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 激怒了全球程序员?但这 60 人这么说
文 | 张信宇
采访 | 未来公司部
准程序员 bofeiw 在 996.ICU 项目出现的第二天,就开始参与。每天,他花费两三个小时在这个项目里,做一些类似帮助修改语法和格式错误的工作,这让 bofeiw 在 996.ICU 贡献排行榜上蹿升至第二,仅次于项目作者 。他参加这次抵抗源于对自己未来的忧虑:一旦毕业回国,恐怕就要加入 996 的“码农”大潮里去。
996 文化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它代表早九到晚九、一周工作六天。这几乎是中国创业时代的一个表征,下至刚创业的公司,上至像阿里这样市值近5000亿美元的巨头,都对这一文化习以为常。但不久前,GitHub上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反对 996 运动,这让人们开始反思:当节奏开始慢下来,类似19世纪工业革命早期的加班文化是否仍然有效及必要。
“Developers' lives matter.(程序员也是人)”996.ICU效仿美国黑人种族运动喊出了这个口号后,这个抗议中国互联网公司长时间加班的项目在过去两周席卷全球开发者,成为程序员聚集地GitHub上有史以来涨star最快的项目。
996.ICU 是一句口号的缩写:工作996,生病ICU(重症监护病房)。这个短语源自中国语境,又带点黑色幽默,简单到能让Github上的国外同行轻易理解,它现在以中、英、西、德等八种语言向来访者展示,截至目前,996.ICU已获得18万的加星。
不同于一般的劳动者抗议,程序员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困境。除了列举996黑名单公司,把劳动法再摘抄一遍,996.ICU 正在起草一份具有Github社区效力的开源软件许可协议“Anti 996 License”,加入到这份协议中的开源代码,将不被许可于那些实行996工作制度的黑名单公司使用。互联网公司使用开源代码的范围非常广大。 996 不是一个新鲜概念,中国互联网素有狼性凶狠的加班历史。中国互联网高速增长了 20 年,以前,互联网公司从业者 996 普遍能换来丰厚回报,多数从业者习惯了牺牲个人时间、换取公司增长。 但专栏作家连岳在微信公号里写道,“996不过是提供一个选项,你愿意,就留下,不愿意,就离开。”而在评论区他更直接地对 996.ICU 项目作出评价“这堆人不过就是白左脑残”。许多人同意这样的观点:互联网行业薪酬本来就有溢价,加班时间已经包含在了你的工资里。 激烈的抗议行动,吸引的似乎更多是年轻的程序员。在 996.ICU 的贡献榜上,前十名中至少四人仍然是还未就业的在校学生。 在百度、阿里、腾讯的公司内网里,996.ICU 相关的话题虽然也有,但并不如在 Github 和 v2ex 上那么火爆。“要是真 955,中国互联网当天就崩了。” 这种工作模式的确关乎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运作。996.ICU 一度依靠支持者的力量整理出了996黑名单公司,他们的证据五花八门,包括知乎网贴、新闻报道和网友爆料,“不仅仅有BAT ,还有很多小公司”。不过这个名单暂时不能使用,新的版本还在开发中。 这遭遇了公司一方的反扑。996.ICU这个网址在上线后不久就被360、QQ、UC等中国公司的浏览器以各种理由屏蔽了。bofeiw为此感到担心。在中国公司的社交软件里,他开始用一些特殊符号或者拼音替代掉“996”、“舆论压力”、“封禁”这样他认为易受审查的敏感词汇。 “这是GitHub上有史以来涨star最快的项目,过段日子也有可能是掉star最快的项目。”最近两天,bofeiw发现996.ICU的热度已经降低了一点,涨star的速度也变慢了。 采访了近 60 位新经济公司的从业者,回答者包含了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大公司的新员工、中高层管理者。我们希望用来自不同角度、视角和经历的声音,尽可能全面展示人们针对 996 的思考。 996.ICU 的协议最终被多少人采纳、影响的范围大小,都还未可知,甚至不少人认为这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在 60 位被采访者中,有 38 位反对者,8 位支持者,以及 14 位表达了中立立场。精选了以下一些观点和故事。 我经历过三家公司,其中两家都是有过 996 阶段的。最早的一家是创业公司,生存艰难,就一直是 996 的状态,还要打卡。 这份工作我是酝酿了好久才成功的换到下一家,离职的时候开心极了。当时不敢裸辞,不敢反抗996。因为没有能力,没有存款,没有底气。 我觉得 996,放在特殊环境下(短期,不超过一个月)是可以接受的。而个体员工可以接受的前提是:信任公司、认同文化、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在 ofo 经历了从软银撤资、部门领导(之前在滴滴任职)一天全部离开、后全部门“全月无休”的一个月。