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eva Zelanda
Español
compartir

女演员真的有中年危机吗?我们和影视从业者聊了聊

生活autor: 毒眸
女演员真的有中年危机吗?我们和影视从业者聊了聊
resumen“我很遗憾的发现,我能演的角色越来越少了。”

“我很遗憾的发现,我能演的角色越来越少了。”

不久前,姚晨在和梁文道对谈时,言语中不觉流露出一丝无奈:“每天床头堆着一沓剧本,但是因为你开始有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有些角色它没有办法承载了。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如果我一直被动等待,对一个女演员来讲,在外形等方面都是受限的。谁想看到你50岁的时候,去演一个30岁的人?”

然而,当姚晨选择不再被动、“主动出击”时,由她主演、监制的女性题材电影《送我上青云》却又被市场泼了一盆冷水:上映12天后,这部豆瓣评分达到7.3分的电影,仅仅只收获了2351万票房。姚晨希望的表达,并没有被更多人听到。

hougarden

《送我上青云》

《送我上青云》上映前的半个多月,在第13届FIRST闭幕式上,刚刚颁完奖的海清,喊住准备下台的周冬雨,把姚晨和梁静喊上台,一同诉说了中年女演员们无戏可演的尴尬。然而在转天的热搜里,除了支持声,也满是对海清“卖惨”的质疑,甚至于嘲讽。

比起无戏可演本身,声音难被听到、难以形成平等的对话,或许才是女演员们最无奈的部分。

两年之前,好莱坞女星艾丽莎·米兰诺等人在好莱坞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MeToo运动,开始代表女性电影人发声。两年以来,这场运动席卷全球,大批女性电影人陆续站了出来,希望能够在“权力至上”的电影圈里,为女性争取一个平等的舞台,向人们证明她们不只是附庸。

hougarden

metoo运动

但这场始于女性影人的运动,仅仅只止于女性就足够了吗?很多中国的女演员不可谓不努力,不可谓不执著,然而当她们经历了岁月的积淀,在生活和事业上都有了丰富的阅历后,等待她们的并不是“收获”与“自如”,而是越来越窄的戏路以及甩不掉的偏见。

表面上看,无戏可演仅仅是演员的困境,但这却和整个产业乃至整个社会体系运作都脱离不开关系。正如《送我上青云》的腾丛丛导演所言,一种题材类型的扩充,女演员所做的远远有限,需要每一个社会系统里的个体一起进行反思、探讨、推动和改变。

究竟该如何打破这样的困境、结束这样的无奈?为此,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采访了三位资深女性电影从业者,和她们一起从产业结构和社会环境,共同探讨女演员、女导演、女编剧、女制片……为改变这个行业所作出的努力与坚持。

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不只一种看待方式,市场也不该只有一种视角”。

“竞争的残酷性不一定体现在性别和年龄上”

《牵手》《心术》《将夜》导演:杨阳

hougarden

每次看到社会上关于中年女演员的热议时,都会让我很感触,一是让我想起之前很多和我合作过的女演员也都差不多都到了这个年龄阶段了;二来是因为演员确实是一个被动且受各种各样因素限制的一个职业,不光是年龄和性别。

年轻的面孔总是有着更多的曝光率,这无可厚非,观众对他们的好奇心也会多过中年女演员。但衰老本就是一个自然的客观规律,一个好的创作其实不应该受演员年龄的局限。

相比国外,在很多优秀的作品中都能够看到中年女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比如在好莱坞,其实比较火的一些演员和比较受欢迎的演员,还都是有一定的年龄的。61岁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43岁的安吉丽娜·朱莉、51岁的朱莉娅·罗伯茨等等,还没有出现年龄特别小的“小花”,可以火成全民皆知的程度。

hougarden

51岁的朱莉娅·罗伯茨

演技这个东西,本身里面也包含着时间给予人生的历练,如果没有经历过一些生活磨练的话,也没法表现出一些角色心理的丰富性,观众看到的就会是一个比较苍白的形象。

我之前在拍摄《将夜》时,接触过王劲松、尹铸胜、郑少秋、艾莉娅等等这个年龄段的老演员们,他们身上的集体共性都体现在对表演机会的珍惜:不仅会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来,更不会以资历老而刻意得要求搭戏的人是否能够得上格。我觉得市场应该给予他们一个形象多样的舞台,不分男女。

hougarden

《将夜》中的艾丽娅

因此我说中年女演员遇到的问题,也不仅是一个行业特例,它和社会审美等多个因素相关。但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从创作源头上改变这个现象,即一个好的剧本其实不要受市场的太多限制,在原创性上要更多的倾向于更有活力、更有新奇、和更有想象力的作品。

