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tearoa
Te Reo Māori
toha

医疗资本出海:90%投技术流,腾讯投得早、BV百度偏早期,高瓴与通和深耕创新药

生活Kaituhi: 动脉网
医疗资本出海:90%投技术流,腾讯投得早、BV百度偏早期,高瓴与通和深耕创新药
Whakarāpopototanga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脉网”(ID:vcbeat),作者郝翰,经授权发布。

国内的医疗健康领域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飞跃式的增长,但是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环境转冷,并且这种趋势在2019H1仍在延续。国内医疗健康领域似乎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技术和商业模式逐渐走向成熟,融资频率变低;新领域推进缓慢,缺乏优质的投资标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投资机构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外。国外的医疗健康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度、技术先进性上有非常大的优势,蕴藏着大量的投资机会。但是由于国内环境与全球环境的差异性,内地投资机构在尝试接入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

据此,我们筛选出了8家参与国外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事件在6起及以上的内地投资机构和企业,并总结出了这些机构/企业最关键的五大投资逻辑:

1、重技术、轻模式:被投企业集中在技术壁垒较高的赛道中,创新商业模式并不受关注;

2、切入国内处于瓶颈期的细分赛道:创新药、基因检测、人工智能等赛道,往往能在国外找到合适的投资标的;

3、创新药有必要重点关注:创新药的退出率极高,有利于机构快速回流资金;

4、关注更成熟的企业:内地机构切入的轮次以B轮及以后为主,多数都是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

5、一次注资,少做复投:被投企业复投率较低,更多切入临近上市的融资轮次。

重技术,轻模式,创新药上市比例极高

我们从动脉网数据库中筛选出了海外出手次数较多的8家机构/公司,包括通和毓承、BV百度风投、启明创投、高瓴资本、德诚资本、药明康德、腾讯控股和真格基金,共参与了74起国外投融资事件,投资了67家不同的国外医疗健康企业。

其中参与投融资事件最多的是通和毓承和BV百度风投,均参与了15项投融资事件;被投企业上市率最高的是高瓴资本,参与投资的9家企业已经有5家在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

hougarden

从2014年真格基金参与第一起国外投融资事件以来,8家内地机构对全球医疗健康领域的关注度逐年上升。2018年仅这8家机构/公司就参与了33起国外投融资事件。受整体环境影响,2019H1虽然表现不及去年同期,但是仍然高于2017年同期。预计2019年内地出海投资的热度可以勉强与2018年持平。

虽然国内外医疗健康环境上有差异,内地资本在介入全球医疗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但是由于国外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较国内领先,内地资本在参与国外投资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全球的风向和技术发展趋势,从而加深行业理解。同时国外企业上市也相对容易,更容易完成退出。这些因素使得内地资本近些年来越来越关注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投资。

hougarden

技术、赛道、模式、团队,投资到底该看什么,每个投资人心中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们选择的8家机构/公司参与投资的企业明显表现出重技术轻模式的特点。67家被投企业中,只有7家企业分布于大健康、慢病管理、患者社区等重点关注商业模式的赛道中;其余的60家企业均分布于创新药、药物发现、基因检测、医疗器械等重技术的领域中。

事实上,这些资本在国内并不只关注技术型企业,如高瓴资本投资过爱尔眼科、乐刻运动;BV百度风投投资过爱医传递、健易保;甚至通和毓承也参与过1药网、明医众禾这样的项目。这些机构/公司在国内外采取不同策略的原因可能在于国内外医疗环境的差异。

国内外医疗环境的差别让以国内投资为主的机构很难正确判断国外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发展。因此他们选择避开商业模式的雷区,重点关注国内外共通的技术元素。另外生物医药产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也是形成这种分布情况的重要推力。

hougarden

67家被投企业中共有10家已经上市或被并购。这10家企业中有9家都属于生物医药方向,包括7家创新药企业,1家基因治疗企业和1家细胞治疗企业。另有1家启明创投投资的医疗信息化企业被并购。

国外二级市场对生物医药类企业上市标准的宽容,让很多投资创新药的机构可以更轻松的找到退出方式,而不是一直等到创新药的产品上市。国内也有百济神州、和黄药业、再鼎药业等创新药企业在未盈利的情况下登陆纳斯达克。

如今国内港股已经开放了未盈利企业上市,科创板企业也开始分批上市,这些都为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高的生物医药类企业打开了募资的新窗口,也为投资这一领域的机构找到了新的退出途径。

