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tearoa
Te Reo Māori
toha

真正的聪明人,都拥有“反直觉思维”

转载Kaituhi: 领英LinkedIn
真正的聪明人,都拥有“反直觉思维”
Whakarāpopototanga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 37度2。经授权转载。

我们曾经在《不可能的三角》这篇文章里谈过做决策时的“放弃完美”心态,即选择中没有完美满足三个相斥选项的满分答案。

很多读者在留言中问,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一个相对较优的决策呢?

我觉得,锻炼更符合逻辑的“反直觉思维”,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知乎上,有一个超过千万浏览的问题:在你的专业里,有什么基础知识是和普通人的认识不相符的?

点赞数很高的一条中,答主说他的统计学老师举过一个“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Correlationdosenotimplycausation)”的例子,研究表明火灾中出动的消防车越多,伤亡人数就越高。

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直觉刚好相反,难道消防车越多,火情不是应该更快得到控制吗?为什么反而死伤人数多呢?

但仔细思考一下就可以推断出来,因为更多消防车意味着更严重的火灾,因此往往造成的伤亡也更惨重。

由于大脑的默认设置,直觉成了我们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东西,但也是这个百万年进化而来的“自带软件”,让我们经常做出错误、不谨慎的决定。

认清思维陷阱能帮我们在职场中提高决策质量,避开一个个隐性大坑。

而时常“反过来想想”,则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帮助你取得成功的好思维。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37度2。爱坂本龙一,爱可口可乐,爱做梦。用文字开启另一个平行世界。

01.拒绝自我欺骗,像顶尖牌手一样清醒和克制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负责的某个项目的数据很漂亮,你会倾向于相信自己准备充分、各个环节完成度高。

但如果效果不理想,就只会怪运气不好,领导没把目标定清楚,市场下行等等,而不会承认是自己实力不够。

这种陷阱又叫“自利偏差”(Self-SevivingBias),简言之,就是在遇到成功时将功劳揽到自己身上,遇到失败时推卸责任和自我欺骗。

追求绝对理性工作的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们,找到世界顶级赌王之一的扑克牌手AnnieDuke,邀请她分享“如何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迅速做出最好的决策”。

hougarden

AnnieDuke表示,能否克服自利偏差,是区分顶尖高手和普通选手的必要条件,相比之下,技术和运气反而不是关键。

“最差的决定也可能在运气的帮助之下赢钱,而最好的决定也可能因为时机不对而输钱,好和坏不能以结果来定义,必须分清究竟是我的技术好还是运气帮忙,这点非常重要。”

所以不论输赢,每局牌结束后Annie都会迅速回溯刚才的比赛,总结自己在决策过程中成功之处和犯过的错误。

这种思维可以被借鉴到生活中的每个场景,我们都可以像顶尖牌手一样清醒和克制。你只需要反过来想想,以下三种方式对思维进行训练:

时刻警惕又进入自我欺骗的怪圈,拿不准的时候,多向周围的人咨询意见和反馈,收集各种角度的意见,样本意见越多,越能拼凑出接近客观的信息。

顾名思义,接收到意见时,先接受,别反驳,先跟随再引导。

这是教练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因为人总是倾向于第一时间否决首次接收的对自己不利或引起不适的观点。

但是,正确做法是,NeverSayNo,永远先说Yes。

先说不,你就已经关上了任何可能改变的大门;先说yes,你才能真正沉下心思考:这个观点究竟想表达什么,它是真的为了帮助我还是diss我?

乔布斯说: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一起工作,因为最大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这句话的意思当然不是说聪明的人没尊严。

聪明人显然知道尊严为何物,但他没时间去维护: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们必须加速改善和进步,尊严和面子这时就显得没那么重要。

尊严不能当饭吃,但如果某个建议或批评真让自己进步了,那就是真赚了。

02.今天的你有没有反思过,昨天的自己是不是傻X?

如果你整天嚷嚷着要学习,要进步,最好先把一个问题想清楚:如何衡量自己的学习成果,确保自己一直走在进步的路上?

