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物种泛滥成灾!新西兰人急死了,华人吃货很淡定:这在中国都不够吃!
后花园编辑部2020年1月4日报道:
近日,新西兰又有一个外来物种泛滥成灾了。
这个物种对华人来说肯定不陌生。
它就是鲶鱼。
鲶鱼又名胡子鱼,其显著特征就是周身无鳞、体表多黏液,上下颌各有4条胡须。
中国大陆的长江和珠江流域盛产鲶鱼,而仲春至仲夏(4~7月)是最佳的食用季节。
另外,鲶鱼的肉质细嫩少刺、美味浓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非常丰富。
据丰盛湾居民爆料,由于数量庞大,繁殖迅猛,鲶鱼已经在当地水道泛滥成灾,而为了消灭它们,居民们绞尽了脑汁,但仍然无法将其赶尽杀绝。
听到这里,有华人要咽口水了。
这么鲜美的食材,洋人怎么还觉得头大?赶紧抓来吃啊!
可惜的是,当地人并不了解鲶鱼的做法,也不知道该怎么吃,所以唯一的消灭方法就是扑杀。
过去两年,一个名叫“鲶鱼杀手”的组织悄然成立,并公开向这一入侵物种发起“战争”。
据该组织介绍,这一生物好比水中负鼠,但除了都有胡须外,两者之间并无多少相似之处,而鲶鱼比负鼠还要可恶,因为前者对新西兰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当地自愿者组织Te Arawa Lakes Trust的发言人William Anaru表示:“这些鲶鱼的繁殖速度非常快,而且它们像负鼠一样什么都吃,把它们比做老鼠的话可能更为贴切。”
当地人告诉记者,3年前,他们在LakeRotoiti首次发现了鲶鱼,但随后这一物种开始呈爆炸式增长,并很快侵入了附近水道。
为了不让鲶鱼继续泛滥,Te Arawa Lakes Trust召集了450名自愿者来捕杀鲶鱼。
Anaru表示:“这些自愿者的环保意识非常高,而且非常热爱这片水域。”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这些自愿者一共扑杀了6.8万条鲶鱼。
Anaru指出:“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在每张网中捕获了约200条鲶鱼,而自从去年开始,捕鱼量已经下滑了18%,这说明鲶鱼的数量已经有所减少。”
据悉,鲶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主要靠捕食当地的小鱼小虾和鱼卵为生。另外,它们还会翻搅水中的沉积物,与淡水小龙虾争抢食物。
最让新西兰人感到头秃的是,鲶鱼几乎没有天敌,而且在缺水的情况下也能存活3到4天,这意味着它们可以随船只漂流到其他水域,并广泛繁殖。
丰盛湾地区议会的生物安全官员Greg Corbett表示:“在水路间往返的船只要特别注意,进入湖泊前切记仔细检查,不要将外来入侵物种带到本地河道。”
虽然“鲶鱼杀手”消灭了一定数量的鲶鱼,但当地机构认为,要将这些外来物种赶尽杀绝,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人力。
其实,新西兰人完全可以借鉴中华美食,将鲶鱼这道菜放上餐桌。
比如:红烧鲶鱼,豆腐烧鲶鱼,清蒸鲶鱼,麻辣鲶鱼,鲶鱼汤,干锅鲶鱼,蒜子烧鲶鱼。
随便列出一道都是硬菜。
此前,奥克兰爆发“梭子蟹危机”时,政府还向吃货们发出过邀请。
作为所有动物的天敌,没有什么是人类消灭不了的。
这次丰盛湾爆发“鲶鱼危机”,华人吃货也可以来搭把手;吃成濒危还是绝种,你们看着办吧!
(责编:Gl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