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共享电动滑板车在东南亚很难生存?
除了欧美之外,新加坡“看上去”似乎很适合发展电动滑板车:线上支付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教育水平高、基础设施良好。所以从几个月前开始,共享滑板车就已经成为当地创投圈的热门话题。
Lime已经进入了新加坡,在2018年底招募了一支本地团队,并开始在Facebook打广告,在新加坡招募”Juicer”(兼职管理员,负责给滑板车充电等工作)。
再比如Telepod,是新加坡第一家推行共享滑板车业务的创业公司,在2017年7月就正式上线。去年4月的曾获得一笔金额未知的投资,由新加坡地铁公司SMRT旗下的投资机构 Momentum VC领投。
比较新的创业公司还有Neuron Mobility、Anywheel以及QiQ。
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电动滑板车有一些优点,比如体积小巧、续航里程高、速度更快;因为是站立骑行,穿裙子的女士们也少了很多不便;运营者可以收取更高的费用等。
但是墨腾仍然认为共享电动滑板车在东南亚会遇到不小的挑战,结果不会比共享单车们更好。有如下原因:
1、监管
经过了之前对共享单车的监管,LTA(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对无桩共享交通工具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年初,LTA开始接受各个公司的申请,但是根据之前共享单车的经验,一家平台获得的可运行数量不会很多。
如果想要正式运营必须取得经营许可证,目前已经开放申请,截止日期为2月份。如果没有许可证的话,只能在学校校园和工业园区试运营。
政府对于平台和用户双方都有了更严格的规定,比如必须停放在指定位置;行驶速度不能超过10km/h。
2、很难盈利
一辆滑板车的成本约400新币,一般寿命在30-90天。这就意味着要把滑板车的折旧计算在内,同时必须在90天内将收入最大化。以下是计算过程:
但这只是在完美状态下,有一些数据是很难达到的。比如上述模型假设每辆滑板车每天能使用五次,但是根据新加坡的共享单车数据,每天只能使用两次,滑板车应该不会超过这个数字。
而滑板车的收费要更高,如果用户们想节约成本的话,大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果嫌麻烦也可以打车。此外,充电和维护的成本应该也高于我们的假设。
在新加坡还有一些不利因素,比如在潮湿多雨的气候之下,滑板车的寿命肯定要低于阳光明媚并且相对干燥的美国加州。
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不利因素就更多了。比如在印尼可以直接打个摩托车,又便宜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