ニュージーランド
日本語(にほんご)
共有

饭圈女子图鉴:数据女工和她们背后的组织

财经著者: FUNJI种瓜基地
饭圈女子图鉴:数据女工和她们背后的组织
概要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UNJI种瓜基地”(ID:FUNJIdata),作者FUNJ……

卯时,旭日升。

有一群人却强撑着精神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她们又一次迷糊地打开了手机,点开熟悉的平台,不断地在新的平台下切换账号,签到,转发,投票,攒积分,打榜……这一切的行为不会被大多路人理解,但她们却全情投入。

hougarden

她们,便是粉圈中目前流行的一类:数据女工。

一切用数据说话的粉圈文化早就有了。时间回到“限韩”之前,当时国内的粉丝群体中存在着大量的韩娱粉丝。和内娱粉丝相比,韩娱本身有着更为成熟的粉丝应援文化。韩娱注重数据,因此粉丝们也有意识地围绕艺人的歌曲打榜、刷音源、刷油管、刷播放量,并为艺人做检索关键词、净化、控评、反黑的工作。在当时,韩娱粉丝几乎就是国内整体粉丝群里应援最专业的一群人。

hougarden

图为韩圈粉丝刷音源的中文教程

随着内娱“四大三小”流量的崛起和整体娱乐环境的变化,国内的韩圈粉丝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内娱小生。她们为内娱粉丝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开始把做数据的思想套进了国内。

对于尚未成熟的内娱粉圈来说,引进的玩法就像是催化剂——在推进国内粉丝文化的迅速发展的同时,国内粉丝圈也在催化剂下逐渐变形:“流量为王,数据说话”的心智模型开始变得更为主流,粉圈也因此孕育出了新的特殊粉丝身份——数据女工。

“数据女工”并非精确定义的概念。广义来说,给爱豆在数据上做过支持的粉丝都可以泛称为数据女工。如果按目前更严谨的说法,“数据女工”更多指代的是那些真的进了“组织”,经过培训的专业选手。

从后援会的组织架构中来看,数据组、控评组、打投组几乎都在围绕数据展开,彼此有不少协同工作,所以这些组织都属于数据站,而听命于组织做一致行动的粉丝,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据女工”。

普通女工的日常:对爱豆好,我都可以

对一个普通数据女工来说,打投和签到是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艺人超话中的早安帖或数据组置顶帖,都会提醒粉丝(数据女工)去几个甚至十几个平台不厌其烦地签到或投票。这只是每天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hougarden

微博是追星的最大战场。为了让跟爱豆有关的微博数据好看些,爱豆本人和金主爸爸的微博就是数据女工的驻地。

“哥哥发微博啦!目标评论10万条!”“金主爸爸发微博啦,目标20w!冲鸭!” 数据组微博的号令发出,女工们便能快速进入角色。

hougarden

几乎每个数据女工都手握多个微博账号,这些账号只有一个目的——为哥哥做数据。她们的动作已成习惯——快速对着屏幕输入、敲击,点赞、评论、转发一气呵成,需要的时候就再一次切换账号。一顿操作猛如虎,再回到数据博评论区回复打卡,才算她这项小小任务的完成。

接着,又是新的任务。需要数据女工出场做数据、控评的,除了爱豆和金主爸爸的微博,还有提及自家哥哥的营销号微博、自家哥哥工作室&经纪公司的微博……只要和哥哥相关的微博,就有可能是数据女工的战场。

哦,对了,还有微博超话要写,这样哥哥在超话榜上成绩才好看啊。艺人超话+艺人缩写+艺人近期的普通话题+不少于15字正文内容,再@上艺人名,配好图片、视频,同步到微博,才算是一次正宗的超话发帖。

要是出现像周杰伦、蔡徐坤超话数据battle这样的突发任务,数据女工更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根据平台规则和玩法切换小号进行积分攻防战。

你觉得这比上班还累?微博的工作到这里还不算完。

当各家粉丝之间爆发矛盾和争议的时候,数据女工需要努力控评、净化,维护自家形象。

当自家哥哥登上关联热搜的时候,数据女工还需要审时度势地根据实时情况打配合工作,包括顶热搜刷话题、看广场里的内容正负向、给相关微博做互动控评净化……

数据女工的努力,几乎变为成就爱豆持续流量数据的必然条件。

hougarden

如果哪天有人跟你说他家数据一直很牛逼、很真实,而且粉丝都很佛,请大胆回一句:不可能!

