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ager

2019 WISE × 新职业教育创新峰会

生活auteur: 静婷
2019 WISE × 新职业教育创新峰会
résumé各位上午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产学融合2.0 新职业教育驱动力》。

hougarden

各位上午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产学融合2.0 新职业教育驱动力》。

听过我报告的嘉宾会知道,这两年我一直讲慧科的模式是产学融合2.0,今天我会讲一下慧科秉承什么样的思路做产学融合,来赋能今天的高等教育、赋能学生和教师,把学生培养成可以适应产业的发展、到了企业能马上发挥价值的人才,而不是毕业后还要做半年、一年的培训。

慧科在搭建中国最大的教育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包括学历内和学历外,即使学生走向职场也可以接受终身教育。 我们一直致力于构建这样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友商,一起加入到这个环境去赋能人才培养。

hougarden

这张图是一张热词图,里面是教育部及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一些新措施的热词。大家关注的政策像“职教20条”是国务院第一次对职业教育发布实施方案,这个政策力度是空前的,后续的措施跟进非常快,例如高职扩招100万,包括新型农民、退伍军人,升级产业工人,后续国务院、发改委、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都在跟进,所以这一轮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措施是空前的。

我经常对媒体说,我定义今年叫做新职业教育的元年,不光是“职教 20 条”,过去两年教育部围绕职业教育、本科教育有关的政策上都写了,包括“双高计划”,包括“学分银行”,包括《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大规划。大家开始研究上课为什么很无趣、怎么把“水课”变成“金课”。但“金课”的打造不光是停留在本科教育,还要在职业教育领域考虑如何打造“金课”。现在学校都在讲怎样去打造“金课”,“金课”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等,包括社会实践的五种“金课”的打造。

此外,像“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今年特别设立了职教赛,给上千所高职、中职院校开辟的一个赛道,让更多的职业院校学生在创新创业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价值。这都是我说的过去两三年围绕职业教育的一些新的措施、举措和方案。

大背景我一直在讲,过去30年全球经济增长新科技是主要的推动引擎之一。新科技不仅包括信息技术、互联网,还包括新能源、生物科技、新材料。只是信息科技和互联网大家感受得更真切,包括马上要部署的 5G,这一轮的经济增长背后的推动力最主要是新科技。新科技融入传统行业,产生很多新业态、新范式、新场景。这些新场景、新范式、新业态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新变化。这些变化与今天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已经产生了一个“gap”,这个“gap”由谁来填呢?体制内已经尽力做得很好,但是今天行业走在前面,“gap”越来越大,所以需要体制外的,像慧科、三节课这样的公司一起努力,体制内外结合、产学融合起来,填补“gap”。让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让他们的知识、技能结构能够适应将来的新业态、新场景、新范式。这是我讲的,我们的教育需要变成新的教育。

新科技推动下的新经济,需要新人才,呼唤新的教育。到底新教育对人才需求是什么样呢?新人才的驱动力我总结成“5I”。

行业引领是产教融合要出现新的范式,是从对接到协同。今天可以看到很多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各类产业里面兴起。比如人工智能,今天讲中国BAT、美国谷歌、facebook、亚马逊他们都在部署人工智能,有最新的案例和实践、成果,甚至在学术上有最新的专利。在新科技、新场景方面,行业走在了学校前面,所以发生了产教脱节。

这里面巨大的空间需要学校端、产业端进行融合,让产业更加积极介入到教育前端,让人才培养可以跟上产业。原来职业教育一直讲对接,而今天我们需要的不止是对接,而是协同。协同跟对接不一样。协同是在更大的生态圈里面,在人才培养链条里面是多方的协同工作,而不是原来的点对点对接。这也是产学融合2.0的核心思路之一。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我们需要新的路径:从原来的离散变成连续性的培养。

举一个例子,慧科是2010年成立的,我们在学校开始做互联网营销专业,大家想想八九年前中国的互联网什么环境,当时微博还没有完全兴起。当时企业做市场营销,最主要的方法在百度上做搜索引擎优化,但已经非常领先了。所以我们从传统营销过渡到互联网营销,当时很多学校没有这样的专业,我们第一次在北航开出了互联网营销这个专业。再过两年以后微博兴起了,营销路径和方式发生变化了,所以我的课程里面要加入微博。再过两三年微信兴起,营销场景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服务号、公众号各种方式,微信又变成了主战场,这时候互联网课程要把微信加进去。再到去年,产生了短视频等自媒体新的矩阵,互联网营销又需要更大的迭代。

