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被解聘的他,落寞地向联想呼吁:请不要解聘我的工作成果。
他害怕连带自己的成果,也被联想一起解聘了。没想到一语成谶,联想几乎裁撤了所有技术团队,彻彻底底变成了一家贸易公司。
2000年,互联网泡沫崩溃,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受到波及:网易发行价15美元,跌到0.47美元,被纳斯达克摘牌;中华网的股价缩水到市值的1/200,被人收购出局。
柳传志目睹了无数科技企业的猝死,他决定:转移联想的业务重心。
从那一年起,联想成立联想控股,高调进军各个行业。
神州租车、拜博口腔、房地产企业融科智地、互联网金融企业拉卡拉、水果公司佳沃鑫荣懋、私募和风投公司君联资本和弘毅投资……联想处处发力,除了老本行。
但是柳传志的路风光无限。这一年,联想正式被纳入香港股市恒生指数。
柳传志的联想活色生香,倪光南,却成了那个被解聘的人。已是快要退休的年龄,可是他还铆着一股劲——要做中国自主的操作系统和芯片。
他永远记得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的那句话:“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芯就是芯片,魂就是操作系统。
这是中国科技之殇。
恰好1999年9月,把濒临倒闭的BBT,重组成为“中芯微”的李德磊,找到了倪光南。倪光南和李德磊相识于加拿大访学之时。
曾经的他们虽没有过多交集,但这支“中芯微”(方舟科技前身)的技术团队,曾承接摩托罗拉的外包业务,也做过日立的芯片业务。
从这支带着技术基因的团队身上,倪光南似乎一下子,看到了“中国芯”的希望。
他不要一分钱,也不要一点股份,搭上自己的全部,为李德磊找人、找钱、找资源,还拉来了科技部的项目。
2001年4月,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枚嵌入式芯片“方舟1号”诞生。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芯片。
接着,又研发了”方舟2号“。
国家也开始投入资金支持,并全力配合方舟芯片的推广。
北京市政府直接订购了几万台,国务院众多部门,还有其他的行业也被召集起来,大家要一起支持国产芯片。
与此同时,倪光南还用自己的人脉,拉来了很多企业客户,但李德磊却拒绝为他们供货,他从一开始,就只打算把这些货卖给政府客户。
因为操作系统早就被Wintel联盟垄断了,不支持方舟搞的这一套技术,各种软件也不兼容。市场上的人不会买单的。
可是,政府部门的人也纷纷抱怨,买来的机器甚至成了被封存起来的废铁。
与此同时,李德磊也放弃了”方舟3号“的研发。
倪光南赌上了自己的信誉拉来了客户,却不能为他们供货;方舟3号也无法继续研发,不得已他只得离开了方舟。
而此时的李德磊,却靠着倪光南拉来的资源,在中关村盖起了方舟大楼,直至今日依然屹立不倒。
很多人都说,这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再加上没能成功研发的芯片,对倪光南的负面扑面而来。
2018年,中兴被制裁时,倪光南当年的助手梁宁,回忆起这段往事,无比沉痛。
她写道:
世人眼中,他是一个唐吉柯德。被柳传志逐出联想,曾经推动的重大项目未能完成。为了这个梦想被一个又一个人利用。
他明知道自己在被人利用,还是宁可冒着一世英名赴水流的风险,还是继续尝试、继续努力。
不作为,无过错的人们嘲笑他:“不识时务”、“老被人骗”、“被人骗了还在继续做”……
只是,那时的他,在人们眼中,只是一个骗子般的固执的科学家。
2006年,因为此事,被牵连的倪光南,只能一遍又一遍遗憾又愧疚地说,自己看错了李德磊。
然后,67岁的他独自落寞地向科技部负荆请罪。
于此同时,联想正处于人生巅峰。
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国人震惊了:从来只有外资吞并中资,竟然有中资收购外资?
一时间,联想被视为中国品牌的骄傲,柳传志被视为中国企业家的骄傲。
2005年,人民网放出了这样一篇报道——《联想三代CEO的接力与演进》。在文章中,联想的崛起,被视为中国企业的典型样本、中国经济的反映。
讽刺的是,收购IBM仅仅一年,联想就宣布将全球总部从北京迁往纽约,迈出了成为“美帝良心想”的第一步。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浪潮下,像联想一样,成长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有能力做研发的自然也越来越多。
然而,在以利益为重的企业上栽倒两次的倪光南,此后再也没找任何企业合作。
只是,直至今日,已经80岁的他却从来没有一天停下,为国产操作系统和芯片奔走呼号的脚步。
即便无数人都说,他带着那股堂吉诃德的“傻气”,即便他的一世英名,在很多人眼里,早已荡然无存。
在博客中国上,他的个人专栏,只有50个粉丝。然而他却写了115篇文章,几乎都在为自主设计芯片和操作系统,还有开源软件等发声。
2005年,2006年,2007年,... ,2017年,2018年
2013年,他还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并为联盟拉来了近百家成员单位。
直至今天,满头华发的他依然在为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发声。
3 如今的倪光南院士,似乎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联想黑”。去年年末的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倪光南院士曾说,“华为和联想这30年来,犹如龟兔赛跑。”1995年,联想销售额67亿元,是华为的4.5倍;
2001年,华为销售额超过联想,而截至2018年12月22日,联想市值81亿美元,而华为估值已超4000亿美元,二者差距接近50倍。
默默研发坚持、不断搞创新的华为跑在了前面,而那个聪明的、只看到眼前利益的兔子远远落后了。
倪光南院士自己,则几乎成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旗手。
在任何地方,如果你看到一个老人在振臂高呼“中国技术必须自主可控”,他是倪光南。
他在回顾“方舟”项目时说:“这是企业的失败,不是技术的失败。”
什么意思呢?这个企业没有活下来,但是技术的尝试,却是有价值的。软件1.0往往不太好,那么1.0就不去做了吗?1.0不一定是失败,1.0只是一个过程。没有1.0哪有2.0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方舟”也许失败了,但是这不意味着“中国芯”失败,更不意味着中国的自主研发失败。
中国不止一个“方舟”,我们还有无数正在奋进的方舟,就像如今人人皆知的,华为的“诺亚方舟”。
而联想呢?
