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tearoa
Te Reo Māori
toha

成立次年就上市、并购198家公司、建立全球供应链⋯⋯Sysco是怎么做到的?

财经Kaituhi: 经纬创投
成立次年就上市、并购198家公司、建立全球供应链⋯⋯Sysco是怎么做到的?
Whakarāpopototanga很多公司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前景,尝试进入这个行业。

2018年,中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达4.27万亿,以30%的食材成本估算,餐饮食材供应链市场体量超万亿。很多公司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前景,尝试进入这个行业。

在中国,几乎每一个餐饮供应链企业都在试图讲述一个中国版Sysco的故事。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因受到Sysco的刺激,创办了供应链企业蜀海;美团王兴看到Sysco的巨大机会,创办了快驴;美菜网CEO刘传军,更是在公开场合表达对Sysco模式的对标……

Sysco(Systems and Services Company)是全球最大的餐饮食品供应商,也是全球生鲜供应链企业的梦想。它成立的第二年,就在纽交所上市了。自1995年进入《财富》杂志500强企业排行榜以来,它连续25年入榜,2019年排名172位。2018财年,Sysco销售额达到580亿美元,净利润达14.21亿美元。目前,Sysco市值超过380亿美金。

如今,Sysco在美国餐饮供应市场上占有率高达16%,在全球90多个国家拥有330多家分销机构,为超过60万家客户提供食材供应服务,包括鲜冻肉、海鲜、家禽、蔬菜、水果、零食以及环保餐具厨房用品等在内的产品。

1、

Sysco的前身为约翰•鲍夫(John Baugh)和妻子欧拉•梅(Eula Mae)在1946年创立的“零度食品”公司(Zero Foods),其主要业务是为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地区的旅馆、医院、学校、餐馆等运送冷冻食品。

在供应链行业摸爬滚打了23年后,鲍夫发现了商机——随着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的空前发展,消费者外出就餐率逐年攀升。美国的食品分销体系包含着大量小型地方企业,却没有全国性的食品供应商。鲍夫认为,如果能成立一家全国性的大集团,就能在所覆盖的区域内配送食品,然后凭借规模打败其他地方的竞争者。

于是,他说服了位于美国其他农业大洲的8家小型食品供应商的所有者,于1969年一起联合成立了Sysco,初步完成了自己建立全国食品供应商的设想。后来的事实证明,鲍夫完美地抓住了这个机遇。成立的第一年,Sysco的总销售额就达到了1.15亿美元。

hougarden

图片来自Sysco官网

成立的第二年,1970年3月,Sysco便于纽交所上市。如此一来,9家公司的股权人将各自的股票换组成Sysco的普通股,Sysco也因为快速入驻资本市场而得到了更多来自二级市场的资金补给。

餐饮供应链的建设是一项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和较长周期的生意,和其他行业的经营发展比起来,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上市为Sysco之后的马拉松经营之路提供了更为持续和稳定的资金动力。

2、

得到二级市场的资金补给后,Sysco遵循着华尔街的玩法,用高流通带来的大量现金流玩起了杠杆收购——因为欧美文化偏好本地食材,Sysco选择了通过收购的形式进入新市场,再通过标准化改良和管理系统输出等,拓宽产品范围、提升盈利能力,做大规模。

最终,收购、兼并的扩张成为了Sysco的发展战略之一。通过一系列有节奏的横向、纵向并购,Sysco不断扩大公司服务地域,提高市场份额,超越竞争对手,走向全球。

Sysco的并购策略主要分两块:

hougarden

回看Sysco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并购史。

20世纪70年代,Sysco的主要收购对象是规模较小的区域性食品分销公司,这为Sysco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提供统一服务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基础。1970年,Sysco并购了主打婴儿食品和果汁的配送公司Arrow Food Distributor;1976年,收购了从事冷冻肉类、家禽、海鲜、水果、蔬菜、罐头和干燥产品、纸张分销的Mid-Central Fishand Frozen FoodsInc,给Sysco增加了不少农产品品类,尤其是不受周期影响的生鲜品类。此后,Sysco的全国分销能力大大提高,1979年Sysco销售额超过10亿美金大关。

