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I浮出水面,BNZ今日上线即刻生效,置业者遭迎头重创
后花园10月28日报道:
多家贷款中介机构今早收到BNZ官方来函,告知引入DTI限贷政策,即日生效。
据拥有14年从业经验的资深贷款中介Marchy Pang整理,新政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两点:
第一,在现有偿贷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将最高贷款金额设置为收入总额的6倍;
第二,租金收入的计算占比由80%下调为70%。
新政实施后,置业者的贷款额度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Marchy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对奥克兰夫妇年收入为$15万,打算购买总价在$125万左右的住宅,DTI生效前通常可贷收入总额的7至7.5倍,$100万轻松拿下,而生效后至多可贷$90万($15万 x 6倍)。
换言之,如果购买目标不变,首付需多出$10万。
消息一出,市场风声鹤唳,贷款中介也在今早马不停蹄,评估新政对客户的潜在影响。
据Marchy透露,BNZ是新西兰首家公开上线DTI新政的银行。
“ASB其实在去年9月就已经内部启用DTI,但对贷款中介并没有公开要求。”
BNZ何为突然引入DTI?
今年以来,政府和央行已多次出手打击住房投资,抑制房价上涨。既然如此,BNZ为何又选择突然上线DTI?
Marchy认为,BNZ的决定与央行涨息密不可分。
“央行涨息后,买家贷款成本加重,其偿贷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为降低金融风险,银行只能对客户提出更高要求,确保市场稳定。”
上述观点与奥克兰投资专家阿海的看法一致,据他介绍,银行内部评估客户偿贷能力的测试利率也在提高。以BNZ为例,已由6.25%提升至6.5%。
阿海还认为,BNZ的决定其实并不突然。
“央行早就在向各家银行展开行业咨询,BNZ选择在这个时候上线DTI,说明行业咨询已经达成一致,银行只是顺势而为,提前拥抱变化。”
谁受害,谁获益?
过去一年中,江湖上始终有DTI的传说,却迟迟不见踪影。究其原因,DTI打击面过广、针对性不强是其最大缺点。
毕竟政府曾多次强调,调控住宅市场旨在打击投资者,给更多首次置业者提供实惠。
那么,此次DTI政策有利于实现相关目标吗?
对此,Marchy和阿海均持悲观看法。
从长远看,DTI是央行为住宅市场泼的一盆冷水,有利于平稳房价,但从近期看,对首次置业者很可能弊大于利。
如前文所引例子,DTI新政将导致一个奥克兰普通家庭在首次置业时多掏$10万首付,相当于家庭年收入的2/3,并不是个小数目。如果拿不出,买家只能降低购房预期。
此外由于租金计算占比降低,投资者的贷款能力也会极大受限。
一旦买家购买力下降,开发商必然会遭受连带影响,出现市场倒逼。
阿海指出,开发商本就在承担通胀带来的成本压力,如果房子卖不出高价,必将蒙受损失。
“未来开发商可能会建造更多小户型、高密度住宅,控制总价。”
房价会跌吗?
在BNZ打响新西兰DTI新政的第一枪后,Marchy认为其他银行将相继跟进。
“现在银行几乎一周一个政策,每周都在变。”
对此,阿海提供了一组对比数据。
最近3个月,一年期房贷利率从2.19%涨到3.24%,涨幅接近50%;而在2007/08年度,类似涨幅却在金融危机爆发前花了12至14个月时间,涨息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至于房价,Marchy认为短期内不会立刻下跌,但上涨空间一定会受到挤压。
而在阿海看来,如果银行全面跟进,房价最坏情况下可能出现5%至10%的降幅。
“和2017至2019年一样,再次进入市场寒冬。”
除了住宅市场,阿海担心新西兰的整体经济也会因此受到拖累,因为地产行业实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一环,且近年来有不断走强的趋势。
统计局一份2019年数据显示,当年GDP总额为$3067亿,其中租赁和地产服务行业对GDP的贡献仅次于专业科技服务,总量$220亿,排名第二;建筑业贡献总量为$204亿,排名第四。
作为住宅市场直接关联行业,两者总额对GDP占比已接近14%,且未计入金融、零售等其他关联行业。
贷款大环境趋紧
除了已经浮出水面的LVR和DTI,政府也将在法律层面进一步收紧信贷。
此前因Delta疫情爆发,原定10月生效的「信贷合同和消费者金融法案」(CCCFA)被推迟至12月1日,该法案旨在强化贷款方对借款方偿贷能力的审查。按照阿海的说法,以前客户只需对银行填表报备生活开销,现在则必须接受查验核实,流程更为复杂。
不过他同时透露,市场其实已经在提早消化政策,很多银行都赶在法律生效之前上线新规。
虽然DTI来势汹汹,阿海却表示央行还留有一张王牌,即取消只还利息(interest only)贷款。
“一旦实施,房价下跌更不可想象。”
Marchy提醒有意置业的买家,一定要及时与银行和贷款中介联系,掌握最新信息,评估贷款影响。如已经取得预批,则要尽快出手。
另外,他也建议广大业主作好涨息心理建设,因为新西兰的历史低息已经一去不复返。
责编:番茄捣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