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ager

原来,真有苗条的橘猫!

转载auteur: 科学松鼠会
原来,真有苗条的橘猫!
résumé在帝国南部边境、如今的格鲁吉亚地区,古尔登施塔特观察到了一种“有着黑色耳毛”的猫科动物,并命名为chaus。这,就是丛林猫
hougarden

公元1768年,在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支持下,德裔探险家约翰·安东·古尔登施塔特开始了对俄国南方的考察。在帝国南部边境、如今的格鲁吉亚地区,古尔登施塔特观察到了一种“有着黑色耳毛”的猫科动物,并命名为chaus。这,就是丛林猫Felis chaus

hougarden

暗中观察。| 图片来源:TristanOakesPhotography / flickr

我不是猞猁的近亲哦

虽然耳尖也长着黑色的耳毛,但丛林猫和猞猁只算得上远亲

丛林猫的外表应该还是很难和猞猁弄混的:苗条的身材,两米八的大长腿,瓜子脸,竖起的大耳朵,白色的嘴和粉红的小鼻头,无论怎么看都透着一股网红的气质。

hougarden

有多少人进来是为了吸猫的?满足你们——献上丛林猫小朋友。| 图片来源:Gerard Lacz / FLPA

幼年的丛林猫身上会有条纹;而成年丛林猫的躯干通常是近乎单一的黄褐色,前腿内侧和后腿上有或轻或重的黑色条纹,一条不长但毛茸茸的尾巴上也有黑色的环。

hougarden

带着幼崽的丛林猫妈妈。| 图片来源:Niranjan Sant / indianaturewatch.net

丛林猫却不呆在丛林

对丛林猫的首次科学观察,也就是开头说到的古尔登施塔特的科考,差不多是发生在这个物种分布范围的北部边界上,也就是大高加索山脉—里海这一线。在南方,丛林猫的疆域西起尼罗河下游,在近东、中东和中亚南部形成片段分布。再往东,丛林猫占据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并一直延伸到中南半岛和中国西南山地地区。

“丛林猫”这个译自英语的俗名很可能来源于什么误会。广大的分布范围表明,丛林猫就像它的北方邻居欧亚猞猁一样,是个能适应各种生境的强大物种,但在典型的热带“丛林”(jungle)里就偏偏没有分布。它们偏爱的是各种临近水源的湿地环境,最好还有些密生的灌丛或杂草来掩护自己的行动

hougarden

草丛中的丛林猫。| 图片来源:J. Tiwari / catsg.org

hougarden

其实并没有在森林中分布;仍旧是在草丛中。| 图片来源:Jurgen & Chiristine Sohns / Animals Animals

除了沼泽,丛林猫还能适应很多环境:半干旱地区的河床、荒漠里的绿洲、草原、落叶林,甚至在各种灌溉充足的农田和林场里,它们也过得很好——关键似乎是要有水而且不是很冷。丛林猫通常生活在海拔较低的地区,但也可以分布到海拔2400米的喜马拉雅山麓。

hougarden

正在过马路的丛林猫。| 图片来源:S.Rai / catsg.org

hougarden

竖起耳朵表示警觉的丛林猫。| 图片来源:Krupaker Senani

不挑食的它适应性好

生活环境多样的丛林猫自然是个多面手。它们会爬树,也很喜欢游泳。其食谱非常广泛,以啮齿类为主,也可以靠超强的弹跳像狞猫一样捉鸟,或者扑进水里捉鱼,它们对两栖类和爬行类也来者不拒。在寒冷的分布区域北部,丛林猫会在冬天没有封冻的湿地中搜索受伤或是虚弱的水鸟,而在印度,丛林猫还会偷吃大猫猎杀的猎物尸体。

hougarden

潜行的丛林猫。| 图片来源:L. Shyamal / wikimedia

hougarden

对,丛林猫就是这么爱水,这动作难度系数怎么着也得有4.0。| 图片来源:Theo Allofs / Biosphoto

在很久很久以前,见多识广不挑食的丛林猫可能就已经活动在人类周围了。虽然没有迹象表明它们曾被驯化,但曾发现在埃及出土的猫木乃伊中有一部分其实是丛林猫。在猫神的形象里,是否也有丛林猫的影子呢?

hougarden

John Reinhard Weguelin (1886)所绘制的《埃及猫的葬礼》The Obsequies of an Egyptian Cat,祭坛上可以看到死去猫咪的木乃伊,猫首人身的女神像(也许是Bastet)看守着墓穴的入口。

今天,丛林猫仍是南亚地区最常见的野生猫科物种,在IUCN红色名单里也属于“无危”级别

hougarden

远离人类的你们也许能更自由而快乐地生活。| 图片来源:Sanjana Srinivasan / flickr

hougarden

排版:Ruiying

题图来源:Gerard Lacz / FLPA

文章来源: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物种日历”,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