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ager

这场大火对巴黎来说不是毁灭,而是涅槃重生

转载auteur: 说姐
这场大火对巴黎来说不是毁灭,而是涅槃重生
résumé这场大火对巴黎来说不是毁灭,而是涅槃重生

坍塌与重建

很遗憾,在这场灾难性的大火来临之前,我没能亲自去往巴黎圣母院打卡。

和很多人一样,我是从新闻视频里,看到它那标志性的哥特式塔尖如何在熊熊的烈火里一点点摇坠、坍塌。

hougarden

有媒体拍下,在塔尖轰然倒塌的那一刻,很多站在塞纳河旁目睹这一过程的路人难过地掩面而泣。

hougarden

图片来源daily mail

他们的悲伤不难理解。

就像有网友评价“没有巴黎圣母院的巴黎,还会是原来那个巴黎吗”?

纵然,巴黎有很多模样精美的哥特式教堂,但巴黎圣母院之于这座城市的意义是任何花费高昂的建筑所无法比拟的,它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法国人共同的精神支撑。

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为“我们的女士”,这位女士指的正是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

的确,这座教堂在法国人心中犹如母亲一样的存在。800年的风风雨雨,这位命运波折的母亲,曾亲眼见证路易十一时期荒谬愚昧的宗教压迫,挺过了巴黎公社的纵火,也逃过了希特勒时期野蛮的战火铁蹄,最终以极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地屹立于城市中央,堪称一个世纪性的奇迹

而如今,这位母亲,在“击退”了一切危机和磨难后,却在这个和平的年代轰然倒塌,怎让人不难过?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座哥特式教堂一直看守着巴黎,她的钟声伴随巴黎不同时代的悲和喜。”

这是一场关于巴黎历史与文明的坍塌与毁灭。

hougarden

图片来源daily mail

也许是上帝听到了这座城市的哭泣,庆幸的是,这场大火只是烧掉了圣母院三分之二的屋顶,圣母院的主体结构被500多名消防员们抢救了下来。

hougarden

图片来源daily mail

更值得庆幸的是,得益于这个时代科技的发展,早在2015年,一位叫安德鲁·塔隆的艺术历史学家就利用激光扫描,精确地记录下了圣母院的全貌。

hougarden

图片来源《国家地理》

这一工程过程繁琐、耗时数年。总而言之,数字版的“巴黎圣母院”仍将精确地留存在人类世界,而通过这一数据留存,重建巴黎圣母院将成为可能。

hougarden

图片来源《国家地理》

至于重建时间,根据旅法华人朋友对每日经济新闻的翻译口述,预计需要8-10年时间。

关于巴黎圣母院的焚毁与重建,我很喜欢朋友今天所说的一句话:“巴黎这座城市,是tossed but not sunk,它坍塌之后不是毁灭而是重生。”

事实上,在雨果生活的那个时期,它差点被当局直接拆毁,但得益于雨果斐然世界的名著《巴黎圣母院》,才赋予了这座教堂浪漫的色彩及划时代的意义。

在19世纪80年代,人们在这部小说的感召力下,纷纷自发请愿、筹款,修复和重建彼时已满目疮痍的圣母院。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是雨果拯救了巴黎圣母院,同时巴黎圣母院亦成就了雨果。

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无论是雨果笔下的巴黎,还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亦或是拿破仑时期的巴黎,它们都被纷纷镶嵌在这座教堂的一砖一瓦里,与这座城市血脉相连。

而对今天很多生活于此的人来说,巴黎是他们上下班路上总会看到的石头钟楼和尖塔,是他们每周日去礼拜时的风琴声透过花窗照进来的阳光,是他们推开窗就能看到的灰蓝色屋顶和轻盈的哥特式骨架。

昨日大火发生,是让所有人遗憾的事情,但同时历史也会在这一天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次火灾不会是一种断裂,而是绵延中的一种起伏。”

十年后,巴黎圣母院会承载着更厚重的历史,再次与我们相见!

