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别的城市,“偷”一个周末
成都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十一”黄金周过去已近两周,朋友和城叔聊起假期种种,仍感觉没有“缓过劲来”——为了陪爸妈完成三亚旅游的“行程单”,每天过着“朝七晚十”的“规律生活”,辛苦程度远胜工作日。“为了排南海观音,在烈日下足足站了2个小时,回到宾馆,黑到发红的脸让我恨不得自戳双目。”她说。
长假里,网红城市动辄“排队3小时、打卡5分钟”的景点,绝对可以和“来都来了”、“带着KPI去旅行”一同被列入旅游迷惑行为大赏。对于被城市营销“忽悠”而来的游客,比起放松身心,“打卡”当然更加重要;那些在抖音、小红书上点击量破亿的网红餐厅和景点,似乎都必须要挨个“拔草”,才不枉“到此一游”。
不过,习惯于带娃出游的Joyce,对此不敢苟同。作为一名资深“驴友”,曾苦于无法避开节假日人潮的她,近年来找到了新的“战场”——自前年西成高铁开通后,她已经习惯于“周末在成都吃火锅,周一在西安上班”的节奏。吃吃美食,逛逛展览,体验成都人的周末时光,是她最喜欢的生活方式。而且,她发现,越来越多的朋友正在加入她的周末旅行“阵营”。
这种被称为“City Break”的旅行方式,正从欧洲向中国传播。全球知名旅游杂志《孤独星球》,连续多年为“欧洲最佳City Break城市”排名。今年,波兰前首都克拉科夫和西班牙文化名城瓦伦西亚荣登榜首。
当节假日人流愈加严重地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奉行“流量即王道”的“网红城市”,也迎来转向的关键时刻。
成都街头的外国游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走向城市
去年,抖音几乎以“一己之力”撬动中国城市格局。成都、重庆、西安西部三市脱颖而出,成为抖音上最火的城市。它们被冠以“网红之城”称号,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涌入的游客。
越来越多的游客大军正在走向城市,占据主干道、填满各类商店。2013年,英国《每日邮报》就曾援引一组调查数据指出,被调查的英国游客在12个月中进行过城市游的占比达到41%,与“沙滩游”持平——对于连草坪都能躺成日光浴场的英国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转变。
城市是如何从椰林海景手中夺走游客青睐的?城市探险家或许最有发言权。
在多个城市开展城市探险项目的梅根·罗伯茨曾说:“城市不只有喷泉、剧院和博物馆,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细节。你怎样看城市,城市就怎样看你。”在她眼中,“城市里没有秘密,城市里只有故事”。
当旅游达人翻遍《孤独星球》和各类旅行平台,手捧一份完美的旅游计划到城市求取“真经”之时,只有城市里的各种故事才足够填满朋友圈里的9宫格。
城叔的朋友Penny是文化游爱好者,社畜少得可怜的假日,让她下定决心踏上欧洲十国游的行程。景点自然是只有走马观花看个大概,但纪念品可是一个不能少。在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和布拉格天文钟的压币机前,排队用力将硬币压成不再有购买力的纪念币也是一种仪式感——据她说,这袋纪念币可占了行李箱的好大一块地方。
如果你觉得做攻略、找旅行社还是太麻烦——那城市还可以帮你代劳。
2015年,一场寻找肖恩羊的活动在伦敦展开。50只花色各异的肖恩羊装置所在的地点颇为讲究,不仅有著名的塔桥、伦敦眼、圣保罗大教堂,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隐藏景点。打卡爱好者只需跟随羊的脚步,就能将所有景点收入囊中。
中国新晋的网红城市,每个都自带一长串打卡景点。媒体的“疯狂攻势”,已经让对旅游绝缘的人,也能讲出网红城市的“成名作”。如果你恰好还是抖音几亿用户中的一员,那么恭喜你,西安摔碗、重庆洪崖洞的视频,一定可以在你的脑内“循环播放”了。
避开人群
但“网红时代”的一个常识是,流量总是利弊共存。犯罪猖獗的阿姆斯特丹和游轮侧翻的威尼斯告诉我们,城市往往难以消化一次性涌入的大量游客。
中国城市假期接待游客的人数已经登上千万量级,在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重庆更是以3859.61万人次登顶——在巨大的接待压力下,重庆不得不呼吁本地居民减少出门次数,以为游客提供方便。
把“社交恐惧症”挂在嘴边,恨不得在饭店吃饭拥有专属餐桌、旅游独自一人完成的年轻人,如何能忍受如此糟糕的旅游体验?正是因此,“City Break”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中逐渐开始流行。
