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非裔居民太难了,开奥迪上街为啥总被拦?
后花园6月3日报道:
你知道新西兰有多少非洲裔人口吗?
根据2018年人口统计,MLA占比约为总量的1.5%。MLA是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总称,如果具体到非洲族裔,可能不到新西兰人口总量的1%。
作为对比,亚裔人口占比为15.1%,欧裔为70.2%。
2018年人口统计:各族裔占比
尽管占比微不足道,但周一发生在奥克兰CBD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平权运动却在不足24小时内吸引逾4000人参与其中。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可谓振臂一呼,云集响应。
整个Aotea Square被挤得满满当当,绝对是疫情以来奥克兰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会。集会人数或社交距离限制,通通都是浮云。
满满当当的Aotea Square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一名黑人被警察暴力执法致死,新西兰到底激动啥?两者有关系吗?
有!
首先,非裔人口在新西兰同样有过不公待遇。
比如来自刚果共和国的Redelona Tsounga,就表示自己经常遭受歧视。驾驶奥迪出门时,曾多次被警察拦截。说白了,就是警察觉得你开奥迪十分可疑。
有一次,Tsounga家里着火报警,没想到奥迪却成功引起警察注意。对方询问他在哪儿买的车,怎么能负担得起一辆奥迪。
类似种种,都让Tsounga觉得无比冒犯,只是因为他长了一张黑人脸。
表面看是黑人遭受歧视,往深一层是种族歧视,这么一说就大了去了。毛利、太平洋岛裔、亚裔、穆斯林,通通跳出来有话讲。
所以,美国非裔男子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充其量只是事件导火索,而隐藏其后的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才是人们真正要声嘶力竭讨伐的对象。
种族歧视才是真正的病毒
种族主义的仇恨情绪就像野草一样顽固,一旦出现合适土壤,就有可能肆意生长。好比此次疫情,就导致众多亚裔成为被歧视对象。新西兰人权委员会表示,种族歧视现象在疫情期间显著上升。自3月底,委员会在1个多月时间里收到逾250起投诉,其中82起涉及种族问题。种族关系专员Meng Foon透露,与华人和亚裔有关的投诉明显增多。
种族关系专员Meng Foon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尽管新西兰素来以「移民友好」自居,但所谓友好很可能只是相较而言。新西兰或许做得比其它国家好,但并不代表已经足够好。抗议者之所以高度警惕,是因为在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面前,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Aotea Square,有大量白人出现在示威现场为少数族裔发声。
全家上阵
其次,美国警察暴力执法触发众怒,恰好迎合了新西兰民众反对警察佩枪的情绪。
要知道,新西兰有很多警察都是非武装人员。警察出街巡逻,并没有什么可以出奇制胜的武器,多数时候靠肉搏。有时候拦下街头黑帮盘查,发现人家装备比自己还好,真是无比尴尬。
新西兰有很多警察都是非武装人员
为此,新西兰警察工会近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推动全员常规佩枪,以便更好打击犯罪团伙,维护社会安定。去年10月,新西兰展开一项为期6个月的佩枪响应试验(Armed Response Teams,简称ART)。该试验已于今年4月结束,现处于项目评估阶段。
可与此同时,也有人表示担心:一旦新西兰实现警察全员佩枪,权力会否像一只被放出牢笼的野兽,四处伤人。
事实上,即便没有佩枪,部分新西兰警察的做法已经引人争议。比如前文所述,非裔人士称自己更容易遭到警察针对。另有报道称,警方在面对毛利青少年时出动警犬的可能性更高。
警方在面对毛利青少年时更可能出动警犬
警犬尚且如此,一旦全员佩枪,如果种族歧视和权力滥用嫁接,其后果更加不堪设想,这也就是新西兰民众如此反感ART项目的原因,甚至设立一个名为Arms Down NZ的网站,各种拒绝警察佩枪巡逻。
不过也有人表示隐忧:如果警察战斗力都这么弱,那会不会助长犯罪分子的硝烟,行事更加猖狂?
只能说在新西兰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相较于街头暴力,大家对权力滥用的警惕性更高。
Arms Down NZ
其实无论反对种族歧视或警察佩枪,新西兰民众除了在为他者声援,也是在为自己呐喊。
因为没有人希望看到「流浪地球」开场提到的场景: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后花园推荐
责任编辑:番茄捣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