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倒挂,股市波澜不惊,新西兰经济“软着陆”还有戏吗?
后花园7月31日综合报道
上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基准利率区间目前为5.25-5.5%。美联储还预计,美国不会陷入衰退。
这一表态与新西兰央行5月的货币政策声明类似。央行当时在声明中提高了其GDP增长预测,认为2023全年的衰退将非常轻微。
但之后的数据显示,新西兰经历了两个季度的负增长,陷入技术性衰退,有人认为,新西兰经济已无望实现“软着陆”。
两种风景,信息混乱
实际上,GDP的轻微下跌并不是严重下滑,这与人们对衰退的常识性认知不符。
现实中,有很多人正感受经济困境,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对此免疫,总体来看,这些负面影响没有导致经济产出的严重下降。
工资增长几乎与通胀同步,劳动力市场尚未显示出走弱的迹象。
"收益曲线"一直是预测衰退的重要指标,它描绘了政府债券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支付的利率差异。
投资者通常期望在长期借款中获得更高的利息,因此这些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短期债券,这就形成了向上倾斜的收益曲线。
然而,新西兰和美国的政府债券收益曲线已经倒挂超过一年。短期债券提供的利率高于长期债券,这就形成了向下倾斜的曲线。
这意味着投资者预计利率会下降,这通常只会在经济困难时发生。因此,倒挂的收益曲线通常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衰退。
但股票市场呈现出不同的风景。
2023年,标普500指数已经上涨了超过18%,仅比2021年的峰值下降了5%。
然而,新西兰的NZX 50指数表现不如人意,今年只上涨3%,比峰值低了12%。但是,它已经开始反弹,比2022年的最低点上涨了13%。
究竟是投资者太悲观还是交易员太乐观?答案很不明确,但《纽约时报》提醒人们,1989、2000和2007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前,都有过类似的“软着陆”论调。
不过,美国通胀数据显示,在没有导致大规模失业的基础上,核心通胀已经开始下降,这给许多人带来了希望,认为可以在没有严重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实现2%的通胀目标。
然而,经济学家警告说,新西兰的“粘性”通胀更加顽固,除非失业率上升,否则通胀不会显著下降。其他经济体也面临着这个挑战。
“较软着陆”
"软着陆"这个词在经济学中自198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使用,特别是在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1994年和1995年成功实现软着陆时,这个词被更多提及。
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格林斯潘在任时的美联储副主席艾伦·布林德认为,如果对“软着陆”的定义稍微放宽一些,那么实现的难度并不大。
导致GDP跌幅在1%以内的紧缩周期,且没有被国家经济研究局正式宣布为衰退,都可以被认为是“较软的着陆”。
自1965年以来,美联储已经11次收紧货币政策以对抗通胀,其中大约一半实现了较软的着陆。
新西兰的当前状况非常符合“较软”的定义,但目前通胀率仍然高达6%,要实现真正的着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布林德表示,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取决于“飞机”在开始下降之前飞得有多高。
“格林斯潘在1994-1995年的完美软着陆并没有降低通胀率;它只是避免了人们认为即将出现的通胀上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罗·沃尔克在1979年接手时,通胀率是两位数,他将其降低到了大约4%。这是一个漫长的下降过程,着陆非常艰难。”
责任编辑:char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