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
中文简体
分享

旷视科技CEO印奇:消费互联网“赢者通吃”模式结束

头条作者: 零售老板内参
旷视科技CEO印奇:消费互联网“赢者通吃”模式结束
摘要从之前人们熟知的“Face++”到“Megvii”,旷视科技希望把业务范畴从“刷脸”扩充到……


hougarden

产业互联网的下半场,AI厂商越做越重了。

文 | 孙然 编辑 | 石海威

旷视科技换Logo了。

从之前人们熟知的“Face++”到“Megvii”,旷视科技希望把业务范畴从“刷脸”扩充到整个计算机视觉场景。这家公司正从一家以算法为核心的软件服务商,升级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近日发布的名为“河图”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就正式宣告其进军AIoT+物流供应链的决心。通过“河图”的产品模式,旷视科技尝试在物联网中多做各种硬件设备的连接和控制,以及做对“人、物、场”进行数字化的软件产品,而不仅仅局限于最底层的核心算法。

印奇认为,产业互联网跟消费互联网的打法不同:赢者通吃的模式会结束,因为产业链条很长,未来需要依赖的是一个经济共同体。以物流行业为例,需要一套操作系统和协同网络去把物流地产商、物流运营商、机器人硬件厂商串起来。

从互联网应用、金融到智慧城市和智慧物流,旷视科技进入的行业越来越“重”。在印奇的预期中,未来3-5年,城市大脑和以供应链为核心的供应链大脑将成为旷视科技两大核心营收支柱。他同时透露,过去每年的营收增长规模是4至5倍。

针对媒体关心的问题,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在发布会现场给予了详细回答,以下为交流中的关键内容,经《零售老板内参》编辑略有删节:

- 1 -

产业互联网塑造商业共同体

问:之前AI公司做产品都比较泛化,你提到未来旷视科技的战略会越来越聚集,那么你选择细分领域的依据是什么?

印奇:今年是这些AI公司纷纷说它们更聚焦的第一年,但是聚焦需要准备和实力,聚焦一个行业代表你要做的更深,并不是所有的AI公司有这样的基因。我们一直在尝试,找到场景深扎进去。

问:当新进入物流这样一个产业,旷视科技在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协调好合作伙伴的利益关系,一起做生态?

印奇:我们进入物流行业有18个月以上的时间,用AIoT赋能物流行业领域里,已经是一个老兵了。任何一个产业里,上下游之间的关系都是很微妙的。未来做生态不一定是老大才能做,只要能够把自己的核心能力想清,用一种平等共赢的方式和所有合作伙伴一起工作,这样的公司都有机会构建生态,当然它也要有一定的体量。上下游之间的竞争和博弈永远都会存在,我相信它们会更倾向于合作的部分。

问:你提到消费互联网是赢者通吃,而产业互联网是追求塑造一种商业共同体。但也有to B的技术服务商希望成为产业链里掌握话语权的角色,你认为做好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抓手是什么?

印奇:我认为做产业互联网基因是最重要的,有两个基因:第一是技术基因。在信息化变革之后,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讲自己是科技公司。每个科技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基因,比如BAT的技术基因可能是应用、移动互联网、在线的数据化运营能力,而我们认为产业互联网最重要的技术基因就是AI能力,我们也具备这样的AI能力,基因未来可能会长出很多东西。

第二是商业基因。如果按三波浪潮来看,第一波是IT浪潮,第二波是互联网浪潮,第三波是物联网浪潮,我们需要的是1+2这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做IT的人才,非常讲究客户服务,非常务实,讲究做垂直、做重;互联网领域有很新的思维,讲联盟、用资本加速等等。一个是重,一个是轻。在产业互联网里,需要新的一群人,这群人要兼具轻和重的思维。

问:旷视科技升级为物联网型公司,这个变化背后的考虑和具体的策略是什么?

印奇:我们对物联网操作系统有三层定义,最内核是算法核心能力,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本质上是AI和IoT时代的核心变量,也是旷视科技的核心能力,这点10年后也不会变。我认为只有越聚焦,才越能知道我们可以去向哪里。今天的升级是在算法外面又包了两层——一层是对人、物、空间数字化的软件层,另一层是硬件连接的这一层。

旷视一路走来都延续着从AI到AI+IoT这样的路径。我们现在核心关注三个场景,从最早以手机为终端的场景到以城市为核心的场景、供应链为核心的场景,在这几个场景里面,特点都是软+硬结合起来做。

hougarden

- 2 -

AI物联网落地智能制造、物流、零售

问:你们做AIoT会最先落地到哪些场景?