可能在如今的市场上,有一部分观众会默认年轻人不爱看中年演员去演戏,认为只有那些低年龄段的演员在观众当中才具有号召力。但其实像《欲望都市》《傲骨贤妻》等美剧在中国依然有着大批的忠实粉丝,观众也是很喜欢看这种有力量型的女性角色。对于中年女演员而言,更没有必要因此丧失信心。

hougarden

《欲望都市》

说实话,现在站出来发声的中年女演员们,已经好过我见过的那些一年到头可能都拍不到一个戏的小演员们。前两天一个演员还给我发来的信息说,因为一直接不到戏,她要离开北京了。选角方说她的年龄太大了,但其实这个演员还不到27岁。她的尴尬之处在于跟20岁出头的演员去竞争会显得年龄大,和30多岁的竞争反而连演妈妈的资格都没有。她现在首要面对的是生存的问题,而不是剧本合适的问题。

同样作为一个影视从业者,同样作为一个女性,我觉得每个行业都在面对激烈的竞争。我自己刚开始做导演的时候,父母也很反对我踏入这个行业。或许在外界看来,一个女导演想要在影视行业这个“男人的世界”里竞争,就是一个难上加难的事情。

包括入行的时候,也有人认为我在创作上会比较偏向“小鸟依人”的风格类型或者只能拍琼瑶剧,我很不服气他们这样的“理所应当”,于是拍完《牵手》后,从《记忆的证明》《诺尔曼·白求恩》《新亮剑》直到如今的《将夜》等等,促使我一路走来能够接触一些男频题材的,反而是在社会给予的无形对比中,激发出了自己的好奇心和创作的欲望,我觉得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完全可以横跨性别的局限。

hougarden

《新亮剑》

在我从业的近三十年里,有时会觉得这种竞争的残酷性不一定是体现在性别和年龄上,而是自己对行业能否继续热爱下去。比如我从北广毕业后,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是郑洞天老师,全班15个同学里,不分男女,到最后目前还在做导演,却只剩下我一个人。

“市场会需要更多中年女演员的剧本”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辣妈正传》《我的前半生》编剧:秦雯

hougarden

同样作为女性,我更能深刻的体会到,如今的时代女性在社会中参与程度不断在增加,我们的生活自由度更宽广了一些。对于影视剧而言,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也让市场出现了一个待填补的空白,就是关于中年女演员的题材市场。

当大家开始议论“中年女演员的困境”这个话题时,往往被带动的第一反应是没有好剧本。但其实在任何时候,好内容都是稀缺的。可能前几年在市场上做一个IP太简单了,为了迎合年轻受众群体,都一窝蜂的追逐大量的网络IP,影视剧里自然也会偏爱更加年轻面孔的演员,而行业里能认真沉下心做戏的人也就越来越少。

当市场缺少层次丰富的好剧本时,很多剧里妈妈和婆婆的角色就会比较趋向固化和雷同,让外界一度觉得,妈妈角色等同于家长里短、等同于不美不浪漫。但其实对于优秀的剧本而言,母亲角色一样可以美得发光,同样也可以表现出很丰富的内心、女性的力量和自我成长的历程。

如今,大IP的红利已经释放的差不多了,过多同质化的内容也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特别当古装等题材开始受限,同时平台也比较谨慎之后,以中年女演员为主的类型剧在市场的尝试里就会变得逐渐多起来,《我的前半生》《都挺好》就是很典型的案例。

hougarden

《我的前半生》中的袁泉

但说实话,其实这类以中年女性为主角的戏剧创作也很有难度。因为基本上没有此类IP可供改编,原创剧本的难度本身就会比较大。

这类剧集属于现实主义题材,需要编剧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和前期准备。你写到的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去了解行业本身,需要花时间去调研。在创作现实主义戏剧上,就要熟悉更多不同的人和生活,这个调研过程可能就像写小说一样积累素材。

此外,现实主义题材要写的很深邃,就需要加入一些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探讨。如果你仔细看国外的《傲骨贤妻》等以中年女演员为主演的剧里就会发现,人到中年其实能讲的故事很多。但基于国家如今的审查风险,过于批判性质的敏感话题在现行阶段下,在剧本创作之处就已经回避风险了,更多的重点仍会放在围绕情感问题上。

hougarden

《傲骨贤妻》

但我觉得未来一定是在慢慢变好。一方面是受到东西文化交流的便捷和融入程度的加深,在国际化的背景之下,电视剧里价值观也会有一些改变;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开始更加注重受众群体的细分,未来会呈现出的趋势是不同的群体可以根据自己偏好,在电视剧题材和类型上各取所需。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题材就一定会变得更多起来。

但是,任何剧都是需要花时间和力气去打磨的。编剧在创作上不能光看数量,也要看质量。即便有些剧在宣传上有奇招、或者演员特别红、或者视觉效果很好,但最终也逃不过的是观众对于一个好故事的审视,这是我进入行后的感受。

在我从事了十几年的编剧行业里,和演员相比,其实不太有很多来自于年龄和性别上的局限和歧视,大家更在乎的是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对这个领域的认可和敏感度。反而是自从影视行业呈现工业化趋势后,编剧成为工业体系中的一环,更多的焦虑却来自于工作中需要加入制片人思维。在考量剧本故事和人物的基础上,还要去思考监管、演员是否愿意演以及预算等等问题。

“这是来自市场的局限,不是女性演员的困境”

