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神曲的浴火重生
有人说《野狼disco》是东北伤痕文学,身处这个90后都热衷怀旧的年代,不必否认,它已成为一首“神曲”。
有趣的是,我们在稍加整理近20年的各种“神曲”后发现,“神曲”始于东北,如今又回归于东北,在这个“闭环”之中,神曲们也跟随时代发生了新的变化。
网络神曲走过的20年
神曲启蒙期:2004年前
神曲的流行自然离不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最早的网络神曲恐怕就是雪村在2001年发行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相比于传统的港台金曲、流行音乐,《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词曲上都相对颠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网感”,帮网友们一起打开了新世纪网络流行曲的大门。
并不精致的嗓音和唱腔让《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受到草根网民的热爱,配上一个FLASH动画,它开始在各大BBS和网站中走红。当然,最受人熟知的是,它还作为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的片头,曲末一句“翠花,上酸菜”也成为了红极一时的流行语。
但在2004年前,被人记住的网络神曲似乎也只有《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那时互联网还处于一个相对粗糙的状态,音乐市场正被港台流行乐霸占着。
彩铃神曲期:2004-2008年
2004年起神曲迎来了真正的黄金时代。
2004年1月,歌手刀郎发布了那首红遍大街小巷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年后它被赵本山引用到春晚小品《功夫》台词中,可见其火爆程度,但这并不是神曲狂欢的最高潮。
从2005年起,神曲们开始形成了相对一致的主题风格,那就是颓废的都市感、小三与出轨、网恋与失恋,各种名不见经传的草根歌手在网络及大街小巷中走红。
当然也有一批不走都市苦情路线的歌曲,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在2005年4月发布,以其“中国风”吸引了众多中老年粉丝,花儿乐队于2005年7月发布的《嘻唰唰》开始在年轻人中洗脑传唱,而龚琳娜演唱相对另类的《忐忑》也取得了一定热度。
网络神曲在2004-2006年迎来高潮,但在2007-2008相对沉寂,彩铃毕竟将慢慢成为过去时,而移动互联网又还未兴盛,拯救神曲的只有广场舞大妈了。
广场舞神曲期:2009-2014年
2005年开始的创文创卫活动,以及北京奥运会全民健身热潮让大妈们走出家门,各大城市广场、小区广场开始逐渐兴起一种叫“广场舞”的神奇活动。08年奥运会之后,广场舞已经成为中老年女性最喜爱的社区活动,也成为她们的日常社交场景。
除了前几年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外,2009年8月慕容晓晓发行《爱情买卖》、2011年王麟发行的《伤不起》已经开始广泛被用做广场舞伴奏,但最具标志性意义的还是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
《最炫民族风》发行于2009年5月,但在2012年上半年才开始走红。正因为广场舞的使用场景,让这个时期的神曲摆脱了“小三与出轨”的主题,而更偏向中国风、励志、正能量等大众都能接受的内容,其中以凤凰传奇为代表的“西北豪迈风”备受中老年大妈们热爱。
这个时期的神曲还有2010年旭日阳刚翻唱的《春天里》,2011年11月筷子兄弟发布的《老男孩》、2012年鸟叔发布的《江南style》、2014年5月筷子兄弟发布的《小苹果》。
广场舞的兴起让神曲从线上网络渗透到了每个住宅小区,背后是都市银发人群的广场舞社交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神曲已经有意识地在重视编舞,比如《小苹果》的编舞就是《江南style》“骑马舞”团队创作的。
神曲被广场舞“大妈化”之后,年轻人的神曲不再常见,但一些小众领域、亚文化的兴起,让神曲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来。
过渡神曲期:2015-2016年
这个时期的神曲并不太多,但都相对另类洗脑,它们通常在小众圈子发酵,最终实现破圈传播进入大众视野。
早在2012年11月,网络上就因一首《我的滑板鞋》而狂欢,没过多久,其歌手庞麦郎摇身一变成为“歌手”并流窜在各大livehouse开始他的旧金属巡演。
这其中的日子里还有2016年7月彩虹合唱团的《感觉身体被掏空》,通过歌曲说出了社畜的心声;2016年8月越洋而来的PICO太郎带来的一首《PPAP》。
