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遭业主割韭菜,花重金交智商税,纳税人成冤大头?
后花园12月17日报道
因为紧急住房,新西兰政府的业务能力又被质疑了。
最近,总审计长发布一份有关新西兰紧急住房的调查报告,结果发现政府钱花了不少,事儿却办得两头不讨好。
调查发现,2017年11月至2020年6月,社会发展部(MSD)仅在奥克兰一地就花费超过$3700万用于租赁私人物业作为紧急住房。
所谓紧急住房,顾名思义是给有需要的民众短期应急之用,一般以7天为一个周期。如果是首次申请,政府会提供7天免费住宿。如果7天不够,申请者可以继续使用紧急住房,但必须缴纳个人税后收入的1/4。
显然,紧急住房的设立初衷是为民众解决燃眉之急,以短租为主。因此在2017年11月前,政府通常会租用汽车旅馆和商业住宿作为紧急住房。然不知何故,工党上台后却开始把目光投向私人物业。按照审计报告的说法,此举属于业务创新。
业务创新没问题,问题在于政府创新只搞一半,大量配套严重缺失。
首先,MSD未能向员工提供租金价格指导。有时急于找房,市场选择又极其匮乏,面对部分业主的漫天要价,员工只能照单全收,于是出现每周$3900的天价紧急住房。
据调查报告透露,如物业附带家具,MSD通常会为此支付$2000至$3000不等的租金。作为对比,奥克兰Manukau地区的租金中位数为$450至$560。价差几乎达到四倍。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不少花高价租来的紧急住房居住条件竟十分恶劣,距离政府承诺的温暖、干燥和安全相去甚远。
劣质物业也能租高价,如此诱导下,市场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调查报告指出,相关操作已经构成一种风险,私人物业可能会因为逐利而退出长期租赁市场,转而专攻紧急住宿。举例为证,一套用于过渡住房的物业周租价格为$1400,到期后未选择续约,而是摇身一变成为紧急住宿,因为后者价格高达每周$3900。
(与紧急住房类似,过渡住房同为新西兰福利系统的一环,但通常可提供12周临时住宿,以便申请人找到长期落脚之处。申请人需缴纳一定住宿费用,不超过个人收入的1/4。)
真是一个肯要,一个肯给,让人不禁感叹政府的钱可真好赚。
那钱都进了谁的口袋呢?业主吗?
不一定,你可能想不到,有些紧急住房其实是从二房东手中租来的,真真空手套白狼,一进一出每周几千轻松入账。
一套操作下来,基本可以判定MSD是在花重金交智商税,被割了韭菜。只要有人申请,就会不惜代价租下一套紧急住房。至于租金是不是高到离谱,申请人住得舒不舒服,他们也不太关心,全靠申请人投诉来发现其中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报告称MSD甚至没有对投诉进行准确记录。只要不记录问题,就不存在问题。
对此,国家党住房发言人Nicola Willis批评政府不仅浪费纳税人血汗钱,而且扭曲租赁市场,加重住房危机。
除了反对党,业界专业人士同样表示没眼看。Mangere East Family Services业务负责人Alastair Russell曾在当时敲响警钟,对于审计结果,他丝毫不感意外。
“MSD对于申请者即将入住的住房品质一无所知。”
考虑到大量资金牵涉其中,Russell建议严重欺诈办公室介入调查。
“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人面临任何刑事指控,即便他们明显窃取了大量公共钱财。”
作为MSD话事人,部长Carmel Sepuloni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社会发展部已在2020年6月停止租赁私人物业,而Sepuloni表示自己在此之后才获悉相关事宜。
“这当然不是我的决定,事实上我在操作停止后才有所耳闻。”
“确实令人惊讶,我认为自己应该参与相关决策,但我发现时已经停了。”
“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我很高兴MSD已经停止相关操作,无疑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反思。”
翻译一下:这事儿与我无关,他们知错就改,会有所反思。
寥寥数语,Sepuloni把自己和“他们”切割得清清楚楚,可能这就是社会发展部的反思态度吧。
花了纳税人大几千万,给一群公职人员上了宝贵一课,你说值不值?
责任编辑:番茄捣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