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东南亚比美国更容易出现“超级应用”?
互联网公司们都希望通过一个软件吸引到所有的用户,这种超级应用的魔力是显而易见的。成功的超级应用不仅仅能够提高单个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和粘性,而且也能在核心业务的周边形成护城河,理论上降低了竞争的压力。
随着美国网约车头部玩家 Lyft 上市和 Uber 和即将上市,最近墨腾的朋友们群组里面充满了对这两家商业模式的讨论。不约而同的,讨论的重点都集中到了护城河和模式的可持续性。
这两家模式都比较单一,Uber 据说外卖表现不错,但是其实都没有形成综合性的“超级应用”。
东南亚网约车起家的 Grab 和 Go-Jek 最近都在瞄准”超级应用“,那么在新兴市场,尤其是东南亚,是否比美国更具有“超级应用”成长的土壤?
为什么美国没有产生“超级应用”?
在美国,似乎人们还是喜欢下载多个应用完成不同的功能。谷歌、亚马逊等巨头,他们都是在某一个领域非常强,但目前还没有哪家能做到让用户在一个 App 上实现多种功能。
可是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是压倒性的。微信和支付宝崛起时,人们还没有形成某种偏见 ,用户习惯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当微信和支付宝不断在移动端增加新的功能时,大家也很容易接受。
同时,中国移动用户规模几年内成亿级的成长,很多消费者从智能手机第一次接触互联网。“超级应用”们拥有一个肥沃的发展土壤。
2015年,中国手机的购买量就超过了电脑。而根据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的最新预测,美国要在2021年之后,手机的购买量才会超过电脑。
同时,用户对隐私的重视、以及监管对数据收集和反垄断的管制,都是超级应用形成的障碍。
东南亚呢?
东南亚的独角兽们也在积极地向“独角兽”靠拢。相对而言,东南亚的大环境似乎更适合“超级应用”的发展,有这么几个原因:
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东南亚地区独角兽公司吸收了该地区总投资额240亿美元中的160亿美元,其中仅 Grab 就占了这一数字的60亿美元。
相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主要来自中美日这三国的资本更愿意花大价钱去投资头部的创业公司。资本的集中度,使得拥有大量资金的独角兽们更容易往“超级应用”的方向去努力。
出行起家的巨头更有潜力
目前看来,就出行领域起家的巨头更有潜力成为“超级应用”。事实上,最积极搭建超级应用的也是出行领域的 Grab 和 Go-Jek。
市场上的分析人士普遍都认为出行、外卖和支付是搭建超级应用最核心的三个领域。
自建还是合作?
印尼金融科技协会创始会长 Ajisatria Suleiman 则指出,相比于一个完全自营的封闭式的超级应用,一个相对开放的生态系统生命力会更顽强。
熟悉中国生态的读者应该对此不陌生,百度在 O2O 等领域曾经尝试过完全自营,而阿里巴巴则采取了控制核心入口和数据的同时支撑起了一个丰富的第三方生态系统。结果似乎很明显。
鹿死谁手?
目前 Grab 与 Go-Jek 在融资估值上远超过其他本地区的独角兽。Grab 目前计划在2019年融资65亿美金,其目前已经完成45亿;而 Go-Jek 2018年提出的20亿美金融资方案目前也完成10亿美金额度。超级应用策略的成功与否对方都价值巨大。 “最后很可能双方的重心会演变为,印尼的超级应用 Go-Jek 以及东南亚地区超级应用 Grab,” 陈教授补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