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与温情背后,《人间世》更多思考的是医患之间的信任是什么?
好沉重的话题。
在《人世间》的视频弹幕里,满满地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难过,还有对《人世间》纪录片所透露出的现实反思的共鸣。
让我们看看这部纪录片里的主角们。他们本也是一个又一个真实而又鲜活的生命,但在每一集剧终时,他们中有些人的名字上被加上了黑框。这也意味着,他们的生命就此终结了。我们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只希望他们去到的是一个开满鲜花,没有病痛的远方。 “知道”(nz_zhidao)和你聊聊,科技和医疗的那些事儿? 《人间世2》(影视剧照/图) 杜可萌,13岁恶性骨肿瘤患者。医生给她做呼吸麻醉,她痛苦地大喊,“我要呼吸”。在揪心的叫喊声中,医生只能告诉她,“呼两口,等会吸了以后你就不痛了。”小女孩挣扎着,她像是在抵抗命运带给她的疼痛,也许在她眼里还有不公,为什么会是她?最后医生强行给她做了麻醉。每一次行动对医生而言,也更像是一场灵魂的拷问和煎熬。每一位医生,都像是拥有坚强心脏的强大战士。《烟火》是总导演周全给杜可萌的名字。 11岁的小男孩蔡炫安最喜欢的动漫角色是红发海贼团团长香克斯。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的愿望只是想要出去玩。他的妈妈永远都无法释怀蔡炫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说,“我顶不住了”、“我已经是极限了”。人们都会想,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也许真的会有奇迹。但是奇迹并没有在蔡炫安身上发生。蔡炫安在人世界留下的最后的声音是献给妈妈的一首歌,《逆战》,在他最痛苦的时候。爸爸妈妈把他的眼角膜捐给了另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在他们心里,蔡炫安一定能看到他想看到的世界。 杜可萌、蔡炫安身患的恶性骨肿瘤是一种常发于儿童身上的罕见疾病,发病率是百万分之三。也许,上帝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人间世》同时呈现的,还有很多与杜可萌、蔡炫安一样遭遇不幸的孩子。他们有的人迎来了人生的坏结果,有的得到了好结果,还有一些人在等待自己的结果中。他们都在导演周全的记录中留下了名字。 作为《人间世》的总导演,周全用自己的理性驾驭感性,面对了一个过于真实和露骨的现实,他也用最克制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病患的同情。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曾这样评价周全,“用外科手术般的深度和锐度进入社会焦点问题;用影像的真实和震撼追问医学和人性的极限。” 周全曾是一名常年跟踪报道医疗题材的深度新闻记者,多次获得过中国新闻奖,在每一个重大医疗新闻现场,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在拍纪录片之前,他就在想,“当故事发生时,我们就在现场,我们能不能有勇气记录这些故事?” “在现场”和“记录”的背后,周全面临的,是一个更为宏大的时代课题,怎么通过大众媒体来给医患矛盾提供一个解决方案。通过两季《人间世》的尝试,周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建立信任。《人间世》试图通过一个个医学故事,来探讨生死问题,让观众直面生命的脆弱与残酷,让他们看到医患都不容易,重建与病人之间的信任。 在周全看来,中国人缺乏对医患关系的常识性人士,“在我们选题前期策划下,我们试图找医疗有关的成语,结果看到的就是这些词,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再造华佗”,但是在现实中看到却是“死亡、失败、无奈、倦怠、抱歉、亏欠”。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人有向生厌死的情结,对于死亡和疾病缺乏深度思考,周全希望用故事的方式呈现病床上的真实事件拍出来,也通过一家医院里每天发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呈现医生和患者的真实交流状态,希望引起观众内心情感的共鸣,最终能够形成某种共识,引导人们表达自己的情绪。 《人间世》采用了“沉浸式视角”,摄像机的镜头无限近距离贴近医生、病人。周全定下的原则是,摄制组可以进入被拍摄对象的生活,但是不能干涉他们的生活,在最后的呈现效果上,要在对方的诉求和拍摄诉求之间找到结合点,最终呈现真实生活的肌理。 在医生和病患的沟通上,上海市卫健委为《人间世》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则为节目组提供了宽松的政策和财力支持。最终,《人间世》第一季和第二季在全网的播放量已经达到4亿+,两季节目在豆瓣评分都达到9.6分,被称为中国现象级的新闻纪录片。 周全希望把《人间世》拍成一步人文类的片子,而不单纯是一部医疗纪录片,“把世界还原成一个人,把医院也还原成一个人,用人的喜怒哀乐让双方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共识。” 《人间世》导演周全 如果说在《人间世》第一季里周全思考的是医患的信任问题,那么在第二季里,他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追问,在信任之外,如何让医疗资源更均衡的分配,科技可以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平安好医生是伴随《人间世》初创期成长的重要伙伴,在这方面给了周全很多的启发。 周全说,“故事的背后不仅是医疗的故事,更多的是社会问题的投射,真正决定一个医生的医疗行为,决定一台手术能否完成的很多因素,不只在医疗层面。” 可以说,《人间世》团队是最了解中国医患痛点的一批人。