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rtir

如何用1000天,从程序员成为畅销书作者?

生活autor: 插座学院
如何用1000天,从程序员成为畅销书作者?
resumen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插座学院”(ID:chazuomba),作者插座学院,经授权发……

现在网络上流行一种令人向往的人生叫「废柴人生」。很多人都幻想出一个乌托邦:希望自己过上「猪肉自由」且「废柴」的生活。

何为“废柴”?

知乎一网友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

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晚上打游戏到一两点,28岁肥宅,没有工作、没有技能、没有爱好、没有理想、没有社交……当然,也没有女朋友。

这大概就是对废柴最合理的诠释了。过上「废柴生活」是很多人的理想,但现实中,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动一动,成为一个有目标的人。

相信我,当你一旦确立了目标,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

2014年的时候,Scalers确定了一个目标——每天写一篇文章,持续行动1000天。到2016年的时候,他的创作文稿已经累计100多万字。

2018年世界读书日,新华社向读者推荐20本必读书单,《刻意学习》排在第7位,排第一位的是“谈治国理政”系列。

插座学院特邀Scalers讲述了他写作背后的故事和对成长的理解,以下是Scalers自述,略经插座作者编辑。

“我的成长没有标签,标签定义不了我”

在写《刻意学习》、《持续行动》这两本书的时候,我没有刻意去规划未来的成长,而是刻意去规划了每一天做什么。

我是“N阶持续行动”理论的提出者和践行者。N阶指的是用10为底数N为幂来表达所能持续行动的天数。阶数越高,持续行动的难度越大。

基本上所有人都能在打鸡血的情况下,持续行动到达一阶,也就是坚持10天;一部分人会坚持到二阶,100天可以做什么?

前几天的热播剧《小欢喜》说,100天可以抢救一个学渣。

第三阶就比较困难了,一件事情要坚持1000天,就拿我们非常愿意去做的事儿,比如说谈恋爱来讲,也很少有人能够坚持1000天,因为没有人愿意和TA在一起。

不能否认的是,在学习和行动中,坚持长期主义的人,往往比碎片式生活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很多人自我输出时,都会给自己贴标签,我不会刻意给自己贴标签。从一定程度上讲标签纵然能简化认知,帮助他人更快的了解我们,但是也会产生刻板印象。而人是变化的,尤其是持续行动者。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去表达我自己身上的一些特质,我觉得是持续力,持续地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在读书时代,同学很快能明白的事儿,我得过一会才能意识到,才能上手去做、一点点去消化,总比别人慢半拍。慢慢做事就变成我的风格。

慢慢做的事,要出效果,就要持续时间长一些,这样反而显得持续力很好。

在这个场景下,不聪明反而未必是坏事。有时候聪明的人,感兴趣的事情做一下,然后就不做了,浅尝辄止。

在解决重大问题上,我接纳自己的这种风格。

很多重大的事情,不管是好是坏,就是时间沉淀的结果,优点和缺点都是成长的一部分,你要是觉得有不好的地方,可以及时修正。但别忽略、逃避这种不完美。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迷惑:为什么学了那么多道理,还是没能懂得?为什么行动了很久,还是没有质的飞跃?为什么努力了那么久,还是没有看到成长和收获?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你没有看清自己。迷茫的人,一般都会停止学习,而停止学习的人,一般来说都会渐渐变成“废柴”。

不过即使真要“废柴”,也要做一枚耐烧的柴。

一件事1000天搞不定,那就拉长至2000天

《刻意学习》这本书,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纪念我的1000天持续行动。我从2014年1月1号开始写作,在2016年9月份完成第一个1000天。

这大概100万字的写作素材,被我用在了我的第一本书里,我在一些文章下面写上文章的首发日期,我觉得这是一种见证。

在2014年之前,我认为写作是一件超级困难的事情,更别说要写一本书。

但是后来我在1000天行动里发现,我可以暴力破解它。

这是一个分解任务的过程,100万字的文章你没办法在短期内完成,那你可以将它拉长至1000天,如果1000天有困难,2000天总可以搞定了。

不管1000天还是2000天,需要用“持续行动”破解。

如何“持续行动”?

