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中国的“教育剧”:偶尔“小欢喜”,常态仍焦虑

生活著者: 毒眸
中国的“教育剧”:偶尔“小欢喜”,常态仍焦虑
概要《全职高手》以电竞题材突围,想在这个暑期档里脱颖而出并不是一件易事。

暑期即将结束,剧集仍在夏天。

前有《陈情令》“真香”赚取路人眼泪,《长安十二时辰》上演唐朝“反恐精英”;后有甜宠剧《亲爱的,热爱的》疯狂撒糖,《全职高手》以电竞题材突围,想在这个暑期档里脱颖而出并不是一件易事。

近日,一个和上述大IP不同的“黑马”,开播15天后,以豆瓣8.1分和教育题材杀出重围。《小欢喜》目前在云合数据里,以13.08%的正片有效播放占有率,成为电视剧霸屏榜中排名第一的热剧。

hougarden

《小欢喜》以豆瓣8.1分和教育题材杀出重围

这让人不禁回想起两个月前,同类题材的《少年派》也以每日平均收视率高达1.393%的数据(“省级卫视电视剧CSM55城收视”),打败了今年年初爆红的《都挺好》《大江大河》等剧,成为2019上半年卫视收视冠军。而与其几乎同时播出的《带着爸爸去留学》,虽然不如前者抢眼,但也以1.271%的收视率位列收视榜第五。

hougarden

这几部看似有些“撞题”的电视剧,却在高收视和热讨论的双重夹杂下,让“教育剧”成为了今年暑期档中不容忽视的关键词。

同类题材的“蜂拥”,往往和特殊的节点有关。曾经热门的教育剧,以“复兴”的势头再次走红,背后是否有迹可循?它又能否形成一股清流扛起今年现实主义题材的大旗?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试着去探索这背后的原因。

教育剧:一面现实的镜子

电视剧市场已经变了。

几年前,玄幻剧、大IP、古装剧才是市场的主流,也是资本追捧的宠儿。按照过去的流量和IP共同加持的套路,总能为投资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如今,随着资本热钱褪去、政策管理趋严、观众审美疲劳,电视剧类型创作不再过度依赖大IP和流量,反而拐向了更加贴合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

根据《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的国产剧类型中,现实主义题材的占全年产量的63.16%,是占比最大的题材类型。其中,在各大电视台已经播出的剧集中,情感、家庭、职场等现实主义题材占比最高。

一直长在现实主义题材土壤里的教育剧,也从中嗅到了一丝机遇的味道。

五年前,导演姚晓峰在创作《虎妈猫爸》时就曾透露:“如果让我给这部戏加一个标签,我更倾向于它是教育题材,是在探讨原生家庭关系。”五年后,姚晓峰带着又一同类题材《带着爸爸去留学》回归,试图借用目前社会里“留学热”这一现象,阐述亲子双方的和解与成长。

hougarden

《带着爸爸去留学》

而早在2018年就宣布将打造“教育三部曲”的柠萌影业,在2105年推出聚焦留学的《小别离》后,又在今年适时地推出了《小欢喜》。这部在暑期档接棒后半程的剧集,开播首日,就以“东方卫视收视率1.038%,浙江卫视收视率1.168%”的成绩,位居同时段市场占有率第一。据柠萌影业执行副总裁徐晓鸥介绍,目前聚焦于幼儿教育的《小舍得》也正在筹备中。

教育题材为何在今年又出现了“火”的苗头?

“教育是一个极具共鸣的社会话题,也是一个很主流的题材”,徐晓鸥在接受毒眸采访时表示,开发教育剧系列的初衷,就是想全方位地呈现出中国家庭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洞察中国式的亲子关系。

hougarden

《小别离》剧照

这背后的现实原因在于国民对教育的越发重视。根据《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显示,近几年国民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2016到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分别为1915元、2086元、2226元。2019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教育及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10.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10.0%,在总消费支出及构成里成为超过医疗的第四项大支出。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毫不吝啬教育上的支出。

而在这些形态各异的教育剧中,毒眸发现,目前教育剧的故事都指向了同一个靶心——中产的焦虑情绪。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将中产定义为:“在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后,仍具备更高消费能力及投资能力的社会群体,中产家庭基本消费支出占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

这一阶层人群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追求生活方式更为舒适外,又对于子女教育格外重视。根据白皮书显示,新中产人群的焦虑主要集中在子女教育(45%)、投资理财(42%),其次分布在职业发展(27%)、健康/ 医疗(26%)、父母养老(17%)等。在面对金钱和精力的双重支出时,在现实与愿景的挣扎中,“教育”,成为了中产主要的矛盾和压力。

hougarden

新中产人群的焦虑主要集中在子女教育(图片来源《2018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

教育剧正是敏感的捕捉到这一现实痛点,“阶层特性让这类人群在现实的很多问题上会超越道德层面去思考,”导演汪俊自称一直以中产家庭为背景的原因,是“喜欢中产的自嘲精神和黑色幽默”。

