ન્યુ ઝીલૅન્ડ
Gujarati
શેર

八年了,印度的变与不变

财经લેખક: 魏佩琳@36氪出海
八年了,印度的变与不变
સારાંશ两周前,我出差印度班加罗尔一周。和在中国时我们见外国友人一样,印度同事打招呼第一个问题通常也是“你以前来过印度吗?”。
hougarden

两周前,我出差印度班加罗尔一周。和在中国时我们见外国友人一样,印度同事打招呼第一个问题通常也是“你以前来过印度吗?”。虽然只是客套寒暄,可是当他们听到我 say Yes ,就会惊奇里带着些兴趣。同样一起出差的同事得知我之前来过印度,神情里也会颇有几分意外。

然后紧接着第二个问题:“你这次来,觉得有啥印度变化吗”?

被数次问到后,在回来飞机上,我不由地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虽然这次形色匆匆,五天时间大部分是在公司里开会。但在有限几次外出里,我感受到三方面变化:

hougarden

<图1 - 八年前的印度签证,现在都是电子签>

城市化进程明显

八年前,市区里主要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而且是那种挤得满满当当,上下客车厢门敞开。站在靠近车厢门时,你需要紧紧抓住拉手,以防一个急转弯被巴士甩下车。而这次,城市里公交车明显新而且不再会大门敞开。更多的私人汽车和摩托车跑在街上。每到晚高峰,拥挤程度接近国内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甚至在晚上11点,马路上仍旧车水马龙,十分热闹。

hougarden

<图2-夜晚的车水马龙>

在印度同事热心安排下,我们也体验了一把地铁。班加罗尔有两条地铁路线,呈 X 型。晚高峰期间车厢约七八成满,但是在 X 型中心换乘站,队伍长长,也需要费劲挤上车。地铁非常干净,运行也很平稳。票价最低是15卢比(人民币1元约等于10卢比),最高票价约为60卢比。

hougarden

<图3-地铁的入站口>

最后注意到商业街沿路也比较干净,不再有成堆废弃垃圾。在国内垃圾分类沸沸扬扬的同时,这边无论是公司里垃圾箱,还是路边垃圾桶,都已经在分干垃圾和湿垃圾。

hougarden

<图4– 街头垃圾桶也做垃圾分类>

印度本土消费品牌的崛起

八年前,那时逛街记忆犹新很多是外来品牌,例如那时我意外发现一个店叫 LUSH ,回到酒店 Google 才得知其是在英国和 The Body Shop 齐名的洗护美妆品牌,但是材料会更天然和环保。这个品牌后来2013年开始在国内火起来。另外当时看到很多服装品牌和国内类似,H&M ,Levis 等等。而这次,我在逛街时,满大街都是印度本土近几年崛起的品牌。

hougarden

<图5– WildCraft,孟买的户外装备制造商,2018年宣称完成4000万美元融资>

hougarden

<图6 – AllenSolly,第一眼以为是国内的羊角巷奶茶店。班加罗尔的本土服装品牌,创建于1993年>

hougarden

<图7– Wonderchef,孟买的厨房电器和厨具初创公司,2018年宣称完成1000万美元融资>

hougarden

<图8– Zudio,塔塔集团下的平价服装连锁店,已有数百家>

hougarden

<图9– Titian, 也是塔塔集团下的手表品牌,印度本土年轻人以拥有一块Titian为荣>

hougarden

<图10– Lenskart.com,位于新德里的眼镜在线零售商,线上起家,延展到线下实体店>

在国内,服饰流行趋势明显是跟着欧美或日韩走,很少见到带有中国传统设计和风格的服装。曾经淘宝上主打民族风的女装品牌“裂帛”我从未见身边人穿过,而开在新天地等一线购物场所的“上海滩”里面也顾客寥寥。但是在班加罗尔这条靠近 MG Road 中心区域的购物街上,就有数家印度本土原创服装品牌,家居,户外等品牌。最后一天我们去了一家 Fabindia 品牌旗舰店,印度同事自己也非常喜爱。

hougarden

<图11 – Fabindia, 印度小清新。名字为“Fabric”(纺织品)和“India”(印度)的缩写, 2012年LVMH投资其8%股份>

hougarden

<图12– Fabindia二楼的服装和包包,颇有民族风>

hougarden

<图13– Fabindia一楼的家居陈列,颇有宜家范>

曾经读到过一句话,文明的过程就是西化的过程。联想到我们祖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从而国力大大增强,这句话似乎也对。但是我们在发展同时,许多民族文化和审美却在渐渐地丢失。那么问题是,与印度如此固执地保留他们自己传统相比,我们是应该感到遗憾和惋惜?还是因我们的成就觉得这些都是发展中需要付出的代价呢?

