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对生产效益提升有限?「慧工云」想融入“规范管理”破局
ERP、MES等工业软件系统在国内兴起多年,但是却似乎并没有明显改善国内制造业普遍的生产经营状况,中国也一直没有跑出来大型的工业软件公司。
慧工云认为,仅仅通过工业软件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结合“规范化管理”和“体系化工具”,才能真正提升工业企业效益。
慧工云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底的科技型服务企业,聚焦离散制造行业的生产制造运营环节,提供包括制造体系管理咨询和软件平台产品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传统制造企业降本增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基于这个洞察,朱鹰离开了施耐德开始创业,希望基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通过“管理”和“软件”并重的方式,为制造企业显著提升效益。
慧工云 - IN工业•制造运营平台 在为客户带来的核心价值上,慧工云专注于制造运营的领域,最核心价值是三块:质量、成本、交付。 慧工云已服务客户的平均收益和价值创造 综合来看,大型客户(年产值20亿+)的年收费在100万+的量级,中小型(1-5亿)的客户,普遍在30-50万元。 营收方面,2018年慧工云确认收入超过1400万元,已实现盈亏平衡。 工厂生产制造运营环节,往往差异很大,这是否意味着要做大量的定制化项目呢? 简单的说,就是要基于先进的管理理念去“教育客户”,让他们接受慧工云倡导的科学的管理理念与相对标准化的产品。而非一味的听从客户需求,做大量定制化开发。 当然,标准化并不意味着提供一模一样、呆板的功能。慧工云的IN工业软件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为客户提供一定灵活程度的可配置的功能,从而满足大框架下的差异化特点。 朱鹰表示,在过去两年的十余个使用慧工云软件的客户中,均只使用了配置的方式,而没有采用定制化。这一成果也初步验证了慧工云的理念可执行性。 我还有个疑问,这种“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和标准化的产品”,在不同规模、行业背景的工厂下,有多大的通用程度呢,适用范围是? 朱鹰告诉,目前慧工云主要落地在电气领域的产业链工厂,初步验证了可通用性。2019年,慧工云计划探索更广泛行业的适用可行性。 团队方面,慧工云既有来自施耐德、卡特彼勒、富士康、丹纳赫、博世等制造业的工业专家团队,又有来自Oracle、智慧芽、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IT/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团队,形成了较好的互补。 创始人兼CEO朱鹰,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硕士。曾任施耐德电气中国数字化与业务转型总监与负责人,主持了施耐德中国集团从销售运营、数字营销、透明制造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兵,有超过15年的互联网软件开发经验,曾任智慧芽技术总监与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人,曾成功为施耐德、阿斯利康、星巴克、EA等世界级企业设计过大型企业系统。 融资方面,慧工云曾于2018年10月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苏州工业园区领军创投领投。并计划于2019年Q1末启动下一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