投资轮次靠后,复投率低

hougarden

对比这些内地机构/公司的国内外融资轮次分布,明显发现国外投融资事件轮次相对靠后。发生事件最多的是B轮融资,C轮及以后的融资也占到了总体融资事件的约20%。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机构在选择国外的投资标的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更成熟的企业进行投资,而不是在早期介入。

hougarden

国内机构/公司投资国外企业的复投率非常低,67家企业一共只发生了5次复投。这可能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大多数企业到目前为止都停在了有国内企业参与的那一轮。

hougarden

高瓴资本和德诚资本投资的国外企业大多都有其他国内机构的身影。另一方面,真格基金、药明康德、腾讯控股和启明创投则较少与国内机构一同投资。这种结伴出资上的差异可能也表现出这些投资机构在信息获取渠道上的不同。结伴出资较少的机构可能已经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国外项目获取渠道,形成了自己的信息网络,有能力挖掘出一些曝光度较低的好项目。

八家投资机构/公司各有千秋

1.通和毓承:围绕着创新药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多点布局

hougarden

由通和资本和毓承资本合并而成的通和毓承是国内最大的医疗健康领域投资者之一。原本通和资本和毓承资本的投资历程中并没有相对明确的投资方向。这两家机构投资的项目横跨医疗信息化、医疗器械、创新药、疫苗等多个细分领域。

而在合并成立通和毓承之后,能明显的看出创新药赛道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虽然通和毓承也在国内投资了明医众禾、1药网等其他赛道的企业,但是其投资的大多数企业,如亘喜生物、华领医药、腾盛博药、誉衡生物等都在创新药赛道的范围之内。

通和毓承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关注国外医疗领域。先后参与了15起国外医疗企业的投融资事件,几乎与其国内投资事件持平,其中有四家企业成功上市。

创新药同样是通和毓承在国外关注的核心赛道。通和毓承在国外投资了8家创新药企业,占其国外投融资事件的一半以上。其他的企业则分别涉及细胞治疗、药物发现、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基因检测等几个不同的赛道。这样的赛道布局与通和毓承在国内的布局接近,只是更加关注生物医药类企业,完全放弃了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赛道。

高瓴资本似乎是通和毓承优秀的合作伙伴,通和毓承和高瓴资本共同出手四次,其中三次超过1亿美元。

通和毓承2018年初投资的Viela Bio虽然目前还没上市,但是越来越多的信息表现出了这家公司未来的潜力。Viela Bio是一家研发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的创新药企业,现任CEO是华人姚正彬博士。

在Viela Bio的药物管线中,进展最快的一款药物,Inebilizumab,已经于2019年4月获得了美国FDA的突破性治疗方案认定,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类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2019年5月,江苏豪森药业与Viela Bio达成了总额2.2亿美元的合作,用于推进Inebilizumab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

2.启明创投:2019出手提速

hougarden

启明创投自2016年成立以来,就把医疗健康领域作为其主要关注领域之一。迄今为止启明创投已经在医疗健康领域累计投资116次,投资的企业包括贝瑞基因、中美冠科、泰格医药等上市企业,成绩斐然。启明创投近两年在医疗健康领域上持续加注,国内国外的出手频率都在提高,融资轮次也发生了明显的后移。

启明创投在医疗健康领域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投资逻辑,这可能与其来自美国的创始主管合伙人Gary Rieschel有一定关系。Gary Rieschel在美国里德学院获得了生物学学士学位,多年来一直关注医疗健康领域和能源产业。Gary Rieschel为启明创投带来了国外资源上的优势,因此启明创投参与的国外投融资事件中很少有其他国内机构参与。

启明创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并没有明确的赛道偏好。从生物技术到大健康,启明创投在各个赛道上都有少量布局。这与启明创投在国内的投资情况确实比较一致。他们在国内保持着对创新药领域的关注和投入,近年来也接连投资了德琪医药、晨泰医药、和誉医药等项目。反而在国外投资的创新药企业就只有2017年的ARMO BioScience。

启明创投在国外的投资参与的轮次非常靠后,只有4起A轮投融资事件,其余事件均在B轮及以后。同时启明创投在2019年上半年已经连续出手四次,看起来似乎想进一步加码国外医疗健康产业。

ARMO BioSciences是启明创投在国外投资的唯一一家创新药企业,也是启明创投唯一完成退出的创新药企业。2018年5月,礼来宣布收购刚刚上市4个月的ARMO,总价约16亿美元。

