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重拾制造业?可你知道上一次制造业是如何崛起的吗
后花园4月29日报道:
自优先党爆出政治献金丑闻,素来以「敢说」闻名的党魁Winston Peters似乎鲜少公开露面。
直到今天,他终于面对媒体火力全开了一把。
Winston Peters
下午,Peters以副总理和外交部长的身份在国会发表讲话,其内容可主要归纳为以下3点:
1. 新西兰封锁边境及时,不接受外界批评。
2. 卫生部曾力主全面锁境,哪怕新西兰公民及居民也不得进入,外交部门坚决反对。
3. 疫情暴露经济全球化弊端,新西兰应调整经济方向。
作为外交部掌门人,Peters的发言可以说是一次面对公众的述职报告,其中不乏自我表彰的意味。与此同时,他还顺势兜售了一波逆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论调。
其实在今早接受Newstalk ZB采访时,Peters就表示应借此契机让制造业重回新西兰。「全球化陷阱」
恒天然集团
在他看来,新西兰的经济结构太过单一,高度依赖于恒天然对中国的奶粉出口
为此,新西兰应尽可能重拾制造业。即便本土生产成本高于进口,新西兰制造仍意义重大。这意味着制造业的投入资本可以在新西兰实现内部循环
事实上,在4级封锁后的首次国会讲话中 ,Peters已经将矛头对准全球贸易和全球化。他表示,经济复苏的工作岗位应由新西兰人来填补。
“如果新西兰人可以做,那这个岗位就应该由训练有素的新西兰人担任,并支付合理报酬。”
新西兰每年都会开放季节农场工
他还指出,海外投资虽然会给新西兰带来一些好处,但也必须考虑到所有权流失的弊端。
“针对离岸控制新西兰经济的情况,我们必须关闭相关通道,并在所有权问题上尽可能占据优势地位。”
“如果需要引入海外投资,必须符合新西兰经济需要和人民利益,并保证所有权由新西兰掌握。”
后花园推荐
简单说,Peters的观点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
1. 工作岗位应尽量留给新西兰人
2. 谨慎引入海外投资
3. 重新发展制造业
听起来似乎是那么回事儿,可问题在于,能站得住脚吗?
先说工位岗位的问题。
在新西兰,之所以存在大量海外劳工,很大程度是因为农场、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岗位无法吸引本地居民。换句话说,不是外来移民挤占劳动市场,而是一众无人问津的岗位亟需人员补缺。
其次是谨慎引入海外投资。
相信不管谁上台执政,谨慎引入海外投资都是一条铁律。可是,谨慎引入不等于完全放弃。硬币皆有两面,智者会合理平衡两方利弊,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而愚者只会简单粗暴一刀切。
最后,新西兰有可能重拾制造业吗?
既然是重拾,那新西兰一定也经历过制造业熠熠生辉的年代。
后花园查阅央行资料得知,新西兰制造业的上一次高光时刻发生在20世纪40~60年代。当时,政府严格管控进口许可,而着重于发展本地制造业和组装行业。制造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政府决策功不可没。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更大原因可能还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新西兰战时出口大量增长
正如央行自己写道,二战虽然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人间悲剧,却无意中成就了新西兰的经济奇迹。
既然新西兰的制造业主要靠二战起家,那么时隔半个多世纪,当战争红利消失,重拾制造业是否仍有胜算,这是Peters必须考虑的问题。
年轻时候的Winston Peters
新西兰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向更加自由的市场经济转变,而Peters则一直是自由全球化的坚定批评者。
“我们需要回到过去,让新西兰再次伟大,重现荣光。这不只是某种怀旧情结,而是因为那时的新西兰决策正确。”
他在接受Newstalk ZB采访时曾表示,如果有人认为疫情过后世界经济还会一如往常,那他们回不去了。
可是,如果Peters认为新西兰的制造业还能重现战时荣光,那他又能回得去吗?
责任编辑:番茄捣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