即使被网友群嘲,杨元庆似乎依旧春风满面。
2019年4月,联想的2018年财报出炉,年营收超500亿美元,CEO杨元庆在发布会上总结道:
“现在是联想的最好时刻。”
同期,华为的2018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任正非被记者问道:“华为下一步会不会倒下?”
任正非回答:“早晚的事情。”
2019年5月,中国的高科技行业尤其芯片、AI行业等被严重钳制,举国上下忧心忡忡。
杨元庆却很淡定:
“全球化是必然趋势,联想并不打算做操作系统和芯片。”
任正非也说,支持全球化,我们应该购买美国芯片,但他是这样说的:
“所有的高端芯片我们都可以自己制造。尽管自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的多,我还是高价买美国的芯片,因为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应该融入世界。”前几天,联想CFO黄伟明接受采访,表示联想对于“美国增加关税”早有对策:
联想在全球设有制造基地,如果美国再增加关税,联想可能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不受关税影响的国家。虽然后来,黄总对这番言论进行了道歉。
但是他在道歉中仍然说:
“即便个别地区政策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影响,我们仍然能够以中国智造作为根基,通过布局全球的产业链,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谁能告诉我,这是澄清还是文字游戏?
联想准备好了对策,华为也准备好了。
平心而论,华为要做世界第一,但联想也是世界500强。
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企业。首先要活下来,然后才是怎么活。
商人是逐利的,无可厚非。站着赚钱,还是跪着赚钱,都是赚钱。
只不过,难免被人喷。
尾声
1998年,柳传志公开提出:“贸工技”是联想应该走的发展路线。
从那时起,到2004年联想收购IBM为止,联想在国内的声望达到顶峰,甚至有人形容为“柳传志神话”。
而当时的倪光南,处境是非常艰难的。
有人认为,倪光南太书生意气,太固执、太自私:“历史不可能回到1995年再按照倪光南的意愿重新走过,而柳传志今天(2004年)的联想似乎比1995年能够想象的还要辉煌。但实际上,1995年倪光南离开之后的8年里,联想集团的年销售额仅仅增加了不到5倍。
而在1995年之前的8年中,联想集团的年销售额却增加了至少60倍!
直到2006年前后,反思“柳传志神话”的声音才开始出现。
阿果在《不能失去联想》一文中,为倪光南们鸣不平:“联想过于神化了柳传志们的运作,而不公正地贬低了倪光南们的奉献”。
他追问:
“支持柳传志们昨天运作的,有倪光南们前天积淀下来的技术成果;
支持柳传志们今天运作的,有倪光南们昨天到联想后重新开发出来的技术;
支持杨元庆们明天运作的,又是什么呢?”
一语成谶。
倪光南说,华为和联想是龟兔赛跑。
如今,兔子如梦初醒,发现乌龟已经跑过了终点线,又在往新的目标前进了。兔子不是不想追,只是已经追不上了。
杨元庆刚刚担任联想集团CEO时,曾想重新回到“技工贸”的发展路线上来,提出要把联想的技术研发投入增加到每年十亿元以上。
但是,由于多年的延误,科技骨干的流失,技术积累不够,最终失败了。杨元庆只好选择,仍然把重心放到生产和销售联想微机上。
其实回到1994年,联想曾有机会,成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领军者。
倪光南曾说:“1994年左右,我们(联想)进入通讯领域时,品牌、资金和技术等各方面条件比华为优越多了。”
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一直想,假如当年倪光南没有离开联想,而柳传志听了他的话,如今的联想,会是怎样?
也许,联想顶不住巨大的科研支出,像“方舟”一样,早就破产、消失。
也许,中国现在有了两个华为。
纪伯伦在他的名作《我的心只悲伤过七次》中说:
“我的心只悲伤过七次……有一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我选择了容易。”
我想,如果有得选,谁也不想做美帝良心。只是一直赚容易钱赚到今天,已经无法回头了。
一不做,二不休。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
说实话,我很想写一本同人小说,叫做《重生之我是柳传志》。如果不会被柳传志告的话。
如果能重来,你会不会替柳传志,选那条更难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