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男孩在澳洲校内被打致昏迷!校园暴力,谁来保护你的孩子?
学生时代,你有没有遇到过
校园暴力?
如果你回忆起了那些你曾被你的同学欺凌,被“谈话”,被孤立,被起外号,或者是言语上的奚落和嘲笑的经历,我相信这些经历一定会是你这辈子最难忘的经历之一。 这些挥散不去的阴霾背后,隐藏着一个又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影响深远的教育问题。 2019年5月28日下午,J女士突然接到儿子小W在墨尔本东区就读的自闭症学校打来的电话:“你能不能来学校一趟?要尽快!” “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我赶到学校,就看到我儿子在教室里,脸涨得通红,校长在旁边看着他。” “我还没和校长说上几句话,救护车就开过来了”,J女士回忆道。 “急救人员问我儿子发生了什么,我儿子说,他被人从后背打中,当场晕倒了,过了好久才被人发现!” J女士听到儿子说的话,心痛不已。所幸这一次儿子没有大碍。但是当J女士向学校要求给一个说法时,学校的态度竟是:帮叫救护车已经是非常负责了! 这一次的被袭击给小W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J女士过了一个月才重新上学。谁知道刚刚重返校园的小W, 又被袭击了! “这一次,那个孩子又袭击了我儿子,可这一次我儿子当场就回头吼了他!可能是吓到了对方,对方就没有再继续袭击我儿子。” J女士难过地说,“可是我儿子因为这个又拒绝上学了,因为他觉得学校根本不在乎这些事!他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这对我太不公平了,应该由学校证明自己在这件事中的责任吧!”J女士告诉记者,“学校难道没有履行监护的责任吗?” 学校的冷漠,令J女士十分困惑和失望。 她不禁后怕,儿子在以后的学校里是否也会遭受这样的欺凌。到那时候,她又该如何保护他呢? 2018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2018年9月6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在全球13至15岁的学生中,有一半人(约1.5亿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最新数据显示: 全世界13至15岁的学生中,略多于三分之一 在39个工业化国家中,有近三成学生承认曾欺凌过同龄人; 虽然女孩和男孩同样面临着欺凌风险,但女孩更可能遭受心理上的欺凌,而男孩遭受躯体暴力和威胁的可能性更大。 01 就在近日,河南禹州的李女士连续一个多月发现,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眼睛里冒出小纸片。医生从她眼里取出的小纸片多达几十张。该女童的视力严重下降。 经调查,这些纸片是被三名同校男同学强行塞入眼睛中的。该校校长回应时,承认了此事,但称这是“小孩子间的玩闹,没有恶意”。 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更何况是几十张纸片在眼睛里。 女孩母亲流着泪控诉“每一次出一块(纸片)之后,真的跟挖我心一样”。 但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面对这样恶性的事件,校长却不痛不痒的说这是“玩闹”。把这么恶劣的行为轻描淡写为“闹着玩”,心未免“太大”,最起码也应承担主动调解、教育、疏导的义务。 02 2019年9月16日,广西都安,安阳中学八年级学生韦某与九年级的黄某发生口角。被从四楼径直扔了下去,身受重伤。 虽然有同学伸手拦截,可是为时已晚,几秒后周围的同学才反应过来。 结果黄某往楼下看了几眼,头也不回走进教室。 而韦某则内脏器严重受损 这样的行为,已经不能算是校园暴力,而是校园杀人! 网友们都感叹:现在有的小孩真的戾气太重,把生命看得太轻了。 03 2018年1月,网上流传出一段一个女生被多个女同学轮流扇耳光的视频。视频源自湖北湖北嘉鱼县的一所中学,从视频中看到,一个女孩被好几个女生打脸,周围有许多男生围观,且没有人上前阻拦。 女生被打得满脸涨红,却仍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其中一个打人女孩还笑嘻嘻地说:“打重一点,再来一次!”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当地教育局的回复:“事情已经发生好几天了,被打女生也没有受伤 “她们同学之间也没有什么矛盾,这本身也是一件好玩儿开玩笑 网友: “也想跟教育局工作人员开开玩笑。” 究竟是谁在助力校园暴力的 “蒸蒸日上”? 一个被忽视的原因是: 校园暴力氛围是从众心理影响和导致的。 青少年在形成独立价值观的过程中,导致其从众心理倾向较强,同学们的一句话,或是一个举动都胜过老师的“苦口婆心”。 他们的是非观念和行为,都受着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也侧面反映了传统教育的缺失: 缺乏对青少年潜意识和心理的引导。 原因二: 家长和老师都有逃脱不了的责任。 而老师的责任,要远远大于家长。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说家长的责任。 孩子进入学校之前,成长的环境,家庭氛围,家长的性格和对待孩子的态度都潜移默化地促成孩子的一部分三观。 而恰恰是这最关键的“启蒙期”,许多家长却会忽视孩子的心理变化。 山东省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职心理教师温学琦称,欺凌者的性格有暴力倾向,往往是因为在家庭教育中也遭受过暴力,“比如他父母的管教方式就是打骂。” 然而,对父母来说,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要改掉多年的习惯是很难的。 如果要他们“以身作则”,更不是一件容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