今天我们叫新媒体营销和自媒体营销。过去八年从互联网营销到自媒体营销,大的迭代做了六七次。但是今天大家回到学校,课程更新非常慢,周期可能是两年或者四年,即使是两年也是慢的,因为今天行业迭代速度特别快。我们现在已经跟很多公司达成了合作,比如如涵,上个月刚在纳斯达克上市,和我们一起做了新媒体营销的课程体系,带到学校。所以迭代变快,倒逼今天的人才方案需要新的方案。

学科的专业从分化进化到“整合式”。今天应该是面向场景培养人才的技能和知识结构,而不是原来单独的学科,很多新场景需要多学科合作,所以这里面倒逼整个学科甚至课程体系的进化。慧科有很多科技、创新创业课程,还有跟这个领域相关的分支课程,会融入到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所以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内涵都在发生变化。教育部这两年新的学科审批速度越来越快。申报新专业的学校也非常多。可以看到今天学科的发展,已经从原来的分散、分离到今天重视内涵、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原来高等院校一直在培养计算思维,但未来在工作场景中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要和机器人一起做事,就是人机如何协同而不是竞争的关系。近两年教育部开始说小学要设人工智能课程,其实在培养下一代如何很恰当地使用技术,使用机器人智能。

前年我们发布了一个新词叫机器商,它不同于智商和情商,机器商就是如何人机一起有效完成任务。今天我儿子小学初一,用百度的各种方式,用机器智能进行学习。所以怎么利用机器智能的方式,跟它一起学习,这无论是小学、中学和大学,和将来的职场,都需要这样的能力。这是人才素养的新内涵。

今天,不光是知识无国界,生产场景、服务交付场景,基本上都会是跨国的协作。虽然有些人想打破跨国协作生态,但整个全球的分工协作一定是大势所趋。所以要在学生阶段就建立全球视野,既要有本地化思维,也要有全球思维。

新的产学融合系统不止有高校和企业,还多了一个玩家叫核心平台。多了一个玩家效率变低了?不是的。有了平台,使产学融合更加高效,效率更高,平台可以把企业最好的资源,包括数据、案例、最佳实践、工程师、科学家包装进行研发,变成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今天慧科正在做这样的工作,我们和阿里云一直在做,阿里云很多非常好的资源我把它变成课程资源和人才培养体系,变成高等院校听得懂的话术,变成可以实施的路径,这个平台在发挥这个作用。从学校来讲不需要找很多高端资源,它和平台合作,有很多头部企业在平台上。通过这个系统,大家可以有更多的双方协作。

总结来看,这个平台有5个功能和8个特点

hougarden

双边到多边、独立到交叉

这是慧科构建的框架,怎么赋能,如何培养新的新工科和新商科的人才,到中间如何实施培养的环节是什么,这八个步骤形成了人才培养的闭环。

hougarden

上面的一些是慧科的平台,最下面一行是慧科搭建的生态,生态里面不但有行业,还有内容、师资和资本。去年我们在教育部会议上发起成立中国第一支面向高等教育新工科基金,10亿人民币。这个基金会触动体制内的混改,包括民办学校的收购、支持教育部人工智能的发展计划等。通过资本的力量,把一些事情做得更加有效。N124体系,N种新能力,不光有新工科,还有新商科。一个新范式,两个新方法,四个元素,这是慧科现在做的事情。

hougarden

具体来看,慧科扮演着核心平台桥梁的角色。我们把右端中国各行业的头部企业,比如金融科技、自媒体等等,这些头部行业的所有元素进行整合、加工、教研,把它输送到左边中国 2000 多所本科高职院校,做各级产学共建。今天有上千所院校和我们合作。

所以慧科的核心能力在于,把产业的资源整合给高校。我们自己把自己定义成一个人才科技公司,叫Talentech,一个是用新的科技培养人才,更多是让人才掌握新的科技。所以我们一直把慧科定义为人才培养公司。

我们也需要有一些研发,从慧科研究院角度来讲,过去每年都会发布五个对科技教育融合趋势的前瞻。可以看到从2014年到2018年,我们做了五个主题。从2014年重新定义学习,到2015年整合多样化,2016年学习工程,2017年新教育,去年的学习升级。这里面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也有很多事情慧科正在做,也有很多事情将来两到三年会发生,比如2014年的市场力,聂教授讲了我很有体会:体制内不要想会主动变革,包括慕课,当时美国这样的环境也需要体制外来推动高校对慕课的采纳,接受线上教育。

hougarden

我们在2014年已经看到,怎样用市场力量推动教育的转型。在过去五年我们看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包括国务院教育部也非常鼓励产教融合,让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从国家为主体办学逐渐过渡到多主体联合办学。

最后表达一下慧科作为人才科技公司,愿意跟很多企业进行合作,我们的口号是只为赋能人才,把职业教育人才、高等教育人才,真正能够跟行业和科技发展趋势做到对接,所以欢迎在座的各位,能跟慧科合作,去把中国的教育生态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