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直播 | Queen St瘫痪,全国17万民众走上街头,发出最强呐喊!

头条著者: 后花园新闻部
直播 | Queen St瘫痪,全国17万民众走上街头,发出最强呐喊!
概要今日,全国共有超过40场声援活动举行。不只局限于奥克兰等中心城市,也包含大屏障岛等偏远地区。

后花园新闻部9月27日报道:

今天中午,新西兰17万民众走上街头,参加全国最大规模的气候变化游行。

AGENT SHOWCASE LISTINGS


10 copy

据悉,此次气候罢课活动首次邀请成年人参与。

在集合地点Aotea Centre,12点刚过,现场已聚集大量人群。

有学生结伴,有家庭同行,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12 copy

为保障集会安全,现场出动多名安保人员,多数为学生志愿者。

13 copy

从12点开始,包括Ihumātao抗议领导人Pania Newton在内的多名嘉宾轮流上台发言,声援气候变化游行。

在演讲者的带动下,民众高声呼喊口号,人群中不时爆发出激动呐喊。

12点20左右,Aotea Centre已经被游行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此外,现场还有大量民众在警戒线外围观。

16 copy

12点33分,主持人宣布游行开始。

参与者排队离广场,沿Queen St步行。

尽管天空落下小雨,但游行者热情不减分毫,不同队伍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据现场志愿者透露,游行者人数目前难以估计,但远超想象。

20 copy

在气候变化面前,没有无关的旁观者,不同种族的青少年踊跃投身以示支持。

23 copy

12:50,Queen St已陷入瘫痪。

24 copy

现场有华人表示,在路口站了10多分钟,游行队伍仍未见尾。

“我从来没在Queen St见过这么多人。”

1 copy

38 copy

39 copy

43 copy


游行线路

Aotea Centre(起点) → Customer St → Britomart → Quarry St(终点)

活动约在下午两点结束,民众沿街巷散去,Queen St又恢复日常车水马龙。



什么是气候罢课(School Strike 4 Climate)?

气候变化游行最早由年仅16岁的气候活动家Greta Thunberg发起,随即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广泛呼应,包括新西兰。

Greta Thunberg是一名瑞典中学生。

2018年,15岁的她在瑞典国会门口罢课抗议,呼吁政府针对气候变化采取紧急行动。此举很快得到其他学生热情支持,School
Strike 4 Climate应运而生。

在2018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Thunberg短短3分钟的演讲让现场190个国家脸上无光。

在大会上,她批评与会者“为执行2015年巴黎协定聚集在此制定规则”,却“抛弃了子孙后代”。

今年9月23日,她再次用慷慨激昂的声音,发出了新一代年轻人对环境恶化的“愤怒”,并将矛头直指各国领导人,称他们在气候变化上光说不做,辜负了年轻一代。

600_phpuWl5ex

迄今为止, School Strike 4 Climate已有过两次行动。在即将于今日拉开序幕的第三场罢课中,组织者呼吁更多群体参与其中,全国多家机构和商业组织承诺停业支援。

今日,全国共有超过40场声援活动举行。不只局限于奥克兰等中心城市,也包含大屏障岛等偏远地区。

作为此次罢课活动的全国协调人,来自Paekakariki的青少年Sophie Handford表示,上周五已有数百万青年人涌入悉尼、柏林、纽约等地公园,支持气候变化抗议。

由于很多学生适逢考试,新西兰的罢课活动特此延后一周。

“9月27日刚好有一场全球罢工,170个国家参与其中,声援活动超过6300场。我们希望可以掀起一场相同规模的罢课运动。”

令Handford感动的是,多达90家商业机构的员工愿意放下工作,参与气候游行,包括书店、烘培店、咨询公司、建筑公司等。


新西兰哪些地方有游行?

全国有40多个地区会举行游行,包括奥克兰、惠灵顿和基督城,参与人数达到17万。


游行亮点

  • 规模最大
  • 奥克兰游行现场人满为患,Queen St被堵得水泄不通。

    现场志愿者表示具体人数难以估计,但绝对超出想象。

    • 跨代参与
    • 本次游行,除了学生,也鼓励成年人参与。

      • 国会请愿
      • 今天惠灵顿当地的游行包含一项特别的任务——将一封由新西兰年轻人写成的请愿书递交给国会。

        请愿书呼吁,政府应宣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并创建可再生经济。请愿书获得逾1.1万人签名支持。


        (责编:番茄捣蛋,Sunny)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