女工背后的组织:为爱发电,免费打工

数据女工忙,管她们的人更忙。

hougarden

即使不是一线艺人,后援会数据站只要够努力够严谨,背后也往往有几十个人在组织战斗。而且这些管理层也几乎都是为爱发电,免费打工。

组织架构相对完整的数据站,在工作流程上相当地细致。在数据站上层,通常有后援会负责人、数据站站长和专门与公司对接的人员把控全局。执行层则根据业务需要,分别组成打投组、抡博组、数据跟踪及分析组、文案美工组等业务小组,并与后援会官博管理、粉丝群管理、超化管理组做相关配合。

以打榜工作为例,负责榜单信息收集的高层在平台方主动来接触、发现有资源福利的榜单后,会对这些榜单会进行评估,根据榜单含金量、打投难度、投入产出比等多个角度最终决定要不要进行打榜。在决定打榜后,打投组、抡博组及各种粉丝群的管理者会将相应打榜信息及教程发布到微博和各个粉丝群。

当粉丝开始打榜时,数据跟踪的同事还需要以人工的方式定时记录数据。在某选秀艺人后援会负责数据跟踪的粉丝向FUNJI(ID:FUNJIdata)透露:“每次有紧急任务需要跟组记录的时候,都要在手机上定好闹钟,闹钟一响,就要快速到打开要记录的平台,赶紧截图并记录数据。”

数据跟踪同事整理好的数据会定时交给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则要对战果拉出趋势图,快速分析,决定下一步数据女工们的打投方向。紧接着,文案、美工组的同事就要做好图片和文案,让官方号和粉丝群管理发布打投进展,来激励粉丝继续打投。在微博发布后,超话管理员还得对相关微博进行加精,以便更多粉丝看到数据打投任务。与此同时,各粉丝群管理也已经在粉丝群里发布相关的文案和图片,持续给数据女工们打鸡血。

某位在艺人数据站里的朋友向FUNJI(FUNJIdata)透露,在数据站里的工作要比普通数据女工复杂细碎得多,每天投入的时间累计下来,也是不能忽略的时间成本了。数据组是拒绝“双考党”加入的,因为数据工作繁重可能会影响学习。

打榜的范围几乎是星辰大海无处不在,而数据站大部分的数据记录、分析工作只能以相当原始的方式去做的(不断地定点截图、人工录入、Excel做趋势图分析),因此工作繁重低效。但为了更好的驱动其他粉丝做数据,她们不得不这么干下去。有时为了让艺人的数据更好看,后援会还会专门集资用于打榜。

为什么要做数据?

既然大家这么苦这么累,为什么还要做数据呢?

其实能由数据站决策是否打投的榜单还是少数。大部分时候,数据站和粉丝们在努力做的数据,还是围绕那些与爱豆“实绩”相关的数据,她们要为爱豆的排面和商业价值负责。爱豆不管是拍个杂志、电子刊,还是接了代言甚至只是短期推广,数据女工都得去冲数据,完成自己所认为爱豆该有的量级,或者是杂志、品牌商、平台给她们设置的KPI。

“要是我们不做,哥就别想以后的新代言了。”有些数据组在跟粉丝宣传做数据的时候,甚至会在粉丝群里发一些之前明星没完成KPI的案例。“没有解锁就完了”、“不能让哥哥被钉在耻辱柱上!”这些打鸡血的话在数据女工这边没少听到。

hougarden

邓伦去年欧莱雅解锁失败的案例,

至今仍在其他明星粉丝群里传播,

以鼓励大家做任务。

这个思路确实正中品牌和平台的下怀。

发展至今,品牌商已经对打榜、数据解锁的玩法了然于胸。比如最近频出新代言的李现,某品牌方虽然没有要求粉丝购买,但还是对自家淘宝店铺的关注数做了解锁的KPI(让店铺关注数在短时间内从1200万涨至1265万)。

hougarden

一位李现粉丝向FUNJI(ID:FUNJIdata)透露,为了让这次活动的店铺关注数达标,她给全公司同事都点了淘宝店铺关注,她所在的公司有四层楼。这个执行力,的确要比一般的地推转化强多了。

粉丝内部盛行的“做数据”,发展至今已经不止是粉丝自发的推动。粉丝、金主(品牌或平台)和经纪公司(艺人)三方,在“做数据”方面都有各自的利益考量。在商业语境下,“流量为王,数据说话”也真正地变得逻辑自洽,带货能力更正式地成为了衡量艺人商业价值的一大考量。

但在FUNJI(ID:FUNJIdata)看来,粉丝努力做数据的利他心态在商业社会中是非常少见的。在学习了解“数据女工”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的粉丝行为都来自利他心态的驱动——即使干活很累,打投机械,无奈品牌KPI太高,她们都会一如既往地努力把数据做上去,为的就是让爱豆能在商业价值上有所证明。

当然,一味的数据竞赛,“唯数据论”的逻辑也可能出现问题。今年,我们陆续看到官媒点名艺人虚假数据、抡博软件被端的消息,一部分粉丝也的确在数据竞赛中试图找到捷径。

而粉丝们“唯数据论”的深层原因,还是在于目前行业暂未生长出更多的有效路径,能让粉丝更合理地参与到艺人的成长中去。

她们这种默默的、机械的辛苦付出还在每天继续。大多时候,她们的期待小到「偶像多多营业」,大到「偶像拿到新的代言或资源」。单向付出、不求回报、鲜有怨言的大部分数据女工,不愿去想自己的支持和喜爱是否已经变成被商业利用的工具,她们想要的不过是让爱豆更好而已。

期待行业接下来能给她们更多的正反馈,和更多的善意。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コメント
認証コー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