礼来收购ARMO的主要目的在于候选药物pegilodecakin,由ARMO研发的聚乙二醇化IL-10。pegilodecakin目前正在进行有关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三项临床研究,其中关于胰腺癌的Ⅲ期临床研究已经接近尾声,预计将于2020年结束。

3.高瓴资本:快进快出的大额投资

hougarden

高瓴资本作为国内最大的私募基金,早期并不涉足医疗领域投资。2014年11月投资百济神州A轮是高瓴资本在医疗领域打响的第一枪。此后高瓴正式进军医疗领域,并在2014-2016年先后投资了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合全药业等一系列创新药企业。高瓴资本在国内医疗领域的投资主要关注创新药、诊所和影像三个方向。尤其在创新药方向上,高瓴资本接连投出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和基石药业三家上市企业,其投资的天境生物最近也在纳斯达克递交了上市申请,退出率极高。

高瓴资本在国外医疗领域的投资基本遵循了快进快出的原则。投资的企业并不多,只有9家,但是其中有5家已经上市,退出率高达56%。并且高瓴资本参与轮次的额度都比较大,9起融资事件有5起超过1亿美元,最低的一起也有4700万。

在赛道选择上,高瓴资本在国外的投资仍然关注创新药企业,投资的8家企业中有6家是创新药。除了创新药之外,在国内完全不涉足基因检测的高瓴资本在国外投资了2家基因检测的企业,分别是Grail和Omniome。这两家企业都没有明确的华人背景,并且高瓴均以领投的身份参与融资。

国内基因检测领域目前存在明显的肿瘤赛道拥堵,新赛道未成形的问题。可能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高瓴选择在国内战略性放弃基因赛道转而将目光投向国外。对于正在关注基因领域的投资者来说,高瓴资本的这种投资逻辑不失为投资基因检测的方式之一。

在投资伙伴选择上,高瓴资本很喜欢与其他国内机构结伴出行。高瓴资本在国外的8起投融资事件中,有7起都有其他国内投资机构的身影,只有对Gossamer Bio的投资没有其他国内机构参与。

Gossamer Bio是高瓴资本快进快出的典型案例,该公司在 2019年1月登陆纳斯达克,距高瓴资本的投资只过去了6个月的时间。Gossamer Bio致力于研发免疫学、炎症和肿瘤领域的治疗方法。其候选药物GB001目前已经有两项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分别对应哮喘和鼻窦炎两种适应症。

4.腾讯控股:戛然而止的国外投资

hougarden

腾讯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巨头中最早切入国外医疗健康领域的一家,似乎也是最早收手的一家。早在2015年腾讯便开始对进行国外投资,并在2015-2017年密集出手。但这些投资到2018年3月戛然而止,在那之后我们再没有监测到腾讯投资在国外的新动向。

腾讯参与投资的9家企业还没有一家上市或被并购。在2015年前后,腾讯在国外的布局主要关注医疗信息化和大健康,2017年又接连投了两家基因检测企业。但是在2018年3月投资了Atomwise之后,腾讯也没再继续出手。

事实上腾讯在国内的投资风格也在这段时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腾讯在2015-2017年持续关注互联网医疗和人工智能,先后投资了妙手医生、好大夫在线、晶泰科技、体素科技等企业。但是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腾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出手越来越少,2019H1甚至只参与了1起投融资事件。

投资的赛道也从互联网医疗转向了keep、乐刻运动等运动健康企业,还有风头正盛的互助保险水滴公司。从战略层面上看,腾讯构建医疗健康生态的方式很可能已经发生了转变,对外投资不再是腾讯切入医疗的主要方式。

腾讯控股是国内第一家参投液体活检明星Grail的国内机构。大多数国内机构都在Grail的C轮融资进入,而腾讯控股接入的轮次则在更早的B轮。Grail是一家研发液体活检肿瘤早筛技术的基因检测企业。

背靠测序巨头Illumina的Grail几乎是顶着独角兽的光环出世,2017年11月高达9亿美元的B轮融资更是让Grail名声大噪。Grail一直在进行一项大人口样本的研究计划,由于计划时间长达五年,因此有关Grail的消息也时断时续。2018年底Grail曾表示可能会在2019年登陆二级市场,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披露。