毕竟“进步”这种虚拟状态,既没有实物产出,也很难向自己、向他人证明你真的有在努力。

hougarden

时间长了你会拷问自己,“我到底都学了啥?”,“我真的有变强吗?”,如果没有确定答案,会感觉挺挫败。

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提升你的“傻X速率”。

他在一次课上说到:检验自己有没有成长的关键就是当你回头看过去的自己,觉得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跟傻逼一样,就说明你进步了。

只要你不断地发现以前的自己错得很离谱,间隔时间越短,说明你成长得越快。

股神巴菲特的搭档和军师查理芒格也曾说过类似的观点:

“如果哪年你没有破坏至少一个你最爱的观念,那么这一年你就算白过了。”

我们平时评论起别人的缺点来都头头是道,但最难发现的其实是自身的弱点。

当你的傻逼速率趋近于0时,可能正是你感觉最岁月静好的时候,但同时也是你最接近被社会淘汰的时候。

But!如果老在同一件事情上犯错误,速率提升得再高也是没用的。

《十三邀》里,许知远采访王石:

许知远: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你?

王石:我有一个原则,就是同一个错误我只允许自己犯一次。

hougarden

是的,这个速率模型存在的意义在于鞭策你越走越高,而不是在愚昧的深渊里用同一个姿势反复挣扎。

不断提升认知能力、试错,然后,不再犯同样的错,才是傻逼速率的正确打开方式。

03.不要做错事,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

我们常常被教育要dreambig,去畅想,去展望,去尝试,才能过上期待中的生活。

这种想法确实很积极,正能量,但人的苦恼不就在于,处在迷茫期时,对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明确么?

这时候,不如换个更“接地气”的角度思考:

只要不做错事,好事就会发生。

避免说胡话、做蠢事,盲目跟风,其实就自动帮你完成了90%的幸福生活规划。

hougarden

这种看似消极,逃避,放弃的策略,其实是种很有价值的思维工具,被古罗马和中世纪的思想家称为“否定神学”。

生活中也很常见,大多数人可能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但你一定明确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如果你问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想找份怎样的工作,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和感性认识,他可能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

但如果你问他不想做什么,他一定有很多可讲的:不要996,不要变态老板,不要戏精同事,不要过多喝酒应酬,不要一眼能忘到头的职业生涯等等。

按这个排除法去找,即使没有明确规划,也保准能找到一份还不错的工作。

其次,有计划地关闭生活中的“消极面”,是通往幸福的真正钥匙。

投资行为中,投资者经常会谈到“积极面”和“消极面”,“积极面”中列举一切可能出现的积极结果(如丰厚的利润和可观的前景),而“消极面”中则是所有可预想的不利结果(如资不抵债,破产)。

有趣的是,最成功的投资者并不会热衷于研究“积极面”出现的可能性。

相反,只要“消极面”被排除,剩下的结果自然是积极的。

hougarden

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投资者每次都能够避开破产、资金链断裂或难以抵消欠债等不良结果,那么反过来,他一定就可以拥有可期的前景。

我一个发小是这样攒钱买房的。

刚毕业时工资低,他想着节流,于是下了记账软件吭哧吭哧记录每笔花销,没2月嫌烦,再也不记了。

后来他一想,记账不就是为了控制不必要的开销?那就把不该买的东西记下来就行了,这很省事啊。

结果他就坚持记录想买而不该买的东西值多少钱,每到月底,看着自己因为关闭欲望而省下来的大笔资金,内心别提多满足了。

因此这个习惯也得以坚持下来,最终帮他攒够了第一桶金。

同理,我们总说要寻找快乐,过得开心,去哪找?

回避可预测的痛苦就到达快乐的起点了。

参考资料:

http://kuaibao.qq.com/s/20190311A0UPYP00?refer=spider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3459753

《清醒思考的策略》,[德]罗尔夫▪多贝里,中信出版集团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