周全认为,中国医患关系的紧张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首先是技术层面。医学的发展可能永远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医学的局限性和瑕疵导致对医疗机构不满意。我们在《烟花》中看到,由于儿童患恶性骨肿瘤的人只有百万分之三,人数较少,所以医学研究方面投入的资源也很少,看到这些花季儿童去世,那些父母内心的悲痛很有可能会引发对医生的不满,但是,现实的困境时,这是医学技术发展滞后导致的原因,医生很多时候也是无可奈何,虽然拼尽了全力去医治他们,但是最后只能怀着沉痛的心情,无助的看着小生命的凋零。 极度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就医体验也加速了医疗问题的外化。第二季第二集《生日》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林建华是专门负责高危产妇生产的医生。她碰到的难题是,如何在法律规定的女性生育选择权和医生的建议权之间保持艰难的平衡。那些高危产妇因为各种原因拼上性命也要生孩子,但是从安全角度出发,医生应该尽力制止她们。一个患有严重心脏病的产妇吴莹,为了女性生命的完整和对丈夫的爱,坚持高危产子,医生和家属都极力劝阻她,但是拗不过她的坚持。最后,吴莹虽然从手术台上下来了,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能熬过生命的关卡,只留下7个月仅重1000多克的早产儿。幸好,吴莹的亲属对这个情况也是理解的,并且也是劝阻过吴莹的,否则,这个问题很容易引起医患纠纷。 在中国平安首届智慧生态大会上,周全提出用科技解决以上两个问题,而且他也坚信科技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科学技术可以救命,医学的进步与科技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青霉素的发明让我们可以抗击炎症,疫苗的发明让我们战胜了天花。”周全看到现在很多新的医疗技术的应用,这让他很兴奋,比如精准医疗、借助式治疗、全生命周期管理、预防性治疗,“最近遇到新的技术比如体外循环技术,可以让一个人主动脉的血液通过一台机器流回到主静脉,心脏可以在停跳的情况下休养生息”。 周全在中国平安首届智慧生态大会上 AI(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也有了更深入的应用。比如AI读片,周全看到,“AI读片是缓解医生的压力,减少医生的事务,让医生的压力小了,就是间接为医患交互解压,读片效率高了,才可以有时间仔细读一些风险高的片子”。 据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介绍,现在平安的AI读片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国内有三千多家医疗机构与平安有合作,“上半年有三千多万张的影片通过智能读片,准确度可以达到90%以上”。 而且,平安还打造了AI智能辅助诊断医生,它学习了所有的医疗文本,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内的,三千多万医疗的文献,三万多种不同的疾病,“可以学习很多案例,可以与国内著名的临床医生的经验结合,可以读懂病例”,陈心颖说,“比如去年在房颤方面得以应用,机器可以阅读的案例很多”,比如在帮助糖尿病患者方面,在筛选高危病患方面有80%以上的准确度,“可以跟进提醒他吃什么药,有没有吃、什么效果,帮助他跟进”。 在医患沟通方面,AI也在开始发挥作用。在在上海某著名三甲医院的医患纠纷调解室拍摄了100例医患纠纷的案例后,周全发现,发现医生有明显过失的不到10%,很多问题都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一致有关,“有医生每天回答病人的提问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平安智慧医疗已经在为重庆12320提供医疗回答聊天式机器人项目,也许以后可以推广开来被其它医院采用。 而在床位、用血等医疗资源的分配上,AI也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帮助实现更为有效的资源分配。平安智慧医疗智能公共健康团队负责人李响说,现在慢性病患者被推到基层医院,对基层医院医生的时间和能力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平安正在从智慧医疗的角度切入,通过技术赋能基层,帮助广大的基层医生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 在科技赋能医疗应用场景中,平安给出了很好的范例,比如与顶级医院和专家合作,围绕疾病预防、疾病诊疗、疾病治疗和有效的辅助诊疗工具,把技术研发和应用用于广大基层医院,“相当于把这些顶级医生的智慧变成人工智能模型,把AI模型赋能下面的基层医生。到目前为止,平安智慧医疗开发的面向基层的医疗系统,已经在上千家医院应用,每周产生七万次以上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推荐,真真正正帮助医生。”平安智慧医疗智能公共健康团队负责人李响说。 纯医疗科技和AI等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人类看到未来攻克疾病的可能,但周全更希望,未来的科技在医疗领域能够越来越有温度。周全看到了医患关系中人与人之间信任机制建立的重要性,他也相信未来的信任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建立和弥补。正如他去现场记录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那样,每一次努力和尝试都会在未来呈现。 陈心颖说,“以人为本”才是温暖的科技,因为这不只是关乎医疗,“更关乎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