공유

创业公司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6个决策框架(下篇)

财经저자: 神译局
创业公司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6个决策框架(下篇)
요약除了决策内容,还要考虑决策速度

编者按:对创业公司而言,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抉择。在做决策过程中,应该靠自己的直觉,还是依靠某些特定的决策框架?这篇翻译自First Round Review的文章,原标题是The 6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s That Help Startup Leaders Tackle Tough Calls,文章介绍了创业公司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6个决策框架,希望对你有用。这是本系列文章的下篇,主要介绍的是考虑决策速度以及提供必要解释等两个基本决策原则。

  • 推荐阅读:大多数价值都是少部分人创造的,普通人该怎么办?

hougarden

图片来源:Pexels.com

5. 除了决策内容,还要考虑决策速度

一个决策的好坏,是由多方面因素来决定的。其中,除了共同遵守的原则以及透明度,还有原谷歌高管、P2P借贷服务平台Upstart创始人戴夫·吉鲁亚德(Dave Girouard)提到的“绝对速度”。

吉鲁亚德认为,团队领导不应该在决策犹豫方面浪费时间,而更应该关注速度。还记得上次开会时,某个成员提到“我们今天不做出决策,就不离开这件会议室。”的场景吗?

制定决策,以及推翻重来的过程,会浪费大量时间。相对于决策内容,更重要的是决策时间。

如果坚持在做每项决策时,都习惯性地考虑将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谁来参与执行,以及什么时候能出结果,那你就已经在速度上取得了领先优势。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决策都必须快速制定。毋庸置疑的是,有些决策比其它决策更复杂、更重要。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而有些决策,很难推翻重来,或者如果草率决定的话,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吉鲁亚德称,在谷歌任职的时候,他就曾发现时任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做决策时,经常采用这个决策模型。

如今,在Upstart公司,虽然公司规模相对非常小,但我们每天都会制定许多重要决策。“我们坚定地相信,相比于缓慢决策甚至零决策,快速决策能体现更大的优势。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我们所做的每个决策的重要性,以及每个决策又值得花多少时间来制定。”

值得注意的是,决策速度并不意味着,公司从上到下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由最高领导来决定。好的决策,需要结合团队的智慧和观点,并且在确保所有的声音都被清晰听到后形成最终决策。然而,这并不是要求所有成员通过投票的形式来快速决策。有时候,我可能会“猛踩油门”,但公司联合创始人安娜会提醒我,“这是个重大决策。虽然我们知道怎么做,但还是等24小时吧。”安娜的建议,也多次拯救了我们的项目发展。

此外,知道何时结束争论并做出决策,也是一门艺术。当矛盾双方理由都非常充分,同时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时,许多领导者都不愿出面做最终决策。他们在直觉上希望团队去做这个决策。但事实上,如果成员发现领导者出面做决策并敢于承担有关责任时,他们会顿时觉得非常安心。在最终决策面前,“由领导者来决定”并不是你每天都应该做的事情。只要你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出面频率,员工也会慢慢变得适应,通过解释决策原因和坚持执行,他们也会逐渐增强彼此的互信。

事实上,了解团队对某件事情的适应性,也是让你了解是否要快速决策的有效参考标准。

当吉鲁亚德还在谷歌的时候,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决策速度特别快,以至于一部分人认为可能会因为速度过快容易失速而引起不良后果。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为什么不这么做?为什么不能更快一点?”然后,他会观察人们是否会因此而“尖叫”。通过他的这种做法,他让所有人都认识到,只要不是致命性的决策,快速决策通常都大有裨益。

6. 做出艰难决策,但同时要提供解释

最后一个决策框架,是你如何向团队所有成员解释你的决策。

美国移动支付公司Square旗下外卖平台Caviar,其负责人是戈库尔·拉加拉姆(Gokul Rajaram)。拉加拉姆和另一位同事杰夫·克洛弗森(Jeff Kolovson)共同提出了SPADE决策框架。“SPADE”,分别代表背景(Setting)、人员(People)、 替代方案(Alternatives)、决策(Decide),以及解释(Explain)。这个决策框架,常用于重要决策制定,并且不需要耗时较长的一致决策。

hougarden

戈库尔·拉加拉姆(Gokul Rajaram)

“一旦快速评估某些决策的重要性,并长期坚持使用这个决策框架后,你会发现做决策也可以轻而易举。即便是重大决策,在应用这个决策框架的前提下,也可能在一两个小时内就能做出高质量决策。”拉加拉姆说。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Google AdSense 之父”如何利用SPADE框架做出艰难的决策》中,详细介绍了该决策框架的前四个步骤。然而,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关注的却是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从而保证在执行过程中不偏离决策核心内容。

一旦做出决策,该框架最后一步要求决策者解释决策原因。决策者除了解释为什么之外,还需要解释该决策的预期影响。如果决策者在做决策时,记录了思考及决策过程的话,那解释起来就相对容易许多。就解释而言,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在Square公司内部,他们会统一向全体员工发送各类决策及会议纪要。“几年之前,我们开始向全员发送SPADE简报。”拉加拉姆说,“越来越多的决策都采用了SPADE框架来制定,并分享给了全体员工,这是值得欢呼雀跃的事情。在公司内部各大重要的决策制定过程中,大家的决策质量也越来越高。同时,他们还学会了如何应对艰难决策,并跟身边的同事分享其决策过程。”

  • 延伸阅读:创业公司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6个决策框架(上篇)

  • 延伸阅读:创业公司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6个决策框架(中篇)

    译者:井岛俊一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