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黑市经济大起底,政府每年流失税收或超$130亿

后花园5月12日综合报道:
借用美国前国防部长Donald Rumsfeld的话来说,黑市经济的规模属于“已知的未知”。
每个国家的经济体中都存在非正式经济(即黑市):这些经济活动未被政府知晓或征税。简单来说,就是“现金工”,也就是不被记录的收入。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新西兰的黑市规模,以及它对政府税收的影响有多大?答案是:非常难以判断。
新西兰官方GDP数据的发布机构Stats NZ,以及负责征税的Inland Revenue(IRD)都未对新西兰非正式经济的规模作出估算。
不过,世界银行使用两种不同模型,对全球196个国家的非正式经济进行了测算。
这两种模型都用于估算未被记录的交易活动,从毒品交易到邻居帮忙照看小孩等无偿服务,皆包含其中。
根据这两种模型,新西兰的黑市经济规模在196个国家中排第九小,表现相对“健康”。
最新数据显示,新西兰非正式经济的估算值分别为占官方GDP的11.2%与11.9%。以新西兰去年$4250亿元的GDP计算,这意味着有额外$470亿至$510亿元的经济活动未被记录,存在于黑市之中。
这两种模型都显示,瑞士的非正式经济规模最小,仅占2020年GDP的8%左右。
而在另一端,津巴布韦的非正式经济被估为全球最大或第二大,占其官方GDP的60.4%至62.2%。但值得注意的是,黑市规模的测算本身依赖于“正式经济”的存在,因此一些经济数据不完整的国家反而无法被估算,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黑市。
如果新西兰的黑市规模也达到60%,IRD每年将少收约$350亿元税收,这比政府在上一份预算中拨给整个卫生系统的$300亿元还要多。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现有的非正式经济被全面征税,IRD每年或可多收$130亿元。
随着5月22日预算日的临近,额外的$130亿元无疑会让财政部长Nicola Willis喜上眉梢,但要彻底消除黑市经济却几乎不可能。
即便新西兰的非正式经济规模缩小至瑞士的8%,IRD每年仍可额外征收约$33.5亿元税收。
这些估算是假设经济中整体征税率维持在GDP的27%水平,虽然这一假设未必完全准确,但它能大致展示税收潜力的规模。
黑市经济不仅包括毒品交易等非法交易,还包括个人和企业的收入瞒报行为。当然,收入隐瞒的具体程度难以掌握。
尽管我们没有一份详列隐藏经济活动构成的清单,但一些数据片段可以拼凑出大致图景。
2018年,维多利亚大学和IRD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了自雇人士的支出与申报收入,结果估计有20%的收入未被申报。
自雇人士大约占新西兰劳动人口的15%至20%。近期的报告显示,这种瞒报行为每年导致约$8.5亿元的税收损失。
另一份由警方金融情报部门发布的报告,也估算了其他非法活动造成的经济成本。其中,各类诈骗占比极高。
报告称:“身份盗窃每年对新西兰经济造成超过$2亿元的损失。”
“新西兰保险欺诈局估计,2023年,保险欺诈给保单持有人和保险公司带来约$8.8亿元的损失。”
“关于GST欺诈的IRD税收风险估计为每年$3亿元。”
“目前估计,诈骗相关的年度经济损失已显著上升,达$7亿至$10亿元,且可能继续增长。”
不过,报告也指出,不同机构可能重复统计了某些欺诈活动,实际数字可能略低。
警方还对毒品交易的利润做出估算:“毒品犯罪的利润保守估计每年在$5亿至$6亿元之间。”
其中,冰毒利润最高,估计在$3亿至$5亿元之间;其次是大麻($1亿至$2亿元)、可卡因($2500万至$3500万元),以及MDMA($1000万至$1500万元)。
这些估算揭示了黑市中更明显的非法部分的规模,但具体减少非法经济活动能增加多少税收仍不清楚。
不过,若能将$15亿元的黑市经济转入正规经济,按照整体税率计算,可增加约$4亿元税收。
从全球角度来看,鉴于新西兰的黑市相对较小,也许我们真正应做的,是扩大整体GDP来提高税收。
目前新西兰GDP为$4250亿元。按照同样的假设,若GDP增长1%,政府可多收$11.5亿元税收。
责任编辑:番茄捣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