三年后同样会被更迭掉,只是面对曾经真情实感追过的节目,多少仍会惋惜。

正如某种题材的消逝和被淘汰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跟风也是一种典型的市场行为,成熟的模式经过市场验证自然更有保障,制作者趋之若鹜可以理解,但不考量自身平台调性和盲目跟风,能被市场和观众买单的几率微乎其微。倘若制作者们在源头做好把握,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炮灰节目出现?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