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tearoa
Te Reo Māori
toha

在保护数据隐私方面,苹果说得多做得少

财经Kaituhi: 喜汤
在保护数据隐私方面,苹果说得多做得少
Whakarāpopototanga编者按:苹果声称自己对数据隐私的重视只不过是给自己空洞的承诺打掩护罢了,考虑到苹果既有平台……

“我们相信,隐私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苹果公司CEO Tim Cook去年在布鲁塞尔的一次会议主旨发言中表示,“但我们也认识到,在这一问题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与我们意见一致。”Cook慷慨激昂地呼吁整个科技行业结束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和销售。“这是一种监视,”他接着说,“这些储存的个人数据只会让收集这些资料的公司变得更富有。”Cook呼吁制定一款全面的数据隐私法案,重点是尽量减少数据收集,保护这些数据,并告知用户这些数据的性质和用途。

鉴于苹果和Facebook之间正在爆发的争斗,这篇演讲值得重温。本周早些时候,TechCrunch报道称,Facebook一直在付钱给人们——包括13到17岁的青少年——让他们安装一个“研究”应用,从他们的苹果手机中提取大量的个人数据——包括直接信息、照片、电子邮件等等。Facebook使用这些信息部分是为了改善其广告数据档案,但也是作为一种以便描绘竞争对手行为的商业智能工具。

事件曝光后,Facebook表示将关闭该程序的iOS版本。但这对苹果来说还不够,苹果取消了Facebook发布定制的供Facebook员工内部使用的iPhone应用程序。这看起来像是对Facebook和其他公司的严厉惩罚。但这只是象征性的。它给了苹果道德上的掩护,但却没有对该公司声称反对的数据经济做出什么改变。

Cook在布鲁塞尔的演讲中呼吁政府监管是改善个人数据隐私的一种方式,或许也是必要的方式。但是,依靠政策作为行动的先决条件是回避道德困境。如果苹果真的在乎个人数据,它可以采取任何行动,让侵犯隐私的人远离自己的平台,远离客户。在此之前,是时候停止让苹果作为一家比谷歌或Facebook更有道德的公司摆脱困境了。事实上,如果在哗众取宠的同时不采取行动,情况可能会更糟。

苹果真的在意我们的隐私吗?

要在iPhone上发布应用程序,开发者需要向苹果支付年费,苹果会颁发“证书”,允许开发者发布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最常见的是在苹果应用商店中上架一个应用。另一种是允许某一组织开发内部使用的应用程序。例如,一家公司可能会创建一个定制的库存跟踪应用程序,而公众毫无使用它的必要,因此某家公司会创建所谓的“企业”证书,以便在其内部使用该项应用。

Facebook之所以与苹果发生冲突,是因为它把该系统将数据收集应用程序给公司以外的消费者使用,这是不允许的。作为回应,苹果撤销了Facebook的企业开发者证书,称向消费者发布数据收集应用“明显违反了它们与苹果的协议”。Cheddar的记者Alex Heath称其为“苹果公司的一种咄咄逼人的表现”。

但这其实传达出的是一个微妙的信息。苹果没有对Facebook创建的从用户那里提取数据的付费“研究”项目表态,只是执行了自己许可协议的条款,为用户隐私而战只是顺带罢了。苹果公司展示的,是它的“合同肌肉”威力,而不是“隐私肌肉”威力,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不经意地赢得了公众的关注。至关重要的是,苹果没有禁止Facebook进入应用商店或iPhone平台:Facebook仍然可以下载和使用Messenger。

就Facebook而言,它坚称自己的“研究”应用程序进行的数据收集活动是光明正大的,一点也不虚伪。与之前有关Facebook如何与Cambridge Analytica和外国政府等开发商共享用户数据的争议不同,该研究项目几乎不存在刻意隐瞒的问题。用户同意分享他们设备的大量数据——包括电子邮件、私人信息、照片和联系人——以换取每月20美元的报酬。如果这一争议是合同的问题,那么Facebook的论点与苹果是一样的:我们制定了一项法律协议,双方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达成协议,我们坚持自己的立场。这只是桩生意。

作为中间人的苹果

苹果也从与科技行业最大的隐私侵犯者做生意中受益。尽管Cook在布鲁塞尔宣称,“这些储存的个人数据只会让收集这些数据的公司变得更富有”,但苹果与这些公司进行了大量交易。iPhone自带的网络浏览器Safari默认设置为通过谷歌路由网络搜索。据报道,为了这个,谷歌在2018年向苹果支付了90亿美元,今年支付了120亿美元。所有这些搜索都有助于谷歌将大量关于苹果用户的数据汇集起来,然后从中获取巨额利润。对于谷歌对这些数据的可疑使用,苹果可能不负有直接责任,但它让谷歌成为其默认搜索引擎,怎么说也脱不了干系,而且还在这一过程中挣了个盆满钵满。

苹果发布的应用程序也是如此。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通过为iPhone用户提供应用程序(Messenger、Gmail、谷歌地图等)与用户建立联系,用户可以从苹果的应用商店(App Store)下载这些应用程序。大多数都不需要花费消费者一分钱,因为他们存在的目的是用电子邮件或地图等软件服务交换数据。这种商业模式使得侵犯我们的隐私权的行为大行其道。

就在不久前,苹果和Facebook之间最新争端的核心——证书签署协议——还根本不存在。之前,个人和公司可以制作应用程序然后提供发给客户,无论是通过磁盘、CD-ROM还是在线都行,平台所有者无需参与其中。然后应用商店出现了,随之而来的是App review,这是苹果评估每个软件程序在其销售渠道和平台上的适用性的过程。这看起来令人困惑和武断,但应用商店模式已经超越了数字软件分销。现在,每一个想要访问iPhone的软件开发者都要向苹果公司缴纳年税,而所有的iPhone用户都被捆绑在苹果为他们做出的选择上。

公众当然有可能想知道,在软件开发者和客户之间的直接联系之间插一杠会带来什么。安全好处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恶意程序可以在审查中就被消灭掉。但这就足够了吗?如果苹果真的反对搜集用户数据的商业模式,它可能会在应用程序审查期间采取更激进的行动——苹果有这个平台,也有这个能力。如果苹果真的相信它那一套关于数据访问和搜集的价值观,那么它完全可以为公众利益计,将这些价值观落在实处。

心有余,力不足?

