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红岸基地”原型地逛了逛,那儿好像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据说三体红岸基地原型位于张家口,是一座名曰“7010远程预警雷达”的遗址。电子地图显示距北京不过一百六七十公里,遂选个好天,驱车前往。
走京藏高速,一路掠过南口、居庸关等兵家要地,都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对峙的关键点,我们的目的地远程雷达,也是当年防范“老大哥”的产物。
开两个多小时后,过了洋河特大桥,在出口下高速,按导航指示奔“黄家梁村”。途中穿过一临街小镇,如果到得晚,可在此地找个饭店午餐。
△一过黄家梁村,可以在左前方看到雷达所在山体,红圈中为雷达遗址。
出村后就没有水泥路了,但仍是硬化路面。有反斜面的坡,需要减速通过,否则可能秒变飞车。四月的田野仍未吐绿,荒草覆盖的丘陵上有稀落的树,神似坝上草原。
路边有一排输电线塔,但电线未到山脚就消失了。这是曾经给雷达供电的吗?很快,坡地上的大块太阳能电池板给出了答案。这是光伏发电的输电线。
基地大门由四个立柱组成三个门洞,中间过车,两侧过人。过车的门洞远比我想象的小,没有远东第一远程雷达基地的气魄。够用就好——前人仿佛在提醒我们。
一进基地大门,左手边的建筑可能是传达室。右手边却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建筑,略有倾颓,不知何意。可能是为了迷惑间谍卫星,而没有拆掉的庙宇?
还有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讲的是如果人类突然消失了,地球将会怎样。类似的纪录片可以到这里来取景。
△路侧的标语墙显示,这是当地利用银行贷款资金建设的储备林项目。所以,进山防火,马虎不得。
就这样,一面上坡,一面走“平衡木”,爬上一个半山平台,有一个三叉路口。往右望,可见右路通往山腰的山洞口。往左望,荒草丛生不知去处。右侧的路情况更差,遂决定弃车步行,头灯、手套、水瓶……披挂上身。
一分钟就走到了洞口,其实是一大一小两个洞口。先探外侧的大洞。这洞应该是有铁门和铁门框的,现已无存,仅余钢筋外露。洞中地上是一道沟槽,可能是排水、铺设液体管路和线缆用,维修起来也方便。
主洞不深,行约百米便到了尽头,尽头是一个洞口,爬出这个洞口,发现身在山体的另一侧。四顾无路,便又回洞。
由于没有探洞装备,我们没有深入,仅在有自然光的地方看了一会儿,却仍参不透副洞的用途。洞壁上有些涂鸦,比如这个黑色的狼头(?)。
总结:洞里有碎石、灰尘,但不潮湿、无异味。建议带口罩、穿登山鞋,不带也行。
通往雷达的路依然难走,还有路面塌陷,一定要小心观察、谨慎通过,以免陷车。
经过几间红砖平房后,豁然开朗。雷达遗迹就在车头右前方。雷达前方是一个平台。我们把车头朝路停好,开始走近雷达。
以山体为参照物,雷达显得很小;得以人体为参照,才能觉出它的大来。
雷达扫描天线阵列尺寸是20米X40米。对比目前宙斯盾巡洋舰上相控阵雷达的尺寸,7010雷达的尺寸配备在帝国歼星舰(《星球大战》)上正合适。
好好端详一下雷达面板遗迹:其表面类似水泥预制板,均匀布满被截断的钢筋。那是用来固定雷达面板的。在这一大片钢筋水泥的正中心,用红色油漆刷着“710”三个阿拉伯数字。
面朝雷达,右手侧有台阶,可以爬上雷达顶部。根据网上信息,雷达顶部有洞口可以进入内部设施,里面别有洞天。但我们没有合适装备,腿抖,上了三分之一的高度就下来了。台阶踏步很高,没有任何护栏。
左手侧有一系列建筑。它们沿山体蜿蜒而建,朝向山下的一侧有窗户,玻璃无存。地上有瓷砖。再往里,可以看到类似浴池的池子,内壁也镶着瓷砖。
这几间房屋顶残破,尽头的墙角处有一洞。宽可容人。根据网上攻略,从这个洞钻进去,爬约70米可以到内部洞库。我们没有进入。
低技术组合:“火龙出水、连发弩和阶梯计划……以上两种武器都是把落后的技术以先进方式组合起来,试图产生貌似超越时代的能力。”——程心《时间之外的往事》
说到低技术组合,我想起十几年前认识的一位摄影师,当时我们在马鬃山的戈壁滩,随古生物学家挖恐龙化石。同行的人都身着专业户外装备。唯独他脚蹬十块钱一双的解放鞋,是在酒泉的一家劳保用品商店里买的。
我问他怎么不穿户外鞋,他摆弄着手里的徕卡相机回答说够用就好。他穿着解放鞋,身姿矫健灵活,丝毫不亚于我们这些披挂高级装备、比他小三十岁的年轻人。我把这件事作为“人-技关系”的典型案例记到现在。
在当时有限的科技条件下,7010雷达是否也是通过“低技术组合”实现的呢?
△黄羊山下的丘陵表面覆盖着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从高处俯瞰仿佛穿山甲的鳞片。
(此游记还有精彩的第二part,可前往赵洋老师微博@太空人Taikonaut 阅读)
作者 | 赵洋,科技史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太空问题观察员,代表作有《<三体>航天考》、《太空将来时》、 《航天巴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