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
中文简体
分享

从新西兰回国如何面对“逆向文化冲击”?

新西兰作者: KANNZ
从新西兰回国如何面对“逆向文化冲击”?
摘要大部分从中国大陆前来新西兰的朋友,初期定居在新西兰的时候,都会遭遇一些文化冲击,这是由于多……

大部分从中国大陆前来新西兰的朋友,初期定居在新西兰的时候,都会遭遇一些文化冲击,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新西兰的气候与中国大陆相反,语言和文化不相同,新西兰是标准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中国大陆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饮食的不习惯,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与中国大陆亲人好友之间的时差问题…….所有的一切都会让大家在刚刚来到新西兰的头几个月、甚至头几年,都有失落感、焦躁感。

hougarden

image source: pixabay

但是,如果像是站长这样在新西兰生活了十几年的人,回到中国大陆后,也会碰到一种问题,这就是:逆向文化冲击,它指的是离开旅居他乡的人们在回到祖国后需要经历文化再次适应的过程。回国后,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各种优点和缺点的碰撞与冲击,使得像是站长一样的归国者在回国初期居然要重新适应本土文化。如果几个月之内还不能适应国内的生活,就会对回国者的心态和情绪造成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和归国的幸福感。

国内的人多、城市大,节奏快,压力大;新西兰的田园生活人少、压力小;国内的车多不让人,空气污染;新西兰的车少还让人,空气清洁;新西兰食物虽然安全但是口味糟糕,国内食物口味丰富多彩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堪忧;在新西兰生活满嘴的你好、谢谢、再见,回到国内人与人之间都是世仇一般互相粗鲁面对;在新西兰可以自由的使用互联网的各种网站和APP,回到国内就要规规矩矩的在网络上做人。

逆向文化冲击的英文是 Reverse culture shock,也叫做“反向文化冲击”,逆向文化冲击最早由学者Scheuts(斯格兹)于1944年提出,主要是指出国人员在离开本土相当一段时间内,经历了异文化的冲击、适应过程后,回到母国时对于曾经熟悉、现在却可能是陌生的母文化环境产生的类似于进入新文化后的不熟悉、误读等现象。在逆向文化冲击下,海归往往难以适应而坚持自我,从而陷入被误解甚至被批判的尴尬处境。一夜之间,故乡人仿佛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逆向文化冲击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应对逆向文化冲击?

面对逆向文化冲击,从新西兰归国的海归首先要从心态入手,事前多了解国内信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参与跨文化交际机构的相关培训,与有相同经历的人相互交流和学习。

然后,积极利用回国生活城市的大众媒介等,观察和了解风俗民情,努力尝试改变,结交新朋友,加入校友会,迅速重建社交圈,在关键时刻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还有,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现在,你依然可以和新西兰已经建立的朋友圈、工作圈保持联系,使用电子社交媒体软件不定期的与在新西兰的朋友聊聊天、看看对方的照片等等,都能够舒缓这种骤然回国后不适应文化的冲击感。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