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没有存款,湾区没有时尚
![纽约没有存款,湾区没有时尚](https://s.hougarden.com/image/50/13/50135293749c7010a4b1c71f28d310d5.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resize,w_1920/format,webp)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篇文章叫《朝阳没有存款,海淀没有时尚》,反思我的留学生涯,我发现纽约就像朝阳,而湾区就像海淀。
作为当代美利坚最繁华、最富有、最名声在外的两个地方,纽约和湾区差距似乎比两个国家的差距还大。
崇尚自由的加州人会说:我们独立出来也是生产总值第六的国家。而趾高气昂的纽约人会说:世界上有两个美国,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纽约。
可是你会发现,这两个地方就连空气都不太一样。
有多不一样呢?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61/d9/61d9f56d9864cbc85bfbd1b8be9994f3.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住
生活在两个物价最高的地方,无论是在湾区还是在纽约,一个月没有2000刀的预算是租不到房子的。
但同样是2000刀,在湾区你可以开心地住一间宽敞的studio,运气好的话,还能配一个不错的车库,晚上请十几个朋友坐厅里开狼人杀都不在话下,周末偶尔还能在后花园开个露天烧烤趴。
更别说像Snapchat这种连实习生都月入10000刀的大厂还会提供1500刀的住宿补贴。
纽约就不一样了,一个15平的破单间是曼哈顿2000刀的上限,连鞋子和书包都要挂在墙上,站在厨房脚不用动就能摸到每一个柜子拿到每一件餐具,晚上还有蟑螂串门做室友。
但只要一到天亮,一句精神抖擞的“我住在曼哈顿”就能化解所有的不悦。
而租不起曼哈顿的,哪怕每晚都要坐几个小时火车回Brooklyn或Queens,内心依然是一个天生骄傲的New Yorker。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be/74/be74526035957fae164aad1fc9530f56.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吃
中国心中国胃,只要有美食聚集的地方,必然自带吸睛效应。
湾区的吃货日常显得随性而不做作。经常出没在“某Hunan”“某北京”“某Wok”的湾区码农们,周末经常在港式早茶餐厅抛头露面。习以为常后,他们的粤语的听力能力会逐渐提高。
仪式感稍强一些的,会扎进三藩吃Pier39的Crab House,或者去Napa坐完热气球下来品酒,甚至顺着i5一脚油开到LA吃龙虾、海南鸡,也是常有的事。
纽约的吃货日常则显得精致许多。
一觉睡到中午11点,曼哈顿的名媛们从前一晚红灯绿酒中酒醒过来,快速洗漱化妆后出现在Plaza酒店的餐桌前,三层的甜品和Fifth Avenue龙虾沙拉是名媛下午茶的必备,配上一杯香槟,放着一个“不小心入镜”的Prada包包,从上往下拍一张Ins风的照片,配文“一波下午茶,就很舒服”,Brunch这一仗,轻松拿下。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32/bd/32bd3870e3698bbe72f1da41b5e2e8ac.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而更多人则会从中城跑去Queens朝拜法拉盛,这个所有留学生都去过的地方聚集了东海岸最好吃的火锅、烤串和奶茶。多夸张呢?在法拉盛的路上,说东北话是会被认出来的攀亲戚的。
而住在LIC的人,长期伏击在法拉盛旁边,一旦听说新开了火锅店,就会炸了锅一样拉帮结派占领法拉盛。
美食是一个地区的移民风向标,一个地方的地道中餐越多,说明中国移民越多。纽约和三藩的唐人街,因此争了不知多少年的老大。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26/33/263382acfacf70824a2bcb94bc8ba88b.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穿
如果说吃住反映的是湾区和纽约人的环境差异,那穿着体现的是两地人对美利坚精神的不同演绎。
你看长期活跃在华尔街的西装男们,他们习惯用视觉形象告诉客户“Project交给我您就放心吧”,2000刀的衬衫必须带袖口,手腕上的黑水鬼虽然跟今天领带颜色不太配,但毕竟是ROLEX。
谈事时,手边必须有一件logo鲜明的奢侈品,Gucci钱包很合适,把双G标志露出来,精英之魂在此刻光芒万丈。
但很快又会被bank account上的-500刀打回现实。
淳朴的湾区则完全相反,湾区的衣品完美的解释了什么叫码农的农,华尔街精英们习以为常的西装革履,走进硅谷的办公室里只会被人说傻X。
湾区人的日常穿着不外乎宽式帽衫、直筒牛仔裤、New Balance跑鞋,刚入职的小码农们更会穿上印有公司大logo的文化衫短袖,就相当于穿上了美国互联网圈的Supreme,会接受来自各方敬仰的目光。
周末喜欢穿人字拖、裤衩、大T恤,如果不是,那大概是去爬山了,毕竟不穿个North Face或Columbia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攀登爱好者。
平日里看上去和干净点的homeless差距不大的码农们,七位数的账户余额是他们洒脱的底气。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21/4f/214fd15d5be75c32170ad35c98a1f283.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8e/5a/8e5adf9adf3b5871b6a856c5a17c51de.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行
塞车是大城市的通病,但两个地方的塞车情况不太一样。
湾区早晚高峰的highway不是用来通车的,是用来坐在驾驶座上听歌、做祷告、写邮件、思考人生以及对着镜子补生发素的。假如当晚还有勇士、49人或巨人队的球赛,那此时的SF - Oakland Bridge更像是一座海上人工停车场。
纽约也差不多,以中城为中心的三分之二个曼哈顿几乎就是一场24/7街区主题大型户外车灯展。不同的是当有车插队的时候,湾区司机会默默凝视并silently judging,而纽约司机会毫不犹豫摇下车窗破口大骂f**k。
