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衰退论”或被颠覆,历史数据驳斥央行观点
后花园4月29日综合报道
究竟能否在避免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降低通胀,也就是实现所谓的“软着陆”?这是当前全球财经界的最热话题。
美国的“软着陆”前景隐隐绰绰,而新西兰这边,央行行长Adrian Orr则直言不讳:需要经济适度衰退,来控制通胀,这就是惨痛的“硬着陆”。
经济咨询公司Infometrics上周指出,新西兰经济受到的冲击比几个月前预期的更加严重,随着房地产市场承压、失业率上升,“软着陆”的希望也消失了。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新西兰可以并且应该争取实现“软着陆”。
所以,通胀降低是否与经济衰退密不可分?
怀卡托大学经济学教员Michael Ryan通过研究指出,
新西兰是否陷入经济衰退?
对于经济衰退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技术性经济衰退”这一术语指的是连续两个季度GDP收缩,按照这个标准,新西兰在去年下半年的确陷入了经济衰退。
但许多经济学家更喜欢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提出的另一种定义:经济衰退是“经济活动从峰值到谷底之间的时期”。
两个定义并不总是一致。
2014年,两位研究人员使用基于NBER定义的算法,确定了1947年至2012年间新西兰经历过的衰退。
问题在于,今后能否及时识别经济衰退,而不是事后发现。萨姆规则指出,如果失业率从低点上涨0.5%以上,则进入经济衰退,这一指标有助于对经济状况进行及时分析。
本文图中的虚线显示了基于失业率的经济衰退指标,该指标追溯到1986年首次发布季度失业数据时,并通常与根据NBER定义推算的经济衰退初始(一个季度)相吻合。
根据这个指标,新西兰在2023年第四季度并没有陷入经济衰退。然而,如果求职者的增加和招聘广告的减少持续下去,该指标可能很快发生转变。
新西兰通胀起伏
自1961年以来,新西兰经历了八次降幅在4%及以上的通胀减缓。(不同于通货紧缩,此时通胀率仍为正值,而通货紧缩时数据为负。)
下图中的每个字母标识了历史通胀减缓之前的高点,阴影区域代表2012年以前的历次经济衰退。
图表显示,通胀下降B、E、F和C似乎与经济衰退有关,而A、D和G则没有。通胀减缓G在某种程度上与亚洲金融危机有关,但在危机爆发之前,通胀下降已经完成了大约一半。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胀下降不一定与经济衰退有关。
但问题是,历史上的哪个阶段对现在更有参考意义?
通胀减缓D和G与软着陆有关,之前出现了短期利率上升(类似新西兰最近的情况)。通胀减缓D还受益于1985-1986年间的油价减半。
通胀减缓H有点异常。2011年的通胀高点是出于人为因素,因为2010年商品和服务税GST有所增加。
“硬着陆”的共同特点
回顾样本中的“硬着陆”,1974年初,前一年的中东战争导致油价大幅上涨。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国内限制性财政政策抑制油价引发的通胀,导致1976年第二季度至1978年第四季度的通胀减缓(图表上标记为B)。
通胀减缓F发生在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2年第一季度,背景同样是全球经济放缓。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1990年海湾战争导致的油价上涨,以及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紧缩。
通胀减缓B和F与新西兰目前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包括限制性货币政策和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今年油价上涨超过15%,好在尚未达到2022年中的高点。
通胀减缓C和E也与全球事件引发的经济衰退有关。通胀减缓E与1987年10月的股市崩盘同时发生。
因此,如果新西兰目前没有陷入经济衰退,那么在努力降低通胀的同时,避免经济衰退的机会有多大?
历史表明这是可能的。但需要有良好的全球条件,特别是有利的地缘政治条件。中东最近的事件,再加上乌克兰持续的战争,都不是积极的迹象。
责任编辑:char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