공유

《非正式会谈》这档综艺,如何改变受众对他国人的认知?

转载저자: 陶淘
《非正式会谈》这档综艺,如何改变受众对他国人的认知?
요약在《非正式会谈》这一方寸土中,我们看到嘉宾间的包容在生根,偏见在弥合。

钛媒体 TMTPost.com

|科技引领新经济|

hougarden

在《非正式会谈》这一方寸土中,我们看到嘉宾间的包容在生根,偏见在弥合。这是各国人通过文化交流,弱化偏见的缩影。


钛媒体编辑丨陶淘

你听说过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匪夷所思的“胡须税”么?又或是意大利18世纪征收的荒诞的“窗户税”?还有土耳其当下被戏称为“洗脸税”的、清早一起床就不得不缴纳的一系列垃圾税、污水费?……

这些奇妙的冷知识,有一档好玩的节目可以系统性地帮你去get到,无论是你真正想要获得冷知识背后的热思考,还是想要在朋友面前显摆一下。

2015年4月起,由湖北卫视孵化的、一档名为《非正式会谈》的全球文化交流类综艺节目低调进入观众视野。该节目成员包括各国嘉宾代表11位和主席团成员4人。节目环节由“全球文化相对论”和“提案环节”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从某个热点切入,谈论11位代表所在国家的一些文化特点;后者则抛出的是最近国内文化的争议观点,让11位各国代表就此辩论。

五季以来,《非正式会谈》收获了8.5至9.6分之间不等的豆瓣好评。前四季,卫视通过自发上传综艺到B站,获得了单集80多万的点击,在B站引起不小的反响。在网综纷纷入局、卫视综艺生存状况弥艰的现状之下,这档综艺是如何从第一季一路披荆斩棘到第五季的?就此,钛媒体和《非正式会谈》的导演、主席团和外国嘉宾代表们分别聊了聊。

消解对各国人、各国文化的刻板印象

“我们在不同地方长大

却在同个屋檐下

……

你有的相同的经历

曾发生在我世界里

哎呀 妈呀 语言不同我听不懂

可以一起捍卫同一个梦。”

——《非正式会谈》主题曲《非正式表白》

《非正式会谈》这档独树一帜的谈话类综艺,主旨就如节目主题曲一般,在观点陈述中求同存异、在轻聊中消解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

节目中的秘书长、被戏谑为最会说话的年轻人的陈铭老师,在接受钛媒体专访时表示,《非正式会谈》节目,会大幅度转变受众对他国人的认知,而他印象最深的是华波波:

像伊朗这样的国家给人的初始印象是比较内收、板正、传统的,或者是再有一些宗教气息的。但其实透过他节目中的发言、了解他之后,会发现他的开朗、奔放与好客。

在认真的发言中不失抖包袱的梗,在别的嘉宾冷场时不忘加一句略带滑稽腔调的“确实”来活跃现场气氛,这位来自伊朗的大男孩,在节目中给人的感觉,是非常颠覆性的。《非正式会谈》节目的意义,就在于受众对一个国家的了解,可以通过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从惯性的认知中走出。

这档11位外国人在一起“搞事情”的节目,改变的不仅仅是粉丝们对某国人的固有印象,更是在弥合受众因时间、空间的羁绊产生的对某些国家的认知鸿沟。

hougarden

澳大利亚代表贝乐泰

来自澳大利亚的青年代表贝乐泰(小贝)对钛媒体表示,其原有的对埃及的认知,还停留在数千年前的法老、金字塔与神秘之中,但结识来自埃及的代表穆小龙,使得小贝对埃及“从零接触、到认识穆小龙、到去埃及亲历文化,种种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闭环。”

“全球文化相对论”中,穆小龙对埃及交通的侃侃而谈,会让观众感受到开罗的车水马龙,摒弃“骑着骆驼去上班”的禁锢思维;谈到埃及在女性文化的保守程度时,中国受众也可以一定程度卸下对穆斯林国家的固有偏见,去认识一个对妇女穿戴和婚姻习俗相对开明的伊斯兰国度。

穆小龙在节目中对埃及当代文化的呈现,让其他嘉宾和受众,透过一个触手可及的窗口,深入去了解这个处在欧、亚、非之间的,浸润着穆斯林文化、却又有着一定开放性的文化大熔炉。

此外,在节目的主席团成员——大左和杨迪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比起讲述自己国家在全球方面的领先之处,嘉宾们还要面临的,是放下身段、去勇敢地说出自己国家的不足。