我从2015年开始在我们社群里跟大家分享“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的“双系统理论”:行动系统和学习系统。

我认为个人成长离不开学习和行动,就像两条腿走路一样,必须同时交错开工。行动系统的输出就是持续行动,学习系统的输出就是刻意学习。

我从2014年开始持续行动,到2016年一直是输出的状态。从2017年开始到2019年,是我持续行动第二个“1000天”,通过持续输入,吸取各个领域的精华思想。

因此,2017年开始我带了一个读书的项目,叫“早起读书现学现卖”。每天早晨读一个小时的书,然后马上把看到的内容讲出来。

这些书所涉猎的内容很泛,关于政治哲学、故事创作、心理学、传播学、营销学,还有《战争论》、《资本论》、《国富论》、《证券分析》等大部头。啃下这些经典著作,我觉得自己的心境、视野、格局又有了一个新的提升。

所以从个人成长而言,你去持续行动,刻意学习,坚持下来,三五年后再回头看,会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

其实持续行动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从公司成长而言,开一家公司,也要持续行动,因为要持续地赚钱,持续地创造收益,持续地扩大市场,这样你的盘子才能变得更大,你才能给你的员工更好的未来,大家跟随着你,才会有一个好前景。

人和人的差距,不仅仅是坚持大部分人无法坚持的事,还要持续做大部分人没有做、做不了、做不到的事情,而你不仅做了,还在持续做。

这样下去,即便是很笨的人,也会脱颖而出。

没有谁是完美的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很多人说生活有起有落的。我们为什么会感受到起落,是因为预期和实际不匹配。

但是持续行动是一个持续平稳的过程,既包括数量的平稳,也包括增长的平稳。持续行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在边界内不断调整修正,找到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基准线。

有了基准线,我们就可以很快地从波动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不会感受到强烈起落的颠簸。

我第一本书《刻意学习》是为了纪念我的1000天持续行动。书里选用了过去1000天写过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还把特意在文章最后加上了文章的写作日期。当时有一些读者不理解,认为这是“过时的文章”,认为我没有用全部的诚意来对待读者。

那个时候我感到很委屈,毕竟这本书有一半多都是新写的内容,但是却因为有几篇文章标注了创作日期,却被认为是“全部用公众号的文章”。

但是后面我就明白了,其实还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毕竟没有人会说《鲁迅全集》里面的文章是过时的,反而会说真经典!

于是在创作《持续行动》时,我就真正的从空白的文档开始,一行一行打字,最终写完14万字,变成了一本书。

当这本《持续行动》面世的时候,我注意到,仍然有人说“全部用公众号的文章”。

这个时候我突然明白,既然你拿得出作品,就得经得住考验。既然你把作品放出来,那读者可以以任何想说的话去评价,不管有没有道理,不管是不是闭着眼睛说。

好的作品可以在尽量多的维度上满意作者的需求,这一次我比以前又有所进步,这是持续行动和刻意学习的胜利。

用这样的心态看世界,其实就不会在意外在的环境波动,毕竟心中有数。而这反而会有意外的收获。

2019年4月,中国交建买了2.3万本《刻意学习》,送给他们公司在全国30多省的工程项目全体员工。中国交建是一家央企,港珠澳大桥以及北京大兴机场都是这家公司参与建设的。

不害怕别人的批评,听到更多建设性的意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是一种动态的视角。只要有持续行动,我们就可以慢慢改进。只要不下桌,我们就还有机会翻盘。

编辑结语

持续做一件事,不要说1000天,很多人做10天都说不可能。有人问Scalers,“当你熬不住的时候,你会通过什么方式激励自己?”

Scalers说:“熬不住就去睡觉,年轻人不要总熬夜。”

对于未来,Scalers很少做大的规划,他坚持只规划自己当下能做的事儿。即便跟读者说了这么多,在采访结束时他还是补充了一句:

“不要盲从任何‘过来人’的建议,任何建议都无法代替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总结出来的认知。”

这很重要。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