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西昌山火牺牲者遇难地:仍留衣物残片,整片山坡已被烧光
3月31日凌晨,西昌山火的19名扑火队员在泸山背侧火场牺牲,其中包括18名宁南县森林和草原专业扑火队员和一名当地向导。
4月2日下午,西昌发布通报明火已全部扑灭,本次火场的伤痛地柳树桩村已无明烟。记者在村民的带领下,爬上泸山背坡,实访牺牲者遇难地。
从远处望,泸山背坡大片已成荒土,灌木丛已化为黑灰,焦化的树干横斜在山间。从山脚出发,坡陡土滑,开路爬山大约半小时后,会进入一片开阔的缓坡,这里大风呼啸,散落着牺牲者的遗存物品。
山坡上的草木已被烧光,远看有几处物件留在坡上。东边的几块金属被烧变形,零件化在一起,很难辨认出是什么工具;西边则剩下“宁南森林草原专业扑火队”的印记——收缩变形的印花伞布和烧焦的对讲机。一个只剩半边衣领的残片,边缘已经焦黑。这里还有工作人员清理牺牲者遗体时的痕迹,十多副手术手套和几把手术刀。
这片平缓的山坡被夹在陡坡中间,向上向下都不容易。在山火突发时,大风助力下,火势在几乎没有阻挡的情况下,能轻松蔓延。
30日,西昌泸山正面大火,直接威胁市区。31日凌晨,宁南县森林草原专业扑火队向泸山背坡进发,防止山火向下蔓延。西昌夜间多吹南风,在风力作用下,火场危险突现。
“风向一变,马道背坡的山火飞到了远处的泸山背坡。”目击村民告诉记者,当晚,火势随着风势从山脚向上蔓延。
缓坡的西边是一个陡坡,向下约10米有一个小窝,里面有不少牺牲者的遗存物,这里是他们生命的终点。记者看到,火势似乎并未蔓延更远,从小窝再向下一些,整坡植被仍保留着绿色。站在沟里,记者感到这里的风要小些,对流也不那么强烈。
带路的村民冉大哥掏出三支香烟,插在被烧化的灭火器前,告慰英灵。旁边还插着更多香烟,为了防火,它们并未被点燃。冉大哥并不认识这些消防员,但他有在家乡山头扑火的经历,知道山火的凶险。
柳树桩村民42岁的冯才勇也在这场山火中牺牲,他是扑火队的向导。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山火发生后,老幼村民被紧急转移,留在村里不多的“年轻人”被召集成向导,冯才勇是其中之一。“他家里条件不好,种着7亩多桑田,收入少还养着4个孩子,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冉大哥说。
山火发生后,在外的年轻人纷纷赶回柳树桩。看到山林涂炭,冉大哥指着缓坡上的树根叹息,“这些树还不到两年。”他今年39岁,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要想让山林回到几天前的样子,可能要三十年。”
而对于牺牲的19人,生命已经定格,假设的可能已不存在。
【记者】刘珩 徐勉
【摄影/视频】 张由琼
【剪辑】 王俊涛
【作者】 刘珩;张由琼;王俊涛;徐勉
【来源】 南方探针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