“以前,在我们的概念中,欧美国家的人生活无忧无虑,教育条件一流,但是各国代表们在节目上会提到普遍的负债经历、背包客经历。”会长大左如是感慨节目中一些欧美代表的发言。副会长杨迪也表示,阿根廷代表功必扬,让原来对地理不太熟悉的受众,了解了特别多关于这个国家如何从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的种种。

hougarden

阿根廷/西班牙代表功必扬

昔日落后的国家,或已兴起;而一直雄踞世界之巅的大国们,或许我们也不必再艳羡。

在钛媒体看来,《非正式会谈》打破了中国受众与发达国家、伊斯兰国家等不同的文化圈层之间认知的壁垒,在各国嘉宾们的文化讲述和真性情的流露中,国人可以看到跳脱出书本囹圄的、更加接近真实的当代国际文化。

从旁观者视角看待我国文化

与“全球文化相对论”的侧重点不同,“提案环节”是针对国内热点进行的、11位代表之间的激烈辩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个环节给受众的启迪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我国的文化。

“提案环节做的是对中国文化现象的一个全球性分析,有一些事情中国人觉得特别正常,老外却会觉得不可思议。”会长大左这样理解提案环节在整档节目中存在的意义,他以中国的红包文化为例,谈到中国人会认为结婚包红包稀松平常,而在老外眼中就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情。

通过各国代表的辩论,原本在国人心中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普世文化”,譬如人情社会,会被重新拿来进行审慎的思考,思维的枷锁就此打破,受众对文化的认知会因此变得更加辩证和包容。

hougarden

与“全球文化相对论”介绍性的知识和故事讲述不同,“提案环节”与之相比的另一大特点,是其辩论性的特点。

秘书长陈铭在肯定辩论环节在节目中存在的必要性时提到:

辩论其实是一个极致化的过程,可以让双方的博弈淋漓尽致,不用和稀泥、不用彼此中庸,大家会极致地把自己赞同或者不赞同的观点做一个纯粹表达。

通过极化的辩论过程,各个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文化观念与冲突、碰撞得以充分体现出来,在辩论中,妥协和迁就没有安放之处,文化的相对性就此凸显了出来,能够引发人更深入的思考。

在抖包袱中秉持文化价值的传递

《非正式会谈》开播以来,由于宣发方面的经费不足,一直被粉丝们戏谑为“穷穿地心”的节目。然而,即便如此,它的死忠粉们对其的热爱,五季以来有增无减。

一位从第一集开始追《非正式会谈》的粉丝告诉钛媒体,这档节目与同类跨国文化节目相比,其精髓在于始终掌握着“娱乐”与“价值”之间的平衡,其他节目到后期口碑开始下滑,是因为在娱乐化的路径上走得太远了。近五年来,一些世界文化交流节目的夭折,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位粉丝的观点。

而《非正式会谈》节目中,嘉宾们在抖包袱的同时,不失中文语境中文化价值的传递。当节目的梗越积累越多、嘉宾们开始被观众“玩坏”的时候,节目组依旧不忘其严肃和深刻的使命。

湖北卫视总导演余晴和钛媒体聊到节目的话题遴选时谈到,“全球文化相对论”和“提案环节”的内容,都是导演组从周围的年轻人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然后与B站方面一起探讨,和嘉宾们共同商议。

“我们B站导演普遍更年轻一点,基本上都是大学刚毕业,他们的想法可能更符合B站的观众,代表这群发声的群体,更加知道围绕在这么一个社区文化里面长大的一些孩子,他们现在关心的话题。”B站影业制作人季荦怡这样去描摹哔哩哔哩在节目制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会一起研究话题该怎么延伸,怎么往深里走。”

如果玩一个拆字游戏,这档全球文化交流节目《非正式会谈》中,副会长杨迪往往负责的是节目“非正式”的调性——在节目冷场时用古灵精怪的动作来解救僵局,用老干妈酱这样提前准备的道具来活跃气氛,用自嘲来化解场间尴尬。

秘书长陈铭则负责的是“会谈”的部分,即便中文水平一般的嘉宾们在场上观点零散细碎,他也要将各种想法系统化和结构化,并进行总结和升华。秘书长的角色,是让大家的各种充满脑洞式的线索,或者是闪光的这些瞬间,结合学科的背景深入呈现出来。

而大左,作为全程控场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始终要做的,便是通过一些圆融的方式,调节现场的氛围,通过话语权的收放,给予每一位嘉宾相对均等的表达机会。

hougarden

第五季各国代表们

自第一季播出以来,《非正式会谈》的翩翩少年们,已逐渐成长为青年。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在对彼此了解的加深中,这些青年们身上、昔日的锐利与锋芒逐渐被抹平。他们依旧阳光潇洒、性格鲜明,但更懂得处事圆融。

“俄罗斯的萨沙不再那么容易发脾气了,美国的罗狮杰也褪去了身上的骄傲。”陈铭这样回顾总结五季来嘉宾们的改变。

在《非正式会谈》这一方寸土中,我们看到嘉宾间的包容在生根,偏见在弥合。这是各国人通过文化交流,弱化偏见的缩影。这也是这档节目,一直在期许带给全国的、甚至全球受众的价值吧!(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陶淘)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키워드:中国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