5.BV百度风投:通过早期投资做AI医疗生物的纵深布局

hougarden

2017年9月投资深透医疗是BV百度风投在国外医疗健康领域的第一笔投资。随后在2018年BV百度风投又接连出手多次,继续在国外AI医疗生物领域注资。

BV百度风投投资的企业都围绕着AI医疗生物的大范围展开,特别是在AI药物研发、前沿诊断和疗法等方面,并且目前切入的轮次主要分布于种子轮到A轮。

Atomwise可能是BV百度风投投资的企业中最亮眼的一个。Atomwise是第一家将深度神经网络用于药物开发的商业化公司,研发的开创性软件技术AtomNet通过强大的深度学习算法和超级运算,可以每天分析千万级的分子来筛选潜在药物。

2015年Atomwise曾对外宣布他们找到了两种可能能用于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药物。通过他们的平台技术,找到这两种药物仅用时一周,并且成本不超过1000美元。凭借自己先进的药物发现技术,Atomwise已经与默沙东、拜耳、艾伯维等大药企、多家生物公司,还有四十多所研究型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6.药明康德:以自身业务为导向,寻找新的药物发现平台

hougarden

作为中国最大的CRO企业,药明康德在全球医疗领域中的布局有极高的针对性。投资的7家企业包括三家创新药企业和4家药物发现企业,另外在今年5月药明康德还收购了一家美国的临床CRO公司Pharmapace。

这些企业正在从事的工作都紧密的围绕着药明康德的专业方向,药明康德在国外的对外投资更像是提升自己的国外竞争力。

与国内的投资事件相比,药明康德在国外布局中非常关注药物发现这个赛道,有一半的投融资事件都发生在药物发现领域。这些企业都在尝试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药物发现进程。国内也有类似的企业正在进行同一方向上的研究,但是并没有药明康德注资的消息传出。

药物发现是药明康德最关注的领域,Schrodinger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这家成立于1990年的企业是先进分子模拟和企业软件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通过先进的分子模拟技术革新了药物发现。

比尔盖茨从2010年以来接连参与了这家公司的四轮融资。药明康德董事长李革在投资时表示:“Schrodinger以创新方式推动新药开发的能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期待这项投资为治疗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带来更快的进展。”

7.德诚资本:创新药+基因检测的两架马车

hougarden

德诚资本作为一家专门投资医疗健康产业的机构,整体表现并不算特别活跃。根据动脉网的统计,德诚资本第一起投资事件是2013年投资了三生制药,随后又接连投资了安可济、英派药业、拓臻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虽然出手次数较少,但是德诚资本参与的投融资事件金额都相对较大。除了2015年投资的安可济,其余投融资事件都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

虽然德诚资本在国内医疗健康领域没有频繁的出手,但是在国外投资上却表现的很活跃。目前为止已经投资了8家企业,并且其中有2家成功退出。

德诚资本在国内外的投资方向高度一致,以创新药为主,兼顾基因检测领域。另外德诚资本也很喜欢和国内其他机构一同出手,8起投融资事件中有6起都有其他国内机构的身影。

德诚资本领投的Omniome正在研发新的基因测序方法。该公司研发的测序技术被称为“结合测序”,通过利用聚合酶的自然匹配能力,可以提高核苷酸和DNA匹配的精确度,并就此降低成本并减少运行时间。

8.真格基金:出手频率稳定的早期投资

hougarden

真格基金作为国内最大的早期投资机构,虽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出手频率并不像他们在其他领域中一样高,但也投出了很多知名企业,如依图医疗、名医主刀、图玛深维等,主要集中在早期。

真格基金在国内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和人工智能方向上,而他们的国外布局则显得奔放得多,投资的5家企业分属于四个不同赛道。值得一提的是,真格基金似乎也看到了创新药赛道上的潜力,2018年底投资了国内的寻因生物之后,2019年又在国外投资了Panorama Medicine。

Synthego是真格基金的国外投资时间中,唯一一家非种子轮企业,也是真格基金唯一进行了复投的企业。Synthego由SpaceX的前工程师创立,利用CRISPR技术为科研人员提供基因编辑产品。

目前Synthego在销售的主要是两种产品,一是“CRISPRevolution”,一款用于在实验室中修改和改造细胞的CRISPR工具包;另一种是已经完成基因编辑的细胞。Synthego的创始人Dabrowski表示,Synthego的第一套产品旨在简化识别和设计用于实验的遗传材料的过程。在研发下一组工具时,他们希望通过向科学家提供他们想要观察或试验的材料来帮助他们。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