其实不难发现,这个时期的神曲变得更加洗脑化了,歌曲创作的成分正在降低,而另类、鬼畜的成分正在增加,也正因为太过“另类”,它们极少成为街头小巷商铺老板以及广场舞大妈们的标的物。不过没关系,短视频的时代不远了。
短视频神曲期:2017年后
2016年之后,移动互联网的内容消费正迎来一场巨变,短视频的兴起让网络神曲几乎都出自抖音、快手两大平台,如今翻开各大音乐排行榜榜单,必然会有几首抖音神曲挤进前十。
2017年6月,短视频把大壮的一首《我们不一样》推上了年度热榜,江湖味的歌词及唱法让这首歌披上了正能量、励志的外衣;随后11月,萧全的一首《海草舞》搭配舞蹈席卷整个抖音。到了2018年具有代表性的短视频神曲还有4月被冯提莫翻唱的《学猫叫》,6月醒脑的《隔壁泰山》。
短视频捧红的神曲实在太多,由于抖音等平台的内容调性,这些神曲的风格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撒娇卖萌型,如《佛系少女》;第二类是青春情歌,如《纸短情长》;第三类属于电音舞曲,如《我怎么这么好看》。
就连在综艺中火起来的歌曲,若没有短视频平台的放大助推,也绝对无法成为一代神曲,就比如文章开头所说的那首《野狼disco》。
关于网络神曲的一些发现
互联网神曲的历史已有近20年,神曲也在时代推进的过程中发生种种变化。
1、更多年轻人爱上了神曲
神曲的受众正在一步一步扩大,从最早期的白领群体,到一二线城市的都市男女,再到中老年的广场舞大妈,如今扩张到了热爱短视频的年轻人。
不难发现,如今年轻人的娱乐文化有相当部分来自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而音乐审美也正在被短视频塑造。90后群体的流行音乐偏好集中在周杰伦为代表的那一批港台明星中,但今天的年轻人的音乐趣味正在向神曲靠拢。
2、神曲与流行曲在相互竞争
尽管网络神曲与“正规”流行乐的受众人群未必相同,但它们事实上都在争夺同一个音乐榜单,也就意味着这是一场注意力的争夺战。
从上面的对神曲的简单梳理也能大致发现,神曲与“正规”流行乐也大致呈现此起彼伏的状态,千禧年初港台流行乐的兴起,到前几年综艺流行乐的兴起,都是网络神曲相对低迷的时期。
3、神曲擅长高频打低频
神曲的流行除了歌曲本身特质之外,往往是因为率先抢占高频场景,而在这些高频场景中,神曲往往不会被完整播放,只需要曝光副歌部分即可。
早年间的神曲霸占了手机彩铃这一通讯高频场景,后来霸占了每晚你家小区的广场舞音响,今天则是抢占了让人停不下来的短视频。通过高频场景的密集曝光,强化了神曲的马太效应,神曲也就不断被更多人所知。
4、神曲本身也在变短变鬼畜
不难发现,网络神曲本身曲长也在不断变短,因为对于神曲而言,副歌之外的部分或许都并不太重要,大家记忆度最高的永远就是副歌那几秒,现在不少生长于短视频平台的神曲们,曲长也只有1-2分钟而已。
神曲内容也在变得鬼畜化,高强度地重复关键词及关键旋律,符合短视频的内容特质,让人停不下来。其实不光是神曲,连线上舞蹈也在变短变鬼畜。
到底什么才是网络神曲?
神曲自然少不了魔性洗脑的旋律,但除此之外,还有些其他东西能够帮助神曲进一步扩散传播。
1、大众化的主题
聚焦于小情小爱的歌曲就算能在抖音上火爆,但也不太可能成为全民级的网络神曲了,大多只是昙花一现。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这类都市情感类主题很难打动广场舞大妈的心,而她们才是家家户户的神曲宣传员。
大妈们喜欢的是正能量与中国风,如果能辅助通俗的豪迈西北唱腔,效果会更好,就算要走婉约风,也可以参考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
2、情景化的副歌歌词
神曲的副歌歌词大多包含“我”、“你”、“我们”之类的主语词,这样比较好在表演上进行代入及互动,比如“我是你的小苹果”、“跟我左手一起画个龙”、“我们不一样”、“我怎么这么好看”、“一人我饮酒醉”等等。但歌词的逻辑性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只要听上去是个正确的句子就行。
3、最好能直接喊
4、来一波借势
直接借助现成素材进行二次创作的神曲往往省去了用户教育成本,流传时间相对较长,比如说鬼畜雷军的《Are You OK?》、鬼畜赵本山的《念诗之王》、直接用现成曲子改编的《一人我饮酒醉》。而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对某首冷门歌曲的翻唱也能直接将其转变为神曲,根本不用费力进行词曲创作,比如《触电》(爱的魔力转圈圈)。
5、可以搭配舞蹈
如前面所说,歌曲需要搭配舞蹈才能在短视频平台引来模仿,也能在广场舞上一展身手,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副歌部分可以直接适配目前主流短视频舞蹈(参考《买条街》舞蹈),这样就不用再费劲编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