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侄女被“高考数学卷”吓到,我给她讲了3个故事
以一个家有仨娃的新西兰妈妈视角,
洞察育儿、家庭、事业、自我…和世界 今儿的文章来自我的小组成员小乔,
移居新西兰两年整。
来看看小乔最近,
和其远在成都的初二小侄女,
关于高考的对话吧。
前几天,关于高考数学全国卷,网上一片哀嚎。
被传不按套路出牌的数学题目“一片云”、“维纳斯”,团灭众多考生。
传说中的“数学帝”,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军,被盛传为今年出题老师,一时引来无数“跪拜”。
虽然最近葛老师已出面辟谣,他并不是出题人。但我那尚在读初二的侄女却发来微信说,她决计高中改学“文科”了。
孩子可能真是被吓到了。
吐槽高考题竟能影响到初中生?有点超乎我的想象。
我本想回复她:你若真被吓到了,就已经输了,高考那几天很可能会失眠,你又怎么能发挥得好呢?
我还罗列了很多道理准备讲给她:
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勤奋学习固然重要,但也要拿得起放得下,否则负担过重,容易心态失衡;
人生路漫漫,道路不止一条。哪怕未来不参加高考,拿着高中成绩还能申请国外大学预科啊,同样完成本科学习;
不要预支你的害怕。真正成功的人靠的是善良、勇气和思考,活得有笑容、能思辨、懂条理,到哪都能披荆斩棘、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可当我准备好一切之后,她又发来贴在家里小窗上,写给她自己的小贴士: 这种压力我感同身受,毕竟我也曾经历过。 想当初框缩于高考井口之下时,我也很难跳脱框架之外去感知世界。 “一考定终身”的信条就像阳光一样被刺入心底,劝说苦读的学生对视太阳,摆脱恐惧,确实强人所难。 不是常有人说:情商最低的行为,就是不停地讲道理吗? 想到“给小侄女讲道理”大概率没有用,我给她讲了3个高考故事。 高考故事01 坚持做自己,你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这是个古老的故事,是关于我自己的。 作为一枚阔别高考近20年的老人,当年我虽然考得平平,只过一本线30多分, 却据说是省状元。 我滴个神啊,谁来掐一下我的人中... 不仅仅如此, 我是理科生体育生艺术类文学学士学位...横跨所有门类,造型异常别致。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那个年代, 有些艺术类专业报考的真实情况是: 只招收文科和理科生, 专门学艺术的反倒是考不了的。 譬如,曾经的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的编导、摄像等王牌专业就属于这种情况。 除此之外,北影、南广等诸多院校都有类似的情况。 当年我所在的高中,就只有我和另外一个文科生报考了艺术类专业,而同年级的其他很多同学,并不清楚我们在做什么。 北广电视系作为全国电视界的“黄埔军校”,招生分数过一本是基本要求,另外“电视它是门艺术”啊,要参加艺考面试也就难免了。 它们的招生路径逻辑是这样的: 招收文、理科生→ 考生提前参加艺术预考→ 面试通过后参加高考→ 达到一本分数线后择优录取。 现如今想来,这真是个双向陷阱…… 分数超过一本线!?很多艺术类的学生基本告别了,一鞠躬; 高考前要通过艺术预试!?很多文、理科的学生基本也告别了,二鞠躬。 但世间还是有大把骚柔之人的,他们被迫读了文、理科,却内心骚动,天生只想“卖艺”......三鞠躬。 我那会成绩中等,虽然天天做题,但内心并不安分,晚自习就喜欢涂抹课本人物绘画并书写个人“备注”。 高考前一个月我动身参加艺术面试,听说我要离家一个星期去省城,我爸差点没吃了我,“你这是逃避,现在是冲刺阶段!”他怒吼道。 所幸我通过了艺考面试,拿到了预录取通知书。 随后,参加高考时我被作为艺术生安排进了体育生与艺术生的混合考场,我惊讶目睹同台竞技的同学在数学卷上,草签完名就纷纷交卷走人... 淡定如我,成绩还是过了一本,最终顺利入读大学。 故事的结尾是在一个燥热夏日,我去学校领录取通知书,当了一辈子理科班班主任的老师对我说:“小乔,知道吗,你是省艺术类状元呢!” …… “也恭喜您。” 状元一事至今不知真假,只当余生一个蜜汁笑话。 在我那个年代,“理科生进理科考场报考理科专业” 本该是铁律。 但奋笔疾书之时,偶尔抬头看看窗外,却发现高考本身的设定并没有那么“严肃”,它亦“多姿多彩”。 所以,亲爱的小侄女, 不被规则束缚,坚持做自己, 你会看到更美的风景。 高考故事02 滑铁卢之败,多年后变成美好人生的谈资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我的一个同学“小米”的。 中国真有米这个姓,高中那会我才知道。每次她去米奇店买文具,自有品牌的感觉,我羡慕过好几回。 