《北京爱情故事》《小儿难养》《无主之城》制片人:李亚平

hougarden

我是一个幕后工作者,可能无法感同身受到年纪给我带来的压迫感,但中年女演员们在演艺生涯上的焦虑我是看得见、也能感知到的。“中年女演员无戏可拍”算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这几年频繁引发热议的原因,除了剧本的缺失之外,也在于市场给予女演员们的一些局限性。

hougarden

陈冲接受采访时曾谈及中年女演员的问题

如今在互联网文化盛行之下,碎片化信息充斥文娱领域,年轻受众成为主流消费群体,影视内容自然也会偏向年轻化,留给中年女性题材作品的创作机会就会备受限制,对中年演员也就没有那么大的需求。

这不全是亚洲文化审美的问题,因为影视剧本身就有娱乐属性。包括在《复仇者联盟》《蜘蛛侠》这样的好莱坞电影里,也同样会让年轻新人来扮演新的面孔,全世界都在往年轻人身上去靠,因为他们代表着娱乐消费市场里的方向。

而在行业里,有人称演员是一个“青春饭”,甚至还有一些言论说女演员其实不需要太强的演技,只要年轻漂亮,镜头对准过去的画面就是很美好的。

我们暂不讨论这些言论。不过事实是在一些片子里,比如男主演可能五十岁,和他搭档的却是二三十岁的女演员。从观众审美出发,外界对于女演员的定位首先还是年轻漂亮,大家对女性的“胶原蛋白”的要求可比对男性要高。

hougarden

惠英红也在采访中提及三十多岁没有角色

市场最突出的特点是随风而动,有什么样的热点就有什么样的风潮。年轻人爱看什么,什么题材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资本往往就会跟进投入。因此如今很多作品类型还是基于市场决定的,这是创作的困境,不是女性演员的困境。

一方面,围绕中年女性讲述的作品,从人生境遇上来看,随着年龄的进阶,对编剧和演员的生活阅历结构都有一定的要求。之前我们国内一些号称行业剧的影视作品,就出现了编剧没有下足功夫,让观众不断诟病内容“悬浮”、“狗血”、“不真实”。

另一方面,从整个市场的类型上来看,围绕中年女性的题材在现在来看还是偏小众的,在流量上面就会比较吃亏,大家在制作时就会面对较大的风险和挑战。比如我们正在开发一部电影,叫做《上海爱情故事》,讲一个老年单身女人追寻自己爱情的故事。在海外市场,像这样的代际电影每年都会有佳作,如《蓝色茉莉》《依然爱丽丝》《三个广告牌》等等。

但在国内,创作这类作品还是比较冒险,因为这不是一个关于年轻人的故事,在策划缘起,来自市场的合作伙伴会第一时间担心如果年轻人不爱看,中老年人又不会来看的话,这类题材的电影投资会不会血本无归?这是一个对市场的本能判断,尽管它可能是偏颇的。

虽然现在担心,但是我觉得未来随着观众审美的细分和多样,影视剧类型也一定会丰富起来。如今市场已经出现了对这一题材的需求,观众要做的是给予我们一定的孵化时间。对于中年女演员而言,也要区分自己是明星还是演员。如果是演员,就要坦然接受年龄带来的馈赠,你从选了演员这个行业开始,就应该率先理解它会有这样的一个可能性,毕竟谁都无法阻拦年龄的增长,而不是患得患失,这一点同为女性,我是可以感同身受的。

我的职业现在虽然是制片人,但其实在大学学的是广播电视文学,35岁之后才开始,制作了第一部电视剧作品《小儿难养》。在我转行而来的这些经历里,年龄不是女制片人最大的限制,反而在行业里,我所看到的女演员却都或多或少受此影响。我希望中年女演员们不要因此丧失信心,而是理解市场的轮动规律,等待这一题材的合理孵化,不放弃自己的职业追求。

除了被动等待之外,虽然不是每个人女演员都有条件自己去发起一些项目,但无疑这也是一种走出去和创作的机会,比如像姚晨监制的《送我上青云》。这样的作品既会为这一题材市场贡献出自己独特的力量,也是在帮助市场类型变得更加丰富。

hougarden

《送我上青云》

女演员能公开讨论这些问题,我觉得她们是很勇敢的。这个议题值得被讨论,即使站出来发声的虽然有争议,但是她们的行动是积极的,会引发关注进而推进改变。也让我们知道了,不管什么行业,每一代人都在经历新旧交替的过程,这是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这是残酷的,因而我们的抗争和面对,也得是有付出有底气的。

其实不只是女演员,在任何行业里遭受到局限的女性,都应该站出来呼吁社会的关注,每一份力量,其实都在促使着社会结构的逐渐平衡。当有人问我是否在制片人行业有性别歧视时,我有时候会开玩笑说,“我从不歧视男性,我会公平地看待一切”。

我相信,时代是在往前走,每个行业的处境也是随着更迭的观念不断的进行变化,出现了问题,我们就一起寻找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即使每个人的力量都很微弱,但往好的方向上一起去进取,改变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