21世纪初,全球旅游业尚未从“9·11”的打击下喘过气来,易捷、瑞安等廉价航空,希望通过打造新的旅行产品来争夺市场主导权。它们不仅压低了淡季飞机票价,还常常与廉价酒店合作,开发出后来广受欢迎的“DIY假日”套餐。30年前由Time Off和TravelScene等著名的旅行公司创造的“City Break”重回旅行者视线,他们开始习惯于利用周末短假,穿梭在欧洲大陆上空。
在英国留学期间做过导游的Kevin,周末经常带团往返于莱斯特和斯特拉特福两座城市。他发现,当地人花一个周末出去走走并不少见,甚至有人时不时就会到斯特拉特福瞻仰莎士比亚故居,就像例行公事一般。
都柏林技术研究所酒店管理与旅游学院的Gerald Dunne等人,曾对欧洲游客的“City Break”动机进行过分析。他们发现,对“City Break”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廉价航空的可获得度和网络普及性。特别是当旅游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城市更加注重打造旅游形象并深入人心,旅行者就会更愿意花二三天时间到另一座城市一探究竟。
成都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而即便是周末短短几天的时间,带给城市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美国城市奥斯汀可谓“周末之城”的范本。“现场音乐之都”的称号、特别是西南偏南音乐节,常常让当地酒店一房难求。西南偏南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音乐节期间,给奥斯汀城带来直接收入3.25亿美元。而2011年,这个数字还只有1.68亿美元。
当“废宅”们躺在床上对出门嗤之以鼻时,一场演唱会、一个漫展,甚至是一个时装品牌,都可能立马变成“真香”现场。原以为英式周末在繁忙的国内生活中只是奢望的Kevin,自己也加入了“City Break”行列——就在两周后的成都马拉松比赛中,他成为获得跑步资格的3万人之一。作为中国首个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没有哪个马拉松爱好者愿意错过。
想象生活
《城市的胜利》作者爱德华·格莱泽曾指出,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人类聚集在城市中,自然是为了满足对美好生活的一切想象。如果想象在一个城市中不奏效了,换个城市旅游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距离的“麻痹”下,似乎又能找到想象中生活的模样了。
在中国,手捧米兰·昆德拉和村上春树的文艺青年,很早就明白了“生活在别处”的乐趣。他们来到丽江和大理,探索着当时看来稀奇的旅游方式:青山绿水对他们毫无吸引力,相反,他们只醉心于“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城市生活,甚至只想体验让太阳“晒暖整个脊背和脊椎”——这与现在流行的沉浸式旅游如出一辙。
成都方所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在国际区域形象协会主席罗伯特•戈佛斯看来,想象是城市营销的重要内容。一个持久而有效的城市营销样本,通常都打造出了一个成功的想象模式,比如浪漫之于巴黎,绅士之于伦敦。
而“City Break”的精髓也正是在于,当为“生存”已经努力奋斗了五天之后,需要到别的城市去感受真正的“生活”。即便我们都明白,这个城市的美好不过只是想象的投射。
不久前,韩国推出一档名为《睡衣朋友》的综艺节目。几个女主持人每周在不同的酒店体验两天两夜的生活,豪华大床、水浴泳池,还有自助餐厅、桑拿房、酒吧……每个细节都在暗示:宅在酒店才是旅游的“正确姿势”。但综艺的片头出卖了它的真正目的:赞助方正是提供居住的酒店。
比酒店动作更快的是各个旅行社。他们已经为这种旅行方式包装出新概念——Staycation,宅在一个地方享受度假。
这恰好击中了当代“社畜”的软肋。将国庆假期“浪费”在三亚的朋友就直呼,比起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秀丽山水中“忆苦思甜”,她宁愿在一个能够保障生活品质、又可以逃离日常生活的地方待上两天,这样才算得上是能够匹配一个当代青年需求的“高质量度假”。
如今,成都、杭州等城市,正以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登上“周末城市”的宝座。已经有不少人成为往返成都与工作场所的“候鸟”一族,他们周末来到成都,像波德莱尔一样在城市中游走,成都悠闲的城市氛围和动静皆宜的生活方式,总能让他们“满血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