hougarden

图片来源:Google

守护的力量

同时,这场大火也烧出了一些人内心的荒芜与浅视。譬如那些叫嚣烧得好的人,譬如那些拿圆明园对比,幸灾乐祸的人,这些人的冷漠、狭隘让我们难过、无力。

hougarden

这些人,囿于自己的眼界、受教育的水平而高举看似自认为正义的大旗,任情感里仇恨的阀门决堤。殊不懂“任何承载着美与希望的东西,都应该得到珍惜和尊重”这个道理。

但庆幸的是,这些人并不是主流。

更主流的是,还有更多人,不分国界、年纪、性别、肤色,他们以自己善意、温暖的方式,为巴黎祈福。

譬如大火燃烧时,现场目击者,无论男女老少,纷纷下跪唱赞美诗为之祈祷,他们的表情虔诚,歌声坚定有力。

hougarden

图片来源daily mail

譬如,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在火灾核心温度高达1000度的烈火中,义无反顾冲向火海的消防员们。

hougarden

图片来源daily mail

又譬如,灾难发生后,有手握资产和话语权的大亨(开云集团董事长)立刻承诺捐款1亿欧元用于重建巴黎圣母院,当然还有更多的普通百姓也准备掏出自己的钱包,为重建圣母院献出绵薄之力,相信这些人中不止有法国人

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守护着巴黎,守护着这座城市的精神支柱,守护着他们文明、信仰,守护着他们心中那个心地善良的“敲钟怪人”卡西莫多的居住地。

无论他们各自守护的是什么,这种同结一心的力量才是最打动人的。

hougarden

图片来源 Google

我们讨论大火时,到底讨论着什么?

与巴黎隔海相望的中国,“巴黎失火”也俨然成了现象级新闻,去过巴黎的以及没去过巴黎的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感叹、遗憾。

去过巴黎的,揪心于曾经与圣母院的记忆被大火付之一炬;没去过的,遗憾在大火来临之前,没来得及看它一眼。

为圣母院的焚毁难过,是对任何“毁灭”本能的悲伤之外,另一种对人类文明的哀悼和惋惜,如果你我都有这种共情能力,相信这个世界不会糟糕到哪里去。

hougarden

图片来源 Google

还有很多人,在朋友圈里,纷纷写下那句“卡西莫多失去了心爱的姑娘,终究也失去了他心爱的钟楼”,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

诚然,他们当中有些人并不曾读过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但教堂的坍塌,仿佛唤醒了他们身体里某种沉睡东西。

他们从坍塌的古建筑里看到了自己的曾经的迂回、遗憾,他们以此警醒自己,想做的事要及时行动、要珍惜眼前人,不然,“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有些人在缅怀;有些人在祭奠;还有些人通过这场灾难,听到了蛰伏于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心声,他们通过转发、发声,向外界传递着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

但最重要的是,这场大火对巴黎来说不是毁灭而是涅槃重生,卡西莫多也并未失去他心爱的姑娘,更没失去他心爱的钟楼;

最后,以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总结:“香榭丽舍大道上的橱窗,模样精美,传达着来自世界最前沿的时尚理念,但它不是巴黎;静静流淌的塞纳河,无言目睹历史的变迁,它也不是巴黎;大大小小,遍布街头的咖啡屋,清香中带着法国式的闲适、温馨与浪漫,它亦不是巴黎。巴黎,是圣母院不朽的钟声。”

十年后,期待与你的再次重逢——Notre Dame

作者: Coral,精英说首席内容官,一个致力于终生码字的情绪写手。

参考资料:

人物 巴黎被斩首:只要还有气息,就有希望

每日人物 巴黎圣母院烧了,但卡西莫多还有家

大数据文摘巴黎不哭!十亿数据精准扫描,帮卡西莫多重新找回他的玫瑰花窗

看理想 我们此前从未想过,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

观察者网 有人捐1亿欧元重建巴黎圣母院,再见许是10年后

豆瓣 黎盼 巴黎圣母院的钟声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