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创业公司死于融资
硅谷哲学家,YC创始人PaulGraham从不走寻常路,这篇《融资生存手册》同样也是。
在这篇文章里,PaulGraham展现了投资人的真实世界,描写了投资人世界里的选择困难症和各种焦虑,同时也给创业者提供了跟他们打交道的一系列思考和建议。
融资市场天性残忍,因为投资人的总数少,是个不饱和市场。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你很难同时找超过10个投资人对你感兴趣,也很难约到更多。所以每一个投资人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到你接下来的发展。
每一个决定背后又都有很大的代价。每个投资人在投资不同项目的时候,投资金额范围往往从五千美金到五千万美金,绝大多数情况下,金额都会偏向高的那个范畴。这也就是说,每一个投资决定都很重要。
你把“对不理解的事物”和“做重要决定”这两个词组合起来时,得到的就是投资者行为的变幻莫测了。
更糟糕的是,这些起伏转变都是环环相扣的。投资人之间彼此都很熟,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对你产生了某种“意见”,即便他们自己不愿意承认,这个”意见“也会迅速成为所有他圈子里投资人的”意见”。
你希望他们可以用理智抵抗自己由“意见”逐渐产生的畏惧和贪婪情绪?不可能的。没有任何一个投资人会对其他投资人都不看好的公司感兴趣的。
自给自足的创业方法
有些有创业想法的人肯跟就会问了:那我干嘛还要找投资人?如果融资这么难,干嘛还要做?就没有别的途径么?
1996年,Paul Graham和Viaweb的其他两个创始人
咨询公司是你唯一可以指望的,用自给自足的方法开启的创业类别。但别以为做咨询就很简单,它的痛是贯穿始终的,是以年为单位的。
往好处看,就是至少你拥有选择权:要么选择融资的阵痛,要么选择先从咨询类企业开始做起的慢性疼痛。在疼痛总量一致的角度来看,融资或许是一件好事,因为技术总是在新的时候最值钱。
但要记住,即便我说融资或许是一件好事,它也只是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稍稍好一点的那个选项。融资仍然是条死亡率很高的路,不仅仅是没融到钱的话公司要被迫关门,整个融资的过程也随时可能让你痛不欲生。
想让自己从融资过程中活下来,你需要一些说服投资人,与他们可以证明正面交锋的技巧;这就像登山运动员需要知道一些生存技能来帮助他们上下山一样。
融资毁士气,毁的不仅仅是难,更是因为它比想象中的难。杀死士气的不是难度,而是挫败感。在这点上,期待值越低,受挫的可能性就越低。
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一般性格都是比较积极乐观的。在面对技术问题时,这个态度一般很有效,但在融资角度这个态度就很致命。最好的办法是自我洗脑:投资人一定会让你失望的。
顺便说一句,收购这件事也是。在YC,我们一个副线座右铭就是:交易是会失败的。无论你在谈什么交易,首先假设它一定会失败。这一小小的思维改变,能带给你的力量是震撼的。
人们往往看到在交易不断推进时,期待值会逐渐开始变化,开始相信一切美好都会发生,然后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指望着这个希望。你要抗拒这个念头,因为这是杀死你的最恶元凶。
我知道做起来很难。当一个杰出的投资人看起来对你的产品很有兴趣,提到打算投资你时,你的自信心不可能不膨胀,你会开始误以为这场融资将是一个又快又直接的交易。但相信我,从!来!都!不!是!
这是个听起来像条废话的建议:你当然要在融资的过程中保持公司的稳步运作。但其实做到很难。很多公司融资的时候,就懈怠了正常运作。
但这种完美场景并不多见。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在融资阶段是停滞不前的。但从各个角度来说,这种停滞不前都是很危险的。
一个4个月都没有显著进步的公司,在投资人眼里属于不够灵活。投资人很少自己意识到这点:事实上他们所谓的对一个创业团队开始“失去兴趣”,根源就是自己的在这个过程里的犹豫不决拖累的时间。
解决方法:把公司放在第一位。把约见投资人放在你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而不是反过来,在见不同投资人之间的空闲时间尝试工作。
当一切都好,我们会更愿意冒险。当一切都不好,我们就希望保平安。
我建议大家在面对融资时,带着一种一切都会往最坏的方向发展这个态度。因为在你自欺欺人,以为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幻觉,和天性就极其不稳定的投资人体系之间,事情可能已经在变坏。
因此我跟大多数YC毕业的公司说过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一个有名望的投资人在一个合理的估值范围内决定投资你,立刻接受!
初创企业的成功靠的不是融了多少轮钱,而是产品本身是否优秀。所以,赶紧融完资赶紧回家干活!别在这事儿上耽误时间。
YC中国的第一次本土招生即将展开,欢迎大家添加“YC中国助手”微信,随时掌握最新消息,参与YC中国各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