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Science没有说中国人诚信全球倒数第一
相信很多人这两天看到过类似的新闻:
但这些报道其实是非常不准确的,存在严重的误导。
事实上 Science 并没有发布一个所谓的《全球公民诚信排名》,更没有得出过“中国人的诚信全世界倒数第一”之类的结论。
本来我觉得这个话题如果只是当成段子讲讲,倒也不算什么太大的事,但后来看到有10万+文章义正言辞地痛斥 Science,还号召读者写信抗议——
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辟个小谣,因为就事论事来说,Science 真的还挺冤的。
1、 Science 是权威的学术期刊。作为一本学术刊物,他们一般不会去对外发布不同国家诚信度之类的排名,因为诚信度没办法量化,搞出来的排行榜更不可能严谨。很多行业组织为了增加自身的媒体曝光会热衷于发布各种莫名其妙充满槽点的排行榜,但科学杂志不会这么做。 学术期刊的本分是发论文。媒体报道的那个新闻,原始出处是前几天 Science 上一篇严肃的论文,标题叫“全球的公民诚信”。 这篇论文一共有四位署名作者,分别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瑞士苏黎世大学经济系和美国犹他大学管理系。 这四位学者找了一批学生,在40个国家的355个城市做了一个为期三年的学术实验: 在每个城市,实验人员拿着号称是在街上捡到的钱包交到银行之类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手里,再统计出到底有多少人诚实地根据钱包里留下的联系方式联络了失主。 实验一共在全世界投放了17000多个钱包,在扣除掉一些意外情况之后(比如在肯尼亚有实验人员被警察当成可疑的坏人),最后有效的样本是17303个。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实验呢?因为学者们想要弄清楚一个问题: 一个人的诚信与他所可能获得的物质利益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物质获利是否会影响人的诚信行为? 简单地讲就是,如果钱包里没有钱,人们会不会试图把钱包还回去?如果钱包里有一点钱呢?如果钱包里的钱再多一点呢? 所以研究人员设置了好几种不同的钱包进行比对。在大多数国家,用的都是两种钱包,一种钱包里没有钱,只有钥匙、名片(上面有失主的联系信息);另一种钱包里除了钥匙和名片,还有相当于13.45美元的当地货币。 在英国、美国和波兰,实验还要更复杂一点。除了以上两种钱包,还有一种钱包里装的钱比较多,有94.15美元;另外还有些钱包里没有钥匙,因为钥匙对捡到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价值,但对失主却非常重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看看这个变量会不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原本大家会以为,如果钱包里有钱,被私吞的可能性会更大。 但最后的实验结果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相对于空钱包,那些装着钱的钱包,被归还的比率反而要更高一点;钱包里的钱越多,被归还的比率就越高。 从论文附的其中一张图表可以看出:这个结论对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适用,唯一的例外是墨西哥。 论文把这样一种行为模式归结为多种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人类的无私品格;不想被当成贼的心理(私吞空钱包的负罪心理肯定要低一些,所以归还的比率就低)。 因为是学术实验,所以各个环节的设置都比较严谨: 在每个国家都挑选了最大的5-8个城市,投放钱包的地点分为五类:银行、邮局、酒店,电影院/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警察局/法院等公职机构; 为了避免有些人拿到钱包后没有打开看而影响实验结论,所以每个钱包都是透明的,一眼就能看到里面到底有没有钱和钥匙; 对“归还钱包”的定义也比较宽泛,只要在100天内联系失主就算成是有归还的意愿,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遗忘等情况。 2、 所以你看,这就是一个分析钱包里钱的多少会不会影响归还意愿的研究。 这个研究有没有意义先不说,但至少它和每个国家国民的诚信度没有任何关系。 全篇论文不但没有提及中国,也没有提及大多数国家,因为论文的目的并不在于对各个国家归还钱包的比例进行横向比较。 论文没有把各个国家归还钱包的比例和这个国家国民的诚信度挂钩,更没有做出什么排名。 唯一提及中国的地方就是上面那个图表,但那个图的目的显然也只是为了提供各个国家的原始实验数据。 当然如果你想比较一下各个国家的差异,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当然可以。 你看瑞士、挪威的钱包归还率全世界排名第一,意大利、希腊这些南欧国家就排名靠后,美国、英国的数据也在后半段……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挺有意思的。 但你不要从中自行解读出它没有的意思来,不要觉得这些数据就能代表这个国家的诚信度。 每个国家都有特殊的情况影响人们归还钱包的意愿。比如在所有国家,实验人员留下的失主联系方式都是电子邮件,这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很正常,但对不习惯用电邮的中国人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所以中国人归还钱包的比例虽然确实是最低,这并不能说明中国人就最不诚信。当然这一点也不影响实验本身的结论,因为again,实验对比的是在相同情况下钱包里有没有钱对归还意愿的影响,而不是比较不同国家的情况。 我看到的英文媒体报道大多数都忠实论文本身,但中文媒体的报道就出现了很多的偏差,把论文曲解成了“中国人诚信度倒数第一”。要说侮辱中国人,这些曲解愿意的中文报道才是在侮辱中国人。 如果真的像下面这篇文章呼吁的那样,大家都去向 Science 抗议,先自己给自己泼一桶脏水,然后再拉着外国人要说法,那才是闹了国际笑话。 3、 我之所以愿意多费点口舌把这么一件小事的原委解释清楚,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个典型的中文世界信息污染的例子。 中文媒体上很多来源于外媒的文章和报道其实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信息,而是曲解和误读,这个现象很普遍也很严重。 信息加工者,有时囿于语言水平和能力的局限而产生了误解,有时在玻璃心的驱动下在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选择性地夸大和忽略自己看到的信息,有时出于某些目的而选择性地对原始信息进行剪裁加工,类似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英文的原始信息本身就是恶意编辑、刻意误导的。这几年美国冒出来大量热衷于造谣的极右翼网站,它们把自己打扮成新闻网站的样子,但其实每天专注于生产假新闻,目的就是煽动仇恨,而它们确实也达到了目的,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被蒙蔽了。 在2016年,牛津词典把“post-truth”(后真相)这个词评为当年的年度词汇。在2016年,这个词在英文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上出现的数量比往年猛增了2000%。 不光中国,全世界都进入了一个后真相、后事实的时代,缺乏信息甄别能力的人宁愿相信阴谋论和假新闻,也不愿意相信那些真正具有公信力的媒体。 不管什么原因,最终都同样造成了谬种流传,而我们对世界的误会乃至恶意也就这样产生了。 所以如果你不希望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到处充满误会和恶意的世界里,请擦亮双眼,保持警惕,谨慎对待自己得到的信息,这是我们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