城市安检的严格

记忆犹新,八年前刚到德里机场,见到警察居然都是持步枪和冲锋枪巡逻。当然市区里很少看到安检。这次却有点意外城市里各种严格安检。每次出租车驶入酒店时,酒店保安都会事先拦下例行检查。一般是检查后备箱,但是高星级酒店还会额外打开汽车前部引擎盖,以及配备警犬。无论是进办公楼,购物中心还是酒店,饭店,行李都需要过X光机,同时接受贴身检查。这种检查设备,安检人员都是由商业场所自行承担开支。

聊天时我曾问及印度同事对这种不厌其烦安检的看法。在他看来,因为之前多次恐怖袭击事件。外界敌对势力例如北部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以及国内各种宗教和种族之间的斗争,这种安检很有必要。

路上看一本书,讲到印度在历史上就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所谓印度,其实只是南亚次大陆的一个简称。现在的印度有很多邦构成,但是仍然是弱中央,强地方的一种政权管理模式。历史上因为有近千年穆斯林统治,加上1947年印巴分治遗留问题,印度教和穆斯林激烈冲突不断。

我深深感叹,民族,种性,宗教,语言,家族政治... ...所有维度相乘,使得如今的印度复杂度呈几何倍数的增长。虽然印度这些年经济发展比较快,但历史的基因决定未来的走向。我认为印度的发展最终还是结构性优化,而不是总体性颠覆。

谈完变化,我觉得也可以聊聊什么没有变化。

首先是印度人浓浓的社交文化。八年前,每天下午都有个下午茶时间,醇香烧煮出来的印度红茶加上奶,配上几块薄饼,三三两两印度同事就会扎堆天南地北地 talk 。这次有两个晚上, 开完会,印度同事说一起去吃饭,结果去的是酒吧。饥肠辘辘,先上酒,喝一杯聊起来再说。8点钟左右,酒吧上座率已经接近八成。也许对印度人来说,晚饭,喝酒,聊天,是一件事情。

正因为印度人爱社交爱沟通,所以在中国互联网出海浪潮里, 聊天,交友,视频之类的社交 app 发展极为迅猛,而交易为主导的电商 app 却举步维艰。

hougarden

<图14– 夜晚当地的酒吧>

hougarden

<图15– 当地一家著名素食店摆盘,但是装满各种糊糊后就没那么好看>

hougarden

<图16– 餐厅里各种锅碗瓢盆的装饰背景墙>

第二个不变,我想了想,可能是国人对印度的印象。来印度前,同事们都是一种担心,谨慎的心态。安全,食物卫生都是不断提及的话题。一位男同事是半夜三点到机场然后在机场打出租车去酒店。一路上,他会一直用百度地图看司机是不是在沿着正确路线开车。另一位女同事,为路上在一起有个照应,特地把去程的机票改签。我会跟他们说,印度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很多都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宣传也夸大了。出行中只要和去其他地方一样,常规注意就行,新闻报道里多数的问题还是自己作死的。

和意料中一样,最后,当他们离开印度时,都会感叹说,哎呀,印度比想象的好很多啊,干净也安全,就是不太习惯经常吃咖喱。我心中窃笑。然而当我们回到公司时,很多同事聊天时还会问那些令人担心的问题我们是怎么克服的。甚至有次电梯里,我还被好奇地问到,去印度前需要打哪些疫苗?

hougarden

<图17– 俯瞰班加罗尔>

可能和定居在印度的中国人非常少有关(有数据统计在孟买只有区区数百人),对绝大多数国人来说,印度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国家。印度旅游局也把“ Incredible India ” (不可思议的印度) 作为其向世界宣传的口号。于是平时我们谈及印度,都会有点退避三舍的感觉。但是这个世界毕竟还是正态分布,绝大多数事情,不会那么好,但也没你想象得那么糟。相信这个道理,随遇而安,人生会少许多烦恼,也会多些乐趣。

最后附上一张我此行拍摄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夜晚下我司(亚马逊)班加罗尔 Office 的大楼。宽广的圆弧形造型,明亮且虚化的光影,在深夜里漆黑天空背景衬托下,有种星球大战指挥部般的即视感。(原谅我总是喜欢想象)。此行拍摄均为小米 6X 手机,带了个尼康单反和两个定焦镜头,没有机会用一秒钟。

hougarden

<图18– 夜晚下亚马逊班加罗尔Office大楼>

hougarden

hougarden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