App review只是个开始。免费服务通过增加安装基础来支持数据聚合业务,这改变了消费者的预期——免费的应用程序是常态,甚至收取一美元的费用也会阻碍下载。这种情况鼓励将广告货币化、数据代理和应用内购买作为替代收入模式。苹果可以更积极地监管免费应用程序,这可能会鼓励开发商销售更多的应用程序。如果做得好,这可能有助于让市场远离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

苹果也可以走得更远。苹果根本不需要发布来自谷歌和Facebook等渴求数据的公司的应用程序。苹果要是真的为公众着想,就会将那些数据收集和使用方式与其在这个问题上的进步立场不相符的公司拒之门外。一款以隐私为导向的产品,甚至可能在苹果与其竞争对手(如数字地图)竞争的服务领域,抵御任何反垄断压力。

地图软件尤其暴露了苹果在隐私保护方面的无能为力。最近,Gizmodo的Kashmir Hill进行了一项实验,她在网络层面屏蔽了科技巨头的服务,想看看没有它们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当轮到谷歌的时候,希尔发现Uber和Lyft这两个应用无法工作,因为它们依赖于谷歌地图。如今,位置和活动数据也特别有价值。《The Intercept》最近报道称,谷歌的智能城市部门Sidewalk Labs正在收集用户通过应用程序等服务提取的数据,并将其转售给城市规划者。

在用户和开发人员中,谷歌地图被认为比包括苹果在内的其他地图更好。但是没有必要这样。苹果可以在地图服务上投入更多资金,使其更具竞争力,但它也可以与在应用程序中使用地图服务的第三方达成比谷歌更好的协议。如果苹果想把(大量)钱花在刀刃上,它甚至可以补贴开发者使用自己的地图服务,只要目标明确为是为了减少定位工具的数据泄露就行。

雷声大,雨点小

但苹果从来不曾这么做过,也没有真正的迹象表明它将会这样做。(苹果也没有对我的问题做出任何回应。)相反,该公司公开声明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对数据监管的愿望。它调整了自己的数据驱动服务(如iCloud提供的服务)的运营,但这些服务大多远不如竞争对手谷歌和Facebook的产品受欢迎。(同样的虚伪也在苹果公司“努力”帮助iPhone用户减少使用设备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苹果不是去监管或禁止那些让人上瘾的应用程序,而是提供了一种让你自我监管的工具,并出具有关应用程序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

苹果本周的行动确实在Facebook内部造成了一些影响,这家社交网站的员工争相查看公司的巴士时刻表,或者在不再可用的内部应用程序上进行沟通。把糟糕选择的后果强加给科技工作者自己是有道理的——毕竟,正是科技工作者创建了Facebook如今臭名昭著的“研究”应用程序等服务。但依靠员工来解决科技领导者的困境既不够,也不合理。就像Cook呼吁监管机构采取行动一样,这是一个懦弱而非大胆的举动。无论如何,此举绝不可能改变这些企业的运营方式。但凑巧的是,Facebook在苹果禁止其定制应用的同一天发布了第四季度财报——该公司实现了预期目标,股价飙升了6.5%。

不久前,我写过道德哲学家Philippa Foot,他提出了后来被称为“电车难题”的思想实验。但其实,电车只是Foot在1967年论文中的举的一个小例子。它的目的不是预测什么机器人汽车,而是说明未来道德行为人的意图和他们所能预见的之间的区别。Foot的结论是,行为人做什么和允许什么在道德上是有区别的。这就是电车难题如此棘手的原因,不是因为让一个人死比让五个好,而是因为让一个人死和导致一个人去死是不一样的。对于Foot来说,采取行动避免受伤和采取行动提供援助在道德上是有本质区别的。人们可能没有义务去帮助别人。但是他们经常有责任避免伤害别人。

这是理解苹果关于隐私的空洞承诺的一种方式。Tim Cook大谈特谈,但归根结底,他的公司对这种权利侵犯熟视无睹,尽管它声称反对这种暴行。它有时帮助人们在自己的服务中找到替代品,但更常见的是,它无法阻止其客户受到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的伤害——部分原因是这些服务就是由它提供并支持的,而且它还从用户使用这些服务中获利。

不管怎么说,苹果都算不上是一家致力于保护数据隐私的公司。它所采取的政策要比它那些渴求数据的竞争对手好得多,但这并不能减少普遍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苹果公司通过销售带有更多侵入性的应用程序获得了巨额利润。单凭自己的力量,苹果无法终结早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数据经济。但如果苹果真的想这么做,它可以提供一个更严肃的替代品,一个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的技术体验的替代品。事实上,该公司声称重视这一选择,却很少采取行动来实现它,这比什么都不做更不公平。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Kōrero
Wae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