第一次经历这种事会有一种奇妙的集体责任感,我的小老板说“最难的时候要陪公司一起扛过”。 当时由于小蓝单车宣告破产退不出押金,给业内各个公司带来了很大“现金流”的压力,但股东又看重这项指标,所以当时手上的所有项目都立即暂停,全部目标转向“提升现金流”,整个部门进入战备状态。 不支持 996。但是,我很希望我的团队能快乐、开心地自愿加班。 我觉得因公司而异,公司有 996 的自由,当然员工也有因此而对抗你的自由。我比较中庸,希望大家能平衡的博弈,不要一强一弱。应该让资方和劳方有博弈的机会,现在我觉得是资方优势更大,劳方没啥议价权。 不支持。如果有工作的确需要加班,我会主动加班,但很抵触强制的 996,有效工作时间,比工作时长更重要。 作为公司来说,工作应该更注重结果,而不是某个人在公司待了多久。强制的 996 会让有自觉性的人觉得不爽、让混吃等死的人钻空子,反而没有达到真正的目标。 我之前在大公司,有一阵公司会要求 996,但是其实在周六来大家效率并不高,来了就来聊聊天什么的,或者打个卡就出去玩了,完了再打个卡。 我的团队的文化是球队精神,大家为了愿景,共同的目标一起合作。 以结果导向去有效的工作。而且劳逸一定结合,只有效率提高才行。形式的要求都没必要。我们团队一直是这么执行的,这也是我从澳洲多年经历中总结的。 不支持 996。从企业管理角度来说,一个公司但凡进入到干预考勤的阶段,那企业文化肯定有问题。即使执行 996,员工有无数种方式降低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品质,来补偿被限制自由造成的心理失衡。 说下我的个人看法,996其实就是违法行为,只是这个违法成本太低了。从本质上来说,故意杀人和强制996都是违法行为,法律是什么?是群体为了正常发展制定出来的一套法则。 996 跟故意杀人但却逍遥法外,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大家觉得上五天班不科学,大可以提议案修改法律,何必选择执法。美其名曰为了社会发展,团体发展而肆无忌惮的压榨行为,我觉得是严重摧残人的啊。 不理解朋友圈里为什么有很多人转发抗议 996 工作制的文章,我们部门也没有执行 996。 有必要的时候 996 一段时间是可以的,但是我不支持长期 996 。 从支持的角度来看996是符合中国发展要求的,快速发展需要全员支持,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有点革命的精神,赶超发达国家哈哈哈哈。 只不过,当大家从员工变成 leader 的时候,在目标的指引下,就能一定程度上理解,为什么996这种形态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引入。 1、如果公司在一线城市及杭州,996 是可以的,在其它城市996很难招聘到员工; 2、公司在员工入职前先约定好 996,那么但凡来面试的同学,多数是认可此规则。反之会出现大量抵触的声音; 3、BAT是 8 小时工作制+双休,实际上很多同学自发的执行 9、11、6,很少有人抱怨; 4、坐在 CEO 的位置上,员工付出的再多都不够。 坐在员工的位置上,公司永远对不起自己,因此达成共识的尺度需要拿捏好。 我认可某些企业在某些阶段是需要员工大量加班的,但是不支持这种现象规则化。我也不支持这种情况变成普遍存在的现象(不管企业有没有真实的需要,都这样要求)。 最后,反抗越来越难,形成一种——仿佛一天工作7个小时,准时下班就是一种偷懒的耻辱。 创业公司目前存活率非常低,能活到三年以上的只有7%,所以很多创业公司谈996,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精神。并不是说早上九点、晚上九点、一周六天这样的工作方式,其实有创业公司甚至比这个会更紧。 但是这个制度应该是可以有选择性的,比如说一些助理、职能岗,是没有必要 996 的,因为他们确实没活干,没有人会下班的时间去办社保、交接手续。 原则上不支持。共和国成立以后,每周工作 6 天。后来加入WTO,改成 40 小时工作制。 短期的临时的996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那些成名已久的大公司,搞 996,其实是用大量重复工作来掩盖内部管理的低效。 为什么要问 927 的人支不支持 996??(注:927 是早 9、凌晨 2 点、一周 7 天) 不支持,核心原因:这是以消耗年轻人生活和健康的恶性竞争,芬兰的创业氛围证明了不用 996 也能诞生伟大的创业公司。 反对。凌晨三点在开会,无加班费、无调休,离职率飙升事出有因。 无感。虽说头条 996,但不打卡,有加班费,做好事情就可以。 不支持,工作状态很差,身体亚健康,身边会有承受能力差的同事出现自杀倾向。 无感,单身+不够优秀,只有努力啦。很少有公司有加班费吧,所以接受也没什么。 当然不支持,曾经有两年时间每天 12 小时、周休一天,现在经常跑医院。 不支持。996太反人性,我目前是10:30上班,22:30下班,周末会留0.5天思考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