印奇:我们围绕的广泛场景是AI+供应链,细分为三层:1、智能制造;2、智能物流;3、智能零售。

另外,我认为旷视需要越做越聚焦的大商业化战略,我们现在内部最重要的两个半场景即:1、城市大脑场景。2、以智能物流为核心的供应链大脑,或者我们叫做物流大脑。旷视科技起步时是以手机和金融为核心,未来城市大脑和供应链大脑会是我们的两大支柱。在未来3-5年内,它们会为旷视科技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问:从手机、金融业务,到智慧城市、智慧供应链,旷视科技做的越来越重了,做产业互联网对于你们而言有很多Know-how需要补课。以做了18个月的物流为例,你们补的课有哪些?你们做产品的方法论、销售和产品化团队做事的方式,以及内部的组织架构都有哪些变化?

印奇:做重这件事情不是18个月的事情,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做了。我创业最早的两年时间,是在美国远程做,当时在哥大读博士,学的是硬件、传感器。所以从第一天起我们就特别强调AI算法和物联网的硬件结合。

第一,做硬件这件事情就要长远布局,比如我们做机器人,早在三年前就进行了战略性布局:物流行业做硬件的人是越有经验越是宝,我们投资了一个华为出来的很优秀的团队(艾瑞思),进行孵化,让他们真正成长起来,最后(全资收购)纳入我们的体系中。

工业机器人和产业机器人的可靠性很重要,这会成为我们最主要的卖点。一个物流仓库每天可能有几十万单的运行,不能接受这个机器人的宕机,可能影响的是给用户很多deliver的东西。我们在菜鸟和天猫超市落地了,这个仓库经历了今年的双十一非常大的峰值,而且全程没有任何宕机,这是非常难得的检验。

第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旷视内部的核心团队从来没有变过,一直聚焦在做深度学习的算法,做更平台化的软件。

- 3 -

学习小米构建生态体系

问:对艾瑞思这种孵化式打法,听上去有点像小米生态链,现在AI独角兽为了进入垂直场景都在投资垂直领域里的小公司,你们孵化艾瑞思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双方是如何协同和融合的?

印奇:我们是想学习小米构建所谓的生态体系,当然小米在C端领域,和B端领域不一样。比较一下2B和2C的两个生态链,比如小米有几个很明确的点:

第一,小米能够让大家在供应链上互相借力,因为供应链的溢价能力是共同的。第二,在销售渠道上,小米有自己的电商、品牌、米家,你可以想像成一个橄榄状,抓住供应链和渠道这两头。

在2B里面有一点类似在于用户价值和产品价值。用户需要一个整体解决方案,用户不想去买100个产品,而且这100个产品还不兼容。所以某种意义上我们未来会成为一个很大的渠道,把所有生态链的产品卖给用户,这是双赢的。

再往上游走,对于这些2B行业的公司也需要所谓的供应链整合,但是我觉得那不是最本质的,相反需要一套操作系统连接起来,让他们可以在一个操作系统上工作。如果我们也是橄榄状的话,一边是以整体方案做集中销售,去赋能行业客户,另一方面是类似河图这样的产品,我们用一种平台化的软件把它连起来,让大家能够协同工作,这是对他们真正的助力。

问:现在大家都在做产业互联网,如果再往后看一步,当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相融合,看上去似乎只有BAT这类手握数据和场景的公司能做,那时候旷视这类技术服务商的角色会是什么样的?

印奇:我们这个产业既有它的可预测性也有它的不可预测性,互联网有两个阶段,组网阶段和应用阶段,现在一定是组网阶段,还没有大部分的应用阶段。这个阶段里大家更多是在深耕行业,去做基础设施,核心的目标就是要完成物理世界的数字化。

完成更多的数字化之后,可能有我们完全想不到的应用,这些应用可能就比现在的微信、淘宝更加有冲击力、改变我们的生活。对于那些应用我觉得我现在还不能说能看得见,但是我觉得眼下要做事情非常的明确,就是先搭建这样一个数字型基础层,把物理世界数据化,让更多人在上面开发更有意思的应用、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