值得注意的是,比塞车更令纽约人糟心的是这座城市的地铁,因为它看上去更像是老鼠乱窜的地下贫民窟,与公款搭建的homeless免费招待所别无二致。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dc/ed/dced8f4f347879917b2d1492e75ee934.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除了令人感动的卫生程度以外,纽约地铁的等待时长是一门玄学,除了频繁的维修以外,远在罗岛的居民可能一辈子都等不到的F线。
不止是纽约,这是整个美国的公共交通现状。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0d/9a/0d9ae441fc87505ff808fc844abfea77.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四季娱乐
说四季分明对于湾区和纽约都是不公平的,因为纽约只有两个季节,而湾区只有一个。
纽约只有冬夏两个季节,冬天长达六个月,虽然温度不低,但却是那种令人绝望的冷,夏天热起来的时候,走在街上也会想就地裸奔。
所以纽约人的娱乐更适合在室内发生。
一个中城人典型的周末,一般会在一顿美美的brunch后去各路网红艺术展拍照一下午,在米其林三星餐厅度过仪式感十足的晚上后转场通宵蹦迪,天亮后再脱下高跟鞋去韩国城吃宵夜。事业心强的纽约人连放纵起来都显得干劲十足。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35/6d/356d180e0a1b6b63a5671ea8a165d37d.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而湾区的四季就简单很多了,不太热也不太冷,说只有一个季节也不为过。
所以湾区码农的周末娱乐简单质朴,除了登山以外,他们更喜欢去Lake Tahoe滑雪、去优胜美地camping、去Brentwood摘樱桃、去17 miles吹风遛弯,有种解甲归田、回归大自然的既视感。
当然还有一些单身码农喜欢请朋友来家里开狼人杀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见到好看的异性,但通常玩得都不咋地还喜欢拿神牌强行带妹结果被普村们喷的一头狗血只能去后花园乖乖烤肉试图从烤肉上扳回一局。
因此有人得出结论:纽约适合拼命,湾区适合养老。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7d/91/7d9172a1b32aaf9b8e699aca3f0f0060.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日常词汇
不同城市的强势行业不同,所以日常overhear的词汇也不一样。
走在硅谷,你最常听到的词有bitcoin, crypto, blockchain, vc, angel, funding, investor, bug, feature, launching, vesting, upload, download等等。把硅谷人的口头禅写成书,可以凑成一本《硅谷创业话术辞典》。
在华尔街,词汇画风就不太一样了,你会听到不停有人说stock, Nastaq, trader, margin, interest, rate, profit, the fed, wall street, declare bankruptcy之类的词,像一台台没有感情的金融机器。
是投行精英还是创业大神,三两句就能聊出八九成。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34/30/3430f845693891173fe62b42b2cba06e.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身体素质
有钱人多的地方,健身房自然不会少,但不同地方的人健身目的各异。
通常在湾区健身的大多是一天三杯咖啡不足以支撑写代码的体力被迫健身,又或者是进了公司发现四下都是跟自己一样的脱发码农而试图从造型上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单身命运的互联网民工。
而纽约人的健身目的除了解决在投行或交易所熬夜建模同样体力不支的问题外,更多的是在面对华尔街特有的开放式性关系时体能不足,再不健身的话就算是再花见花开的投行渣男也禁不住女友太多趴体太多的极高的体能考验,更别说金融圈狼多肉少,再不健身的话就要被健身男们一家全吃了。
健身总是有吸引异性的原因在的,区别只在于到哪个程度而已。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fb/7f/fb7f6606c6f96c80a10ec511ff88df6f.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回不回国
这个亘古的疑问悬在每一个纽约人和湾区人头上许久。
留在湾区的几年后可能会考虑回国,毕竟国内互联网环境甚好,几倍高薪挖回国做CTO的事情天天在发生。反正头发掉得差不多了,只是换个地方敲代码而已,还能高好几倍薪水,何乐而不为?
而留在纽约最终回国的有三种,一种是本来规划好要回国的,一种是拿投行工作经历做背书回家继承家业的,还有一种是在时尚行业工作的、拿着2000刀月薪教年入50万刀的人生活的时尚编辑终于发现生活不下去了还是回国比较划算。其他留在纽约的,一般不会回国,否则会有一种“踏出世界之都半步都觉得无可适从”的不适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纽约留学生在回国后会不停告诉你以前自己在纽约的生活经历,如反复强调“我以前在MK的时候”“我以前在联合利华的时候”“我以前在支付宝北美的时候”等,属于一种新式的阶级象征。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c9/13/c9136507f917c6fde58577da41d7efd1.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不过无论如何,能凭本事留在美国的人,没有一个不身经百战。
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了解美国这两个最富有的地方的性格属性,选择城市就像相亲一样,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发展。
假如都不合适,那就回国呗,好好工作的话,暴富的机会满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