1981年,Sysco成为美国最大的食品供应商,这为它扩展自己的供应品种类提供了强大的配送保障,Sysco也开始为超市等客户提供肉类和冷冻的主菜,打破了创立初期以标品甚至罐头为主的产品种类。

同时,Sysco开始收购更大的公司:1984年,向莎拉·李(SaraLee)购买了PYA Monarch旗下的三个公司;1988年以7.5亿美金收购了当时全美第三大食品配送商CFS Continental。

到20世纪80年代末,Sysco完成了43次并购,通过兼并和收购的方式,它打通了美国全国市场中的大部分区域。至此,Sysco已经基本完成全国布局。它的全国性市场及它所从事的相对抗跌的业务使其避免遭受80年代全美遭受的经济危机。1989年,Sysco年销售额达到了68.5亿美金,是第二名的两倍,占到了全美生鲜供应市场8%,

20世纪90年代,Sysco所收购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并不断向上游产业延伸。1990年,Sysco收购俄克拉荷马州的Scrivner inc,此后Sysco开始为大型连锁零售市场提供配送服务;1999年开始收购上游肉类企业,如做熟制牛排的Newport Meat和做做定制化精细化分割的Buckhead Beef Company。

21世纪初,Sysco的并购之路开始朝国际市场进发。2001年,Sysco并购Guest Supply,专攻酒店客户;2003年,收购北美最大的亚洲食品分销商Asian Foods,专攻亚洲餐厅和亚洲食材;2009年,收购爱尔兰最大的食品分销商Pallas foods;2013年,Sysco计划以82亿美金收购它最大的竞争对手US Foods(但被美国联邦政府以反垄断政策为由拒绝了);2016年,31亿美元收购英国同行巨头Brakes Group,迅速进入欧洲市场……

……

截止2018财年末,Sysco已累计并购198家公司。

hougarden

通过连续且有节奏的横向和纵向并购和兼并,Sysco在全球90多个国家拥有330多家分销机构,为超过60万家客户提供食材供应服务,同时实现了强大的全产业链布局,逐步形成了规模经济的优势,成为了全球生鲜供应行业中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3、

生鲜食品和一般商品不同,其货损率高,对供货、冷链、配送等要求高,只有做好以上三个关键环节,才能给消费者良好体验。而做好以上三个关键环节,则需要强大的食品供应链支持体系。但供应链投入大,见效慢,如果不能在窗口期内建立规模优势,就会被快速淘汰。

Sysco的食材供应链覆盖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全流程,且布局广泛。2018 财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旗下物流配送中心达到332个。Sysco不断投资完善供应链体系以降低成本,形成核心竞争力之一,树立了竞争壁垒,进而稳居市场领导地位。

那么Sysco的供应链体系是怎么搭建的呢?它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网络的呢?

全流程监控供应商

在美国,如果一家食品公司能成为Sysco的供应商,就如同得到了一种至高认可。这是Sysco在产品质量把控方面长期的努力和由此积淀下的声誉使然。

要想成为Sysco的供应商,须经过一系列具有严格标准的审查流程。Sysco自建了一个质检团队,会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团队由大约196名全职企业员工和35名签约检验员组成,专门负责质量监控,包括食材的采集、仓储、加工、运输等环节,确保食品的安全。所有供应商都必须通过Sysco QA管理的审核,以评估其食品安全、制作工艺、员工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召回是否充分和可追溯性等。

hougarden

图片来自Sysco官网

除此之外,Sysco还有着严格且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供应商的产品打包设计、业务管理跟踪、员工培训等方面提供统一指导和安排,以优化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产品水平,提高Sysco的供应效率。

Sysco的供应商来源非常多样,包括大品牌供应商、独立区域品牌供应商、专供季节性产品的中小型供应商、以及支持当地社区的本地农场都保持着稳定的关系,从而来满足顾客多种多样的需求。另外,由于欧美消费者和餐厅偏爱本地食材,当地食材常常作为菜式的主要卖点之一,所以Sysco通常会通过收购本地供应商,切入当地客户供应链。在其众多供应商中,没有一个对Sysco货源的占比超过10%。

依靠庞大的采购数量,Sysco与供应商签订长期采购合同,在原料价格浮动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价格。

