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ha

NZ房贷借款增长飞快 房市是经历繁荣还是要崩盘?

生活
NZ房贷借款增长飞快 房市是经历繁荣还是要崩盘?
Whakarāpopototanga新西兰的债务总量已经接近5000亿纽币,其中房贷数额近5年以28%的速度在增长,目前已经达到2175亿纽币。有人表示,新西兰巨额债务的最大风险可能来自于房市。那么,房市到底是正在经历泡沫还是繁荣?今天,来看看这些 ...

“这个完美风暴已经基本形成,”资深基金经理Brian Gaynor流畅地说出了推高房价和债务的基本因素:建设不足,开发有约束,移民强势,婴儿潮一代的投资资金,低利率,以及银行鼓励房产投资。

“当1980年代股市风暴形成的时候,价格被越炒越高,人们就觉得永远不会下跌。”Gaynor说,他对1987年的股市大崩盘记忆犹新,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每个人都在谈论股市,但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房市。

新西兰的总体债务已经达到近5000亿纽币的新高度,而房产借贷就接近2180亿纽币。而且房屋借贷还在增长,4月份,房屋贷款年度增长了8.3%。Gaynor说,房市是新西兰巨额债务的最大风险。

奥克兰房屋中位价已经是上次低谷时期2009年的近两倍,现在奥克兰的房市温度又在向周边地区传导。比如,汉密尔顿和Tauranga的房价分别年涨26%和23%。

Gaynor说,“当股市到顶的时候,人们往往买不起一些优质股,就买一些还没有涨过的股票。这正如人们纷纷到汉密尔顿、Tauranga和New Plymouth买房。”

如果房市崩盘,很多房屋想卖也卖不出去,这也会严重影响其他方面的消费。Gaynor说,“这对于整体经济发展将会是长期的打击。”

比如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在08年经济危机后,独立住宅的价格“腰斩”了57%;而公寓价格下跌更多,暴跌了62%。“爱尔兰房市崩盘受影响最大的是年轻人,当崩盘的时候房子根本卖不掉;如果卖了房子,就要承受巨大的损失。”

hougarden

经济师Shamubeel Eaqub

Shamubeel Eaqub说,最大的问题是上世纪80年代制定的银行政策,这些政策认为,放贷到房市中是风险较小、成本较小,而收益较大的。

银行认为,把钱放到房市里风险最小,“银行规则允许我们对房市注资,而且越来越多的放贷变成了‘房屋贷款’”。当房价上涨的时候,房屋贷款也跟着涨。

但是,当房市循环经历向下趋势、房价下跌的时候,高杠杆的投资者和很多自住房购买者就会受损。Eaqub说,到时候的糟糕情形是不可设想的,可能会比美国还糟糕。

在美国的内华达州,2006年中期,房屋中位价达到了峰值35万美元;但是经济危机之后,在2012年,中位价下跌了64%,降至12.5万美元。

美国的购房者还算幸运的,因为在很多州,如果房产“资不抵债”,贷款者只要把房屋交给银行就可以。但是在新西兰,这是行不通的——债务会一直跟随借款人。

Eaqub认为,央行应该正在尝试使用限制“贷款房价比”或者“收入贷款比”的方法来限贷。他认为,政策制定者有责任在崩盘前将房市带出泥潭。

奥克兰大学商学院教授Robert MacCulloch

“不只新西兰人这样,”Robert MacCulloch教授针对高额借贷表态说,这是消费文化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借债消费,却不懂得存钱;而新西兰人也不是很擅长存钱。

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注重存钱,那么就不会过分依赖外国投资,也不会在全球金融动荡的时候受到太多影响。在联合国承认的42个发达国家中,新西兰的“家庭债务占比GDP比率”排名第7。

债务本身并不是天生的好或坏,只是一个很好的金融衡量工具。比如,瑞士、澳洲、丹麦、荷兰、加拿大和挪威的存款率都好过新西兰,但是他们的“家庭债务占比GDP比率”都高于新西兰。

hougarden

“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借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用作投机,那么就像在资本市场赌博一样。”对于更深入的政策指导问题,MacCulloch教授说,“问题的难点在于,你想释放资金到实体,但不想人们拿着借来的钱去投机。”

“如果有人借钱去乱购物,你能禁止吗?”MacCulloch教授说,如果规定人们把钱花在对的地方,那么就会遭遇监管的困境。

财政部官员Gabriel Makhlouf

新西兰的国债主要是由08年金融危机和基督城地震积攒而来,目前大约在1130亿纽币左右,相当于GDP的30%。

如果和美国、英国、希腊和意大利相比,新西兰国债并不高。因为这四个国家的“国债占比GDP比率”分别达到了104%、90%、176%和132%。

财政部官员Gabriel Makhlouf认为,新西兰的国债占比GDP比率确实不高,但是私人债务却增长非常快。

“在金融动荡的时候,越小的经济体受影响越大。美国可以承受100%的国债占比GDP比率,因为那是一个超级经济体,美国拥有全球储备货币。但是新西兰承受不了那种债务水平。”

来源:新西兰天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