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eva Zelanda
Español
compartir

数字时代网上冲浪儿童图鉴:被选择,被网红,被保护

生活autor: 全媒派
数字时代网上冲浪儿童图鉴:被选择,被网红,被保护
resumen退回到20年前,你一定也听过父母这样的警告。那时一切都很慢,童话书慢,动画片慢,网也慢。

“这个你不能看。”

退回到20年前,你一定也听过父母这样的警告。那时一切都很慢,童话书慢,动画片慢,网也慢。换做今天的小孩,TA也许早就有了多个数字分身,小小年纪便在网站和app中切换自如。

时下的小孩,比从前更快乐了吗?与电子媒介相生相伴的童年,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样貌?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聚焦新媒体时代的儿童成长,探讨数字一代的困惑与隐忧,也踮起脚看看儿童保护的未来。

当童年步入数字时代,

童年的由来与“消逝”

“童年的概念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也许是最具人性的发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中如是写道。在他看来,“童年”是一个被创造和建构出的社会概念:从媒介变迁的角度出发,在口语时代,儿童与成年人共享语言、学识与爱好,直到印刷术通过文字在两者之间树起一道文化屏障,读写时代来临,学校教育兴起,成人世界出现了门槛,于是有了童年。

在更迭和演变中,“童年”的概念彰显了肇始于启蒙运动的、以理性为中心的现代性, 并逐渐趋向这样的共识:儿童的自我和个性须通过培养加以保存,同时,人们应理解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儿童的天真、好奇与活力都不应该被扼杀。

随着电报、电视的次第出现,媒介的电子化进程突飞猛进。信息的载体随之发生了剧烈变化:先前以文字为主体的媒介环境被图像和声音占领,人们对信息的理解不再诉诸文字所代表的线性逻辑和抽象理念,而是依赖于直接的、具象的、富有冲击力的视听文本。

在这样的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门槛消失了,成人的“秘密”不复存在,儿童被媒介包围,渗透,改变,加速走上“成人化”的道路。波兹曼的忧思也由此产生:电子媒介模糊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童年正在飞快消逝。

数字一代

在当下的数字化时代,新媒介技术几乎已经浸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儿童也不例外。从彼时的书本儿童、电视儿童到今天的新媒体儿童,“00”后和“10”后们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数字原住民。当牙牙学语的孩子对触屏设备得心应手,当手机取代了故事书,ipad代替了课本,与其说童年在消逝,不如说我们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新型的童年。

这是一个与数字媒体相伴成长的童年,一个线上线下无缝接轨的童年,一个色彩缤纷、也险象环生的童年。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iPhone已经成为人类历史上安抚婴幼儿最有效的发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17年世界儿童状况:数字时代的儿童》指出,全世界互联网用户中,18 岁以下的儿童与青少年占三分之一。Wavemaker于今年2月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中国孩童白皮书》显示,中国6-15岁孩童的数量高达1.6亿,他们已经成为高度数字化的一代:开始使用电脑的平均年龄为7.8岁,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的平均年龄为7.3岁,大部分在9岁以前都已接触各种智能设备、电子游戏和社交媒体。

hougarden

来源:Wavemaker《数字时代的中国孩童白皮书》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