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tearoa
Te Reo Māori
toha

顺风车“黑马”嘀嗒杀入金融:手握1.3亿用户,会成为下一个滴滴金融吗?

财经Kaituhi: 新流财经
顺风车“黑马”嘀嗒杀入金融:手握1.3亿用户,会成为下一个滴滴金融吗?
Whakarāpopototanga目前顺风车市场的“老大”——嘀嗒出行已经上线金融业务,

当一个细分市场被瓜分完毕之后,市场参与者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往往需要寻找新的造血点,而金融,无疑是造血能手之一。

近日,新流财经发现,目前顺风车市场的“老大”——嘀嗒出行已经上线金融业务,在其App首页为百度有钱花、新浪熊猫贷款等贷款平台导流获客,此前还为一家贷超平台——华赞有钱导流。

嘀嗒出行主要包含顺风车和出租车两大类业务,据了解,嘀嗒于2014年开始布局顺风车业务,可以说是该领域的早期入局者,彼时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1日,嘀嗒出行的用户超1.3亿,顺风车车主数量超过1500万。

2017年,嘀嗒进入出租车领域,目前其司机数达90万人,日均接单20-30单。

足够的流量积淀是流量平台金融变现的敲门砖,此外,平台的用户画像、合作成本等也是影响互金机构与其合作的重要因素。

嘀嗒金融用户约为280万

整体而言,出行场景的用户以上班族为主,使用次数较频繁,收入较稳定,客群相对较优质。

据2018年5月艾瑞APP指数显示,在嘀嗒的用户中,25-30岁人群占比达到50.8%,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可以看出,嘀嗒的用户群体与消费金融的主力群体相重合。

此外,人群数据是出行类APP的另一大宝藏。当平台积累一定量的用户,并且主要为一二线城市白领人群时,这也将为消费金融用户开发的前期客户锁定和风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在优质流量匮乏的情况下,像嘀嗒这种自然流量是比较受欢迎的,尤其对于头部互金机构而言。”现金贷从业者王易(化名)告诉新流财经,当下,很多互金平台与流量平台合作更愿意选择CPS模式,导流价格在CPS 2%-3%左右。

王易同样提到,出行类App虽然作为常用软件,但是属于“用完即走”型,用户的留存时间短,可能会导致导流效果产生一定的折扣。

以滴滴为例,公开资料披露,2018年初,滴滴拥有4.5亿用户,截至今年5月初,滴滴金融的用户数超过1000万。而这意味着,滴滴金融的用户转化率约为2.2%。

假若按这一比例计算,嘀嗒拥有的1.3亿用户中,金融用户数仅约在286万左右。

金融能“造血”嘀嗒吗?

实际上,出行平台仅仅依靠主业很难实现盈利,这一点我们从头部平台滴滴的身上便可以看到。虽然滴滴已经成立6年,拥有4.5亿用户、5000余万的滴滴注册司机,也就是近5亿的用户群,但这位出行界的“霸主”仍未实现盈利。

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曾公开承认,滴滴累计亏损已达400亿元,就在过去的2018年,滴滴的亏损额度高达109亿元。而滴滴金融也一度被赋予缓解主业亏损重压的使命。

目前,滴滴出行APP中的金融服务已经填满九宫格,涵盖贷款、支付、分期购车、理财等几大板块。

强大的流量资源支持下,金融业务有望产生持续性支撑主营业务的现金流。新流财经此前曾报道,假若按2%-3%的分佣费用计算,仅导流业务板块或为滴滴金融带来几十亿乃至百亿元的收入。

显然,目前嘀嗒的优势仍在顺风车领域,而嘀嗒联合创始人李金龙也表示,按照嘀嗒顺风车目前的经营模式,即不抽取佣金,每位车主一天只能接4单,每次收一两元信息服务费的模式,顺风车业务短期内很难实现盈利。

滴滴顺风车下线的一年时间里,嘀嗒虽然处于着此领域老大的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滴滴缺席的时候,这块充满诱惑力的市场,吸引了哈啰、高德、曹操等一批大玩家的涌入,而且曾经的巨头滴滴也一直没有放弃顺风车市场。

一位业内从业者分析到,“嘀嗒目前最大的优势是进入该行业的时间早,占据了先发优势,但若后入者为抢占市场,猛打价格补贴战,会对嘀嗒造成很大的冲击。”

因此,依靠金融等延伸业务造血,为主业提供支持,或许是嘀嗒的明智之选。

出行平台做金融业务,无疑围绕着用户、司机和汽车三方面来开展。目前来看,嘀嗒的金融业务仍主要集中在用户一端,以导流为主,并未开启自营业务,这也与滴滴的金融布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未来顺风车市场会是处于巨头瓜分市场、长期博弈,还是一家独大的状态,现在依旧是未知数。不过,嘀嗒在继续保持并扩大流量优势的同时,像滴滴一样,继续合规涉足汽车金融、自营借贷业务,为主业提供更多的现金流支持也未尝不可。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