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这个手套,视障人士就能「用手看见」了
![戴上这个手套,视障人士就能「用手看见」了](https://s.hougarden.com/image/00/5a/005a8dff2ca4a70f6bb0ca7a72a7e65f.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resize,w_1920/format,webp)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11/73/1173b08b7a5a0e17b8118b1061be3d88.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我们很难体会到,习以为常的出门逛街搭地铁,对于盲人或视障人士来说是多么困难。
而一些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地方,甚至会给视障人士带来生命危险。前段时间北京截瘫者之家创办人文军因无障碍路口被私家车占用,在另寻他路过程掉入了停车场的坑而身亡,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00/5a/005a8dff2ca4a70f6bb0ca7a72a7e65f.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图片来自:新京报
所幸,科技正在一点点改变这样的现实。
德国设计师 jakob kilian 针对视障人士设计了一款可穿戴的感官替代设备 unfolding space,这款手套外形的设备可以成为视障人士的眼睛,让他们可以「用手看世界」。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85/c4/85c443ccca6b0b404ad19388f6d62854.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这款设备内置的深度摄像机可以生成佩戴者周围环境的 3D 图像,计算出周围障碍物与佩戴者的方位和距离,并通过手套上的振动马达以触觉的形式反馈到用户的手背。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a7/7e/a77ed9bdaf9e30f69ce43d21d5c6f07e.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在手套上分布了多个振动马达,在实际应用中,每个振动马达代表了不同的方向,而振动的强度则代表了佩戴者与障碍物的距离。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f3/2a/f32a125a7810da8ce998ad02a8d45bee.jpg?x-oss-process=image/quality,q_80)
这款设备通过触觉来代替视觉,因此对于触觉的精度要求很高。这就有点像爱范儿之前介绍过的力反馈手套,可以逼真地模拟不同场景的触感,比如模拟水滴到手指上、弹钢琴、按钮等精细的触感。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b9/c4/b9c4f984290ca825f67638e506f73c27.jpg)
jakob kilian 希望这款设备能代替传统的导盲杖,让视障人士以这种深度感知交互式地探索周围环境,以便在陌生的环境中躲避障碍物并实现自主导航。
同时这款设备的成本低于 500 欧元(约合 3899 人民币),这比大多数感官替代设备都要便宜,意味着有望被更多视障人士使用。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53/e8/53e8bedbde5a17baecf1c049053cf170.jpg)
视障人士在室外多依靠盲杖, 图片来自:Toronto Star
一直以来,针对盲人以及视障人士的导航技术都是一个不小的难点。尽管 GPS 等导航技术以及十分普遍,但十几米的误差还足以造成严重的意外,这样的风险让厂商们不敢轻易尝试。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74/16/74165ff01dc534f41de8b7d1c12d35e3.jpg)
图片来自:APKPure
正如知乎网友@马之人所说的,针对盲人的导航,甚至比自动驾驶更难,因为相比起固定的公路,人们日常生活所处的环境要复杂得多,而且 GPS 在室内根本无法使用。
一些盲人导航的解决方案还真和自动驾驶有点类似,比如去年和自动驾驶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开发出的开发出了一种基于微软 HoloLens 头显的混合现实应用,通过基于深度识别的 SLAM(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来感知空间位置,再加上内置的语音提示功能,帮助视障人士完成室内导航。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f2/f8/f2f862479c679d52a6310a864272f5c8.jpg)
微软 HoloLens, 图片来自:微软
这项技术同样是为了帮助视障人士在不熟悉的建筑中实现 「无障碍通行」,但缺陷在于需要提前对场景和路线进行全面的扫描,才能实现比较高的导航准确率,如果其他人突然出现在规划路线,系统可能也来不及反应。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01/d5/01d5eb8be772e963006d8b9b37863269.jpg)
需要提前进行空间建模, 图片来自:VRScout
因此这项技术暂时还无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即便技术足够成熟,HoloLens 的价格也会让很多视障人士望而却步,如果用户数量太少,也会让厂商缺乏研发和持续更新的动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有超过 2 亿人有中度至重度视力损害,而失明的人数有 3600 万,英国《柳叶刀·全球卫生》预计到 2050 年全球盲人数量将增至 1.15 亿。
![hougarden](https://s.hougarden.com/article/b9/a8/b9a85330b8fe46ffbe2c89aa2ca8055c.jpg)
图片来自:Unsplash
虽然这不算一个是十分庞大的市场,但这个群体却对改善生活质量的科技产品有着强烈的刚需。上帝夺走了他们的光明,希望技术可以重新为他们打开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