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央行“鹰派”发言被指魔怔,新西兰首创通胀目标制竟是随口之言?

财经著者: charles
央行“鹰派”发言被指魔怔,新西兰首创通胀目标制竟是随口之言?
概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SEPH E. STIGLITZ就认为:“这个数字是凭空捏造的,没有任何经济意义,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如果通胀率在2~4%之间变动会对经济造成损失。相反虑到经济结构转变的需要和价格的下行刚性,稍高的通胀目标其实有很多可取之处。”

后花园1月30日综合报道

新西兰央行首席经济学家Paul Conway昨天措辞强硬地表示,GDP缩水不代表通胀压力减轻,上周的CPI数据也不足以让央行重新考量政策。

简而言之:你们都认为OCR很快会下调?现在告诉你们,没可能。

hougarden

Paul Conway

不出人们所料,Conway提到了CPI数据中的非可交易通胀(国内通胀)部分,指出这部分5.9%的数字太高。

即便如此,Conway今天的鹰派表态还是与经济学家原本预测的“相对鸽派”反差明显,让人大感意外。

各大机构的经济学家纷纷修改预测。

Westpac高级经济学家Satish Ranchhod表示,Conway的“鹰派”论调是要推迟对未来政策放松的预期。

ANZ首席经济学家Sharon Zollner甚至不排除下个月加息的可能性。

BNZ 研究主管Stephen Toplis就更深层面的问题进行了批判质疑。

货币政策强弩之末,央行不要钻牛角尖

Toplis最担心的是央行对非可交易通胀过度执着。

“Conway的讲话强化了这一点,‘非可交易通胀距离 2.0% 还很遥远。’的确如此,但事实是,非可交易通胀几乎一直高于 2.0%。自 2000 年以来,这部分通胀平均为 3.3%。在此期间的 95 个季度中,年度非可交易通胀只有六次降到2.0%或以下。这六个季度中,有四个季度的数据低于 2.0%,原因是 ACC 征税大幅减少,等于是人为压低了约 0.6%。”

“鉴于目前推动非可交易通胀的因素,在可预见的未来,货币政策不太可能使其接近 2.0%。在过去 12 个月中,主要推动因素来自:卷烟和烟草 +11.5%, 物业费及相关服务9.6%,家庭能源+5.9%,门诊服务5.8%,医院服务12.9%,教育4.4%,保险11.9%。”

“当前非可交易通胀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归因于四个因素,这些因素在某些情况下相互关联: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收费、国家的基础设施赤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保险索赔的增加。”

另一个因素是人口增长及其对住房和地方政府成本的影响。

在这些领域,央行的政策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有时会成为障碍。

“货币政策不会迅速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也解决不了居民用水问题,也不会抑制人口增长。”

此前,Toplis就表达过,希望央行在“让通胀回到目标区间中值(2%)方面不要那么教条”。

今天他直接质疑央行这一期望是否可行,

他举例说,Alan Bollard在担任央行行长时,对于通胀在整个目标区间(1-3%)内波动相当宽松,并没有带来什么问题。

“而且,无论如何,即使要教条地设定一个中间点,我们也还没有论据来说明为什么 2.0% 是最佳数字。”

Toplis对于央行下一步举措的预测是:2025 年下半年之前降息的可能性有限,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甚至更大。这向金融市场发出了明确的警告:定价今年至少三次降息是不合适的。

“不过有趣的是,金融市场今天完全忽视了这一警告,Conway演讲后的定价与之前大致相同。”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将在2月28日作出下一次利率决策,市场普遍预计OCR将维持在5.50%。

神奇数字2%

Toplis不是唯一一个质疑2%通胀目标的人。

虽然这一通胀目标值被大部分央行采用,美国,英国,欧盟,日本,当然还有发源地:新西兰。但它是如何制定出来的?有任何依据吗?

30多年前,新西兰通胀率已经在两位数的水平上保持了十多年,央行和财政部的经济学家束手无策。

这时有人问,如果官方简单告诉大家,通胀应该降到比现在低很多的位置上,比如2%,然后把它设定为目标,这会怎样?

