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们急了!父母团聚移民遥遥无期,新西兰政府却扣了$300万申请费!
后花园新西兰房地产在线援引nzherald网站报道:
自2016年起,新西兰移民局就关闭了父母团聚移民大门,迄今为止,近6000人递交了EOI,但他们支付的申请费却迟迟没有退还,如今已累计近300万纽币。
新西兰移民局的移民经理Michael Carley在今天确认称,EOI的申请费为490纽币,如今共有5730位申请人支付了这笔费用,累计金额达280万纽币。
他说:“这些钱暂存在我们的备查账户中,它们包含了审批成本,并未产生利息。”
Carley表示:“现阶段政府正在考虑允许申请人撤回并发起退款申请。”
虽然移民局不会为撤销申请的人提供自动退款服务,但Carley表示,大家可以提交一份书面退款申请,如果情况允许的话,可以顺利拿回EOI申请费。
然而,由于父母团聚移民只是暂时关闭,所以尚不清楚有多少人想要撤回申请。
前段时间,超过6000人发起了签名请愿,希望政府能重开父母团聚移民大门,但移民局却迟迟没有表态。
移民部长Lees-Galloway的办公室发言人表示,由于政府正在认真考虑该项签证类别,所以现阶段他们不会发表任何评论。
上周,Lees-Galloway办公室发言人指出,去年年底,Lees-Galloway已经收到了很多相关建议,但需要提交内阁商议。
他说:“预计今年上半年就会有结果。”
另外,这位发言人还表示,在问题被提交到内阁以前,移民部长不会发表进一步的评论。
什么是父母团聚移民?
父母团聚移民是新西兰的一个签证类别,如果子女为新西兰公民,父母就可以申请这类签证来新西兰与子女团聚。然而,2016年的时候,时任移民部长Michael Woodhouse却宣布,由于移民局积压了大量待处理的EOI,所以他们暂时决定关闭这类签证。
据悉,2017年年底的时候,移民局曾公开表态,他们将于2018年6月对是否重开父母团聚移民发表声明,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音信,让已经递交了EOI的人感到心急如焚。
对此,Woodhouse(现为国家党移民政策发言人)曾公开批评Lees-Galloway,希望后者能尽快做出决定。
另外,前任移民部长Tuariki Delamere也试图游说政府,希望能永久关闭父母团聚移民大门。
David Barker是要求政府重开父母团聚移民的游说者之一,他说,早在去年12月初,他就给所有的国会议员发送过邮件,希望后者能支持自己的请愿。
他在信中写道:“时任和现任政府在做决定时,似乎忽略了一点——即这些申请人里有很多人已经年近黄昏,如今却迟迟无法和子女团聚,他们不知道未来的时光是否能够和心爱的人一起度过。”
据悉,截止到今年1月31日,这份请愿已经搜集到了6400份签名。
2016年,时任移民部长Michael Woodhouse关闭了父母团聚移民大门
Barker表示,他本人在15年前就获得了父母团聚移民签证,但自从递交了邮件以后,还没有收到过任何议员的回复。
他说,自2016年起,就有很多人处于焦急的等待中,而这种不确定已经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让他们在过去两年,而不是一两个月里备受煎熬。
真实案例:
由于政府的态度不明朗,很多移民都表达了自己的焦虑。
Inna Ershova从2008年开始起在新西兰定居,她原本为俄国公民,之前从事的职业是心理健康护士。她说,当她的宝宝出生后,她被迫辞去了工作。
Ershova告诉记者:“我之前从事的职业需要7天24小时轮班,因为我是单亲妈妈,自己带孩子忙不过来,所以辞去了工作。”
为了帮Ershova照顾孩子,Ershova的妈妈申请了父母团聚移民签证,但由于政府暂时关闭了这个通道,所以她迟迟无法来新西兰和Ershova团聚。
与此同时,Ershova却在领取福利金度日。
她说:“过去有工作的时候,我日子过得很宽裕,KiwiSaver里也有3万纽币的存款,还可以买房,为我的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如果我妈妈能来新西兰帮忙带孩子的话,我们的日子会比现在过得更好。”
Ershova表示,如果政府明确表态的话,她至少还可以和妈妈计划未来的生活,但现在却在无限期的等待中。
在NZME就职的数字洞察经理Yelena
Khalevina也有类似的遭遇。
Yelena Khalevina(左)和妈妈
Khalevina的母亲来自哈萨克斯坦,2016年4月的时候,为了来新西兰与女儿团聚,她递交了EOI,但后来看新闻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通道被暂时关闭了。
她说,父母团聚移民大门突然关闭,对她们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因为她们之前没有收到过任何警告,而关于Khalevina目前的EOI申请状况,移民局也没有给出解释。
Khalevina告诉记者:“这一切太令人沮丧了,我们现在什么都不能做。”
另外,虽然支付了EOI申请费,但自从签证通道被关闭以后,她们还没有收到过退款。
原文链接:https://www.nzherald.co.nz/nz/news/article.cfm?c_id=1&objectid=1219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