小米平时话不多,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数学尤其好,每次交卷都能比我早半个小时,像个深藏不露的忍者。 她妈妈是学校的老师,教语文的,据说家教很严。 我至今都难以相信,自己荣登状元的那场高考,会是她的“滑铁卢”,她是能考600多分的一线选手,当年却只考了400多分。 那年数学特别简单。可能就是因为太简单了...... 成绩公布后,大家都不敢去找小米玩,哪怕只是想安慰她。她似乎也主动地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里。 时隔多年,逛街时我偶然遇见了小米的妈妈,经不住多年的好奇,我上前问了当年的情况。 “你们那年题太简单,她半个小时就做完了。但她不敢相信,就反复检查,又都改错了。”小米妈说。 “那她现在做什么呢?毕业后我们就断联系了。”我问道。 “小米考的不好嘛,但我反对她复读,想让她就近上个师范。她不想毕业后跟着我吧,就填到上海去了,想离我远点,她现在好了,发展得还不错……” 那一瞬,小米妈妈没能藏住脸上突发的笑容。 我敏锐的察觉,对话可能要以上海有房为结束,便赶紧留下祝福离开了现场。 再后来,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我才拼凑出了小米高考之后完整的情况: 并不如我想的那样:小米去了上海,是金子总会发财的,然后买了一堆房...... 小米填报的上海一所大学的专科,毕竟底子在,后来轻松专升本,然后参加学校的交换生计划去了德国,念高端纺织专业,老公是大学同学,各有自己的事业,目前定居在德国,非常幸福。 我很为她感到高兴和骄傲。年少时经历过那样的挫折,还是站起来了,真不容易。 我觉得小米能走出阴霾的原因之一,是她选择远离了家乡,并没有走托人情就近上本科的套路,彻底自立了。 小米很幸运,绝地求生,从三线城市大胆地填报了一线城市的院校,去人声鼎沸的地方,机会多元,扩展了自己的人生际遇。 高考只是人生途径的一站,如果因为高考失利就彻底否定自己一生,自暴自弃,那会真的永远也站不起来吧。 所以,亲爱的小侄女, 用看风景的态度去看待一时的挫折,往下走,雨会停,你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高考故事03 一路听话长大的儿子,只是在高的段位里平庸 前两天,我们公司组织,奥克兰地区的Apple妈咪游学/留学老客人聚会,我遇到一位特别健谈的母亲。 这位姐姐看起来年纪并不大,当她介绍说有个儿子在读大学并且快毕业时,我惊呆了。 她说教育儿子是按书养的,儿子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她在家永远处于过度付出的状态,事无巨细的管理一切,一心想着服务好儿子的学习和生活。 但现在,她后悔了。 “儿子现在读名牌大学,行将毕业,却还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下一步该怎么走。” “他只是在高的段位里平庸。” “我过去管太多了,他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导致他现在完全没有了主动性。现在教育小女儿,我完全反过来了,我给她时间和自由,她就非常不一样,有主见。” 这么干脆利落、反思自己的妈妈,我还是头一次见。 如今,这位妈妈带着女儿在新西兰小学长期留学。 我追问道:“您未来怎么计划的呢?” “其实没计划。我陪她之前来游学一次,后来回国,她想再来,我们就又过来了。” “女儿挺辛苦的,来回换学校,还好她总能适应。我现在觉得无论把她丢在哪里,她都能应付。” “在国内,我就忍不住想把她往精英的方向培养,孩子又不懂,压力都在家长身上。但做精英是要付出代价的,长大了也是要靠拼命工作,牺牲足够的时间去换金钱的,她要是被捆绑住了,也不会高兴,我现在只是把主动权还给了她。” “孩子看似不会长远考虑,只关心当下,我觉得也挺好,现在她喜欢哪,我就陪她到哪,我也能试着当个轻松的妈。” “她在这边上学,压力不大,但强调个人思考,我问她未来的规划,一套一套的,最近的理想是做厨师,喜欢作甜点。”妈妈说。 “那高考呢,怎么打算?”我问。 “只要她语言能跟上,外面读书的机会很多。读书的目的不是光为了拿大学文凭,我对女儿的要求更多的是掌握生存技能。国外的职业教育、大学都不错,另外,学会自律、自立更重要,她很开心。”妈妈说。 所以,亲爱的小侄女, 你看这个姐姐在国内外“穿梭”求学, 有了多彩的选择, 实际也经历了辛苦。 哥哥的道路虽然笔直,却反倒迷失了自我。 世间充满灰度,无论怎样,有家人做朋友,有难题拿出来和家人商讨,一路上你会看到更多的彩虹。 2019年度的高考已经结束,但高考不会结束。 高考只是人生一站,挤过独木桥,会有更大的世界等着你,但无论何时,不忘遵从内心,做你自己,去看最美的风景,如此才能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鸡蛋从内打破才是生命,你定会获得绽放!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