时任财政部长Roger Douglas承认:“每个人都有点震惊。”

hougarden

Roger Douglas

Douglas随后与财政部和央行合作,在全球率先实行了这项政策。

“我宣布这一目标是 2%,这的确有些随意。”

通货膨胀目标制由此诞生,当时是1990年。

新西兰最初实施的目标通胀范围是0-2%,由于过去近20年间新西兰通胀率都是两位数,当时的人们对这样的通胀目标感到难以置信。

前央行经济学家、时任货币政策部门负责人Michael Reddell承认,把目标定得如此之低并没有达成共识。

“这不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我们的资源有限,我们之前没有先例。”

目标通胀制上线后,央行把利率调至15%,一年后通胀回落到2%,但直到1994年,新西兰经济都陷入停滞,失业率超过10%。

之后,央行先是将目标范围调整为0-3%,2002年再次改为1-3%,与今天一致。

路透社报道指出,这些决定的背后主要是政治因素。各国政府以牺牲通胀为代价,大肆支出以赢得选票。

时任新西兰央行行长、后来成为反对党领袖的Don Brash表示,为了获得各界支持,他举行了各类会议,艰难争取认同。

hougarden

Don Brash

当时,新西兰失业率仍在上升,工资涨幅远不及生活成本上涨。1994年,13名抗议者要求央行允许通胀上升,随后在央行门厅被捕。

曾担任财政部长的Graham Scott指出:“从我们的历史中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不想损害实体经济,首先就不要让通胀消失。因为从嵌入通胀回到低通胀的道路总是伴随着产出损失。”

质疑声四起

适度通胀会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增加人们收入,物价缓慢上涨,这样看2%没什么问题:既不会导致物价飙升,又离通缩还有一定距离。不过问题是,2%真的比3%或4%好吗?

现在越来越多人质疑,35年前的这套政策在今天是否依然行得通。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希望提高这一目标水平,以减轻央行加息对经济和就业的打击。

例如Starwood Capital Group首席执行官Barry Sternlicht认为,为了追求2%而导致经济衰退并不值当,且稍一不慎可能陷入通缩。

“2%的通胀目标是可以改变的,这不是经济模型得出的结果。”

hougarden

Joseph Stiglitz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SEPH E. STIGLITZ就认为:“这个数字是凭空捏造的,没有任何经济意义,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如果通胀率在2~4%之间变动会对经济造成损失。相反虑到经济结构转变的需要和价格的下行刚性,稍高的通胀目标其实有很多可取之处。”

美国银行全球经济学家Ethan Harris曾说,证据显示,与2%的通胀目标相比,4%通胀率带来的额外成本非常小。而且无论设定何种通胀目标,经济都会逐渐适应。

但新西兰央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官员、通胀目标制的关键设计者Arthur Grimes坚定最初的立场,他希望目标通胀值被定在较低的水平。

“零是显而易见的目标。这就是说,平均而言,10 年后的价格应该与现在的价格大致相同。为什么要变呢?”

责任编辑:charles


网站声明原创声明: 本文系文章顶部作者原创采写,未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 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评论规范: 1. 所有评论均以读者个人身份发表,并不代表后花园立场。 2. 不得使用任何肮脏和亵渎的措辞。 3. 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公开或泄露他人隐私。 4. 不得发布侮辱或歧视任何种族、国籍、性别、地域、年龄、职业等方面的言论。 5. 不得在读者评论区散发广告讯息,不得大量转抄其他媒体的文章。 6. 不得煽动仇恨、暴力、歧视。 7. 不得以任何隐晦方式发布上述不当言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字母、数字、代号、谐音、链接跳转等。 8. 后花园保留对违反上述规范的留言行为进一步处理的权力。
キーワード:通胀OCR利率新西兰
特集
OCR涨跌风云
进入专题
コメント
後花園にログインしていません!
認証コー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