除了上述原因外,教育剧今年的扎堆,有类型轮动和恰好编排在这个暑期的外部原因。根据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表显示,《少年派》《带着爸爸去留学》《小欢喜》分别在2017和2018年前后不同时间就已立项和拍摄,恰好又被不同平台和电视台趁着现实主义的风口,共同编排在了今年。

“未来这类题材每年肯定都会出来几部,教育剧从来都不是电视剧市场的新类型,因为这个话题会随着社会的焦虑一直存在”,徐晓鸥告诉毒眸。

艰难“发育”

对于在这两年有了一定热度的教育剧而言,尽管出现了《小别离》《小欢喜》等豆瓣评分超过7.8以上的高分作品,但回溯题材的延展轨迹,教育剧过往的发展并不顺利。

时间回到1985年,在文化行业逐渐走向繁荣的过程中,一部由张利华、宋丹丹等担任主演的《寻找回来的世界》面世,该剧讲述了一个老师如何通过教育“问题学生”重树信心、回归社会的故事,被认为是教育剧的鼻祖。

hougarden

宋丹丹主演的《寻找回来的世界》被认为是教育剧的鼻祖

之后处于萌芽状态的教育剧,大多以教师为叙事主线。同一时期的《师魂》《绿荫》等剧,皆在反思当时教育体制,忽略了对学生形象的立体勾画。

直到1989年《十六岁的花季》的出现,才真正算有了一部关于学生生活的经典电视剧作品。这时教育题材的剧集多和青春挂钩,叙事主体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师生主线,而是开始展示学生之间懵懂的感情和成长烦恼。之后,《十七岁不哭》《校园先锋》《花季雨季》等电视剧先后涌现,让教育题材迎来一个小爆发。

千禧年后,80后逐渐成为新一代电视观众主力军。这个阶段出现的《流星花园》在2001年以平均收视6.99刷新台湾电视剧收视记录,开创了偶像剧题材的风气,也逐渐改变了电视剧类型的格局。同时期,教育题材也开始吸收一些青春偶像剧的创作理念和审美经验。

hougarden

《流星花园》以平均收视6.99刷新台湾电视剧收视记录

2002年,刚刚成立一年多的华录百纳,敏感地触摸到流行文化的脉搏,出品了《十八岁的天空》。保剑锋饰演的古越涛打破了曾经横隔在师生之间清晰的界限,表达出了一种与学生平等的亦师亦友关系,而剧里一些类似偶像剧桥段的感情萌芽,几乎人人都有的高考经历,也引起了年轻观众的共鸣,一经播出席卷了整个中、青、少年市场。

这部剧的出现,虽然正当其时的填补了一部分市场空白,但教育题材的剧集依然是一个小分支,没有呈现出大规模生产的趋势。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数据显示,2000年之后,国内市场依旧青睐偏向历史题材、军旅题材和家庭伦理剧。内地的剧集题材虽然在过去十年中几经变化,但是教育相关的剧集却再没有《十八岁的天空》那样的爆款出现。

hougarden

曾红极一时的爆款《十八岁的天空》

2006年,电视剧里关于家庭结构的内容开始探索新的组成方式,互联网文化也为其注入了新鲜的元素。这一时期内地以《双面胶》《麻辣婆媳》《新结婚时代》等剧为代表的婆媳妯娌剧逐渐成为电视剧中的新秀,长时间占据着主流地位。此时的教育剧不仅被忽视,更是鲜有能被提起的经典作品。

等到2010年前后,一份《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发布,其中在鼓励民营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政策许可之下,资本纷纷进入影视行业。这之后,整个影视文化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电影和电视剧市场也一度被大IP、大制作充斥。

资本让更多的题材有了尝试的机会,互联网和流媒体也开始纷纷入局,《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强情节的电视剧,给电视剧的类型和渠道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教育剧此时作为现实题材的一个分支,在国产电视剧中也并未单拎出来使其成为一个大类,更多的是归属于当代都市类情感题材之下。