解决了上游供应产品的问题,Sysco在物流配送方面的能力才真正得以发挥出来。

hougarden

图片来自Sysco官网

重资产搭建物流系统

因为Sysco的业务涉及食品安全,而北美极其重视食品安全,再加上生鲜在配送过程中损耗率较高,因此,Sysco在物流布局方面采用自建物流以及收购的重资产运营方式。

经过成立后10年内的大举收购,到1981年,Sysco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食品配送公司,1988年其又收购了当时全美第三的食品配送商CFS Continental,它在物流配送方面的实力已十分雄厚。

为了满足下游对食品安全和快速准确履约的要求,Sysco采用折叠式扩张战略(fold-out)建立了物流体系,即在距离原物流中心较远的地方建立新的独立运营中心,有效提升物流配送密度,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响应速度(任意时刻配送、紧急配送),而且可以在多个配送方案中选择最佳路线,优化物流成本。

hougarden

图片来自招商证券

截至2018财年年底,Sysco旗下的物流中心数量达到332个,物流车数量达到14000辆。这其中,78%的仓储设施和88%的物流车为自有。通过重资产投资建设自有物流体系,为实现较高水平的物流管理、系统升级等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形成了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

正是这些分布在各个区域中心的物流配送设施,才是Sysco接近客户、服务客户、并传递理念的直接入口,也正是这些物流设施的存在,满足了Sysco服务区域内客户24小时收货的极速体验。

hougarden

图片来自Sysco官网

不可忽视的是,仓储物流具备规模效应,随着业务量的增加,Sysco的仓储物流也效率不断提升,相应的,配送成本也就随之降低。

Sysco的成功,正是因为建立了从采购、物流到前端管理的高效体系,实现了集中化、标准化采购,同时通过建设多个配送中心,既提升了覆盖范围,降低了履约成本,实现了根据不同餐厅需求的高效满足。

4、

如今,Sysco的业务分散在在全球90多个国家,拥有330多家分销机构,员工数超过67000名。

如何管理这些分散的组织和员工,是很多供应链公司的难题——如何把握总公司和各个分公司之间的集中控制和放权自治的度?如何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又如何避免管得太严丧失活力?跨区域的扩张是否会遇到管理和发展上的水土不服问题?Sysco的探索给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回答。

Sysco几十年间的顺利扩张发展离不开其本地化统一管理策略。

一方面,Sysco设立于各地的全资子公司(Operating Companies)多通过收购来取得的,除了财务、采购等后台操作统一由公司管理,这些子公司在当地有充分的独立运营权,前端的运营、人员调配等完全放权给这些运营公司并且让他们自负盈亏。

这样一来,充分激励了子公司,他们不只是单纯执行公司总部下达的指示,而是要不断的进行内部运营流程和效率的改善,从而给自己和公司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庞大且分散的公司,各个运营公司彼此之间距离遥远,如何做到及时的沟通也是一个难题,这就导致了很多好的实践经验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播。

hougarden

图片来自Sysco官网

Sysco在内部建立了一个BBP (Best Business Practices)最佳商业实践的知识库,Sysco的员工可以在这里分享和寻找解决某个问题的好经验。

Sysco的BBP里,运营、销售、营销、HR、财务管理等各方面都有最佳商业实践的分享,此外还可以看到提交日期、是否经过审核、用户的评分、来自于哪家运营公司、提供者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以及这条经验带来的平均效益。

但BBP的运营是一个难题,如果没有好好运营的话,BBP与大多数公司的分享机制别无二致。Sysco设置了详细的运营体系——每一个分仓会有专人负责BBP的收集和发布(按照公司统一的格式和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可以献言献策,但是最终的发布需要主管审批通过。

此外,在公司总部的高管团队中,专门有一个人负责定期举办各个分仓的BBP分享,并通过一系列可量化的指标来追踪BBP产生的实际效益,将提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

总的来说,Sysco成功的核心在于——通过并购形成规模效应,然后不断优化供应链和配送体系,扩展产品品类,与此同时,加大自有品牌的比例,增加利润率,辅之以标准化的工业流程体系,将壁垒做高做深,最终形成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

题图来自pexels.com,授权基于CC0协议,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