공유

自动驾驶应用面临新课题,如何适应当地交通文化?

转载저자: 未来汽车日报
自动驾驶应用面临新课题,如何适应当地交通文化?
요약编者按:本文来自「未来汽车日报」(微信公众号ID:auto-time),作者:未来汽车编译……

编者按:迄今为止,社会各界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技术和安全方面。但其实,了解一个地区的驾驶文化也是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极为重要的方面。对驾驶文化的了解包括但不限于对当地交通的了解、如何与人类司机和平共处等,这都为更具包容性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要求。本文译自medium,文章作者Jasper Dekker,原文标题The Problem With Autonomous Cars That No One’s Talking About。

译者 | 喜汤

hougarden

图片来源:AkaratPhasura/iStock/Getty Images Plus

在最近的一次调研旅行中,我坐在新德里一辆出租车的后座上,周围尽是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和刺鼻的尾气。一开始看起来一片混乱——汽车、公共汽车、机动三轮车、摩托车,偶尔还有奶牛——结果这些东西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变成了一道车流,仿佛是大家的默契,使得这一切运转了下去。人们互相让出足够的空间,以便不停车就能并入车道或环形路。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我们被教育要遵守交通规则,但在印度却是完全正常的。

于是我开始思考:一辆加州出产的自动驾驶汽车将如何应对这种异域的交通文化?除了官方的交通规则,社会和文化规范也定义了实际开车以及我们在路上如何对待彼此的方式。这种行为最终形成了一种每个地方独有的交通文化。如果不了解当地的交通文化,自动驾驶汽车就会寸步难行。如果工程师和设计师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帮助人工智能理解不同的交通文化,我们就有可能将地球上的一大部分人口排除在一个新的交通和经济领域之外。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训练人工智能不仅能像当地人一样开车,还能和当地人一起开车呢?

今年早些时候,特斯拉向公众展示了自己是如何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该公司的消费者兼司机们不断将摄像机镜头传回特斯拉,为其提供素材。特斯拉表示,自家的人工智能捕捉到了人类行为的每一个可能,尤其是那些超出我们想象的情况。随着人机互动的频率逐渐上升,一种有效的扩展人工智能知识领域的方式正在逐渐成型——但范围可能仅仅局限于特斯拉的人工智能。显然,特斯拉不是唯一一家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而其他人工智能开发者和汽车制造商也有类似的模式,比起外来者们,它们在自己本土上开发适合当地的人工智能方面更具优势。

为了将自动驾驶汽车在全世界推广开来,人工智能需要通过更为广泛的应用学习来识别不同地区独特的交通模式和交通文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地用户的需要。具有适应能力的人工智能可以和负责基本驾驶功能的人工智能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叠加,自动驾驶汽车不仅提高安全保证,还可以非常自如地融入当地驾驶环境。

当然,汽车制造商还远远没有准备好在让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地投入使用。当前人们体验自动驾驶汽车更多地是通过某些精心挑选的半公开试点的社区,在那里,用户可以找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来体验一下——当然,此类自动驾驶汽车仍然有一个人类“司机”在一旁监督以确保安全性。类似的试点——如果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进步的话——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新技术可能带来的进步和便捷。同时,大规模的试点也是人工智能适应不同地区交通文化的重要途径:当人工智能与人类司机处于同一条道路时,适应了当地交通文化的人工智能可以降低和人类驾驶员之间发生冲突的风险,进一步增强乘客体验——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更具包容性的人工智能。

更具包容性的人工智能,那会是什么样子呢?有了适应当地交通文化的人工智能,那些要求汽车加速或减速这样的请求可能会在不同的交通文化中产生不同的结果。在新德里,疯狂地按汽车喇叭就是一种表明自己态度的方式;而在其他地方,可能打几下闪光灯就足够了。

在某一地区推出自动驾驶汽车之前,应当确保人工智能对这些地区的交通文化有长足的了解。例如,在新德里,人工智能需要知道如何让人类司机知道自己的诉求,找到换车道的机会或者了解与其他车辆的应当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是适当的。具体的标准(包括需要掌握什么和如何才算合格)应当由汽车制造商和政府来制定。

但更大的挑战是如何促进用户和人工智能之间的相互理解,以便它们在同一条道路上可以和平共处。在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推广之前,我们需要确保它们已适应当地文化。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