随着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借助国家在2010前后逐渐释放二胎政策的信号,2012年之后,教育题材的剧集才开始重回大众视线:2012年出现了以育儿故事为核心的《小儿难养》;2013年有了面临小升初的《孩奴》,和以探索别样父子情的《小爸爸》。

hougarden

以育儿故事为核心的《小儿难养》

同时,家庭结构的再次更新,让以往传统家庭的“严父慈母”模式也发生了改变,现实中“虎妈猫爸”式的家庭的不断出现。2015年,一部聚焦小学教育《虎妈猫爸》,让电视前的不少母亲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成为日后的教育剧里屡见不鲜的父母搭配模式。

此后,教育剧一直在与时代紧密共振。

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突破50万,中学生留学人数占13.76%,电视剧作品中也出现了反思留学潮的《小别离》;在学区房、陪读这些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后,2018年就出现了《陪读妈妈》;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66.21万人,同比增长8.83%,《带着爸爸去留学》也顺势推出。2019年的高考报名人数是近十年来首次超过千万,高考愈发严峻的情况下,《少年派》《小欢喜》这样作品的出现,无疑表达出教育如何成为牵动国民的心头大事。

教育剧的生意好做吗?

过去20年来,教育剧经过了从低潮逐渐回暖的过程,这种能和时代贴合,又能表现时代背景的题材,终于在今年暑期迎来了一次小高潮。在面对“今年教育剧为何集中出现”的问题时,徐晓鸥认为,教育剧可以包含代际关系、价值观冲突、孩子风貌,甚至是教育政策的变化:“教育,本就是一个永远能引起社会关注的话题。”

hougarden

教育是一个永远能引起社会关注的话题

除了备受影视公司的关注之外,电视剧依赖的播放平台也对这一题材格外重视。在浙江卫视电视剧部的某资深员工看来,从题材、故事、演员阵容、制作水准等方面来看,教育类题材的剧集在假期播出具备一定的优势:“这些题材贴近百姓生活,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在今年几部作品收视和口碑各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教育题材的剧集未来也会是电视台持续关注的重点题材。”

虽然在今年的暑期时,教育剧迎来了一次小高潮,但数量和关注度提高的同时,仍然有一些教育剧有着脱离现实的雷区,也成为圈内人士和一些剧迷热议的话题。

比如《带着爸爸去留学》里,孙红雷饰演的父亲在机场用几句蹩脚的中式英语和一首《鸿雁》就能顺利通关;《少年派》里的林妙妙为了直播放弃高考甚至一度以跳楼威胁父母等等夸张的剧情,完全脱离了现实里普遍存在的生活状态。

hougarden

林妙妙跳楼的夸张剧情,脱离了现实的生活状态

在业内人士看来,和一些IP改编剧相比,“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起来其实更难”,背后的原因之一在于“教育剧往往需要创作者对生活有着更深刻的体验”。“你控制的好就是真,你控制的不好就容易悬浮,所以度的把握非常重要”,《小欢喜》导演汪俊向媒体表示,拍现实题材的戏,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真实。

真实与否只是创作者面临的一个小问题,是否触及题材红线则对于教育题材的创作者来说,是能否过审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如果过多涉及教育内容就会增加教育部的审查,电视剧的周期和难度都会大大增加。”一些关于早恋、天价补课等社会现象,或者直击教育弊端的问题,很难在教育剧中详细的触及。《小别离》的出品人苏晓在《小别离》专家研讨会上说到,《小别离》的剧情还是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涉及基本不多。

尽管市场需要这一类题材的出现,但看起来资本并不会因为一个题材阶段性的走红而大举涌入。“虽然具备一定的话题性,但是在我们看来,教育题材仍然是一个很小的口线,我身边几乎都没有投资或制作过教育剧的人。”一位剧集的投资制作人告诉毒眸。

受众群体也能看出教育剧集难以讨喜的原因:《小欢喜》年龄分布趋势里,30—39岁的观众以53%的比例成为主要受众群体,19岁以下的受众仅有4%。在年轻受众居多的网络时代,吸引不到年轻观众的教育剧,自然难以得到更多青睐。

hougarden

《小欢喜》受众年龄分布趋势

从评分人数上也能看出,教育剧不及大IP和甜剧吃香。截至目前,拿下豆瓣8.1高分的《小欢喜》,有30741人参与评分;而同时期的《陈情令》却有449566人,《亲爱的热爱的》为234214人,《长安十二时辰》为252202人。占据上半年收视冠军的《少年派》,最终也只收获了47616人的评分,和爆热的网剧都不是一个量级。

“任何题材都会有资本进来,电视剧是个to B的市场,只要你卖出去,就肯定有人会投。但是教育题材是很小的一个分支,在创作上又同样要面对很多的限制,因此它只能会是一个一直存在的话题,至少目前来看,难以出现吸引资本疯狂涌入的风口。”一位制片人告诉毒眸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