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eva Zelanda
Español
compartir

从盲人骑马到稳操舵柄,数字1.0时代和2.0时代的区别

转载autor: 龙曦
从盲人骑马到稳操舵柄,数字1.0时代和2.0时代的区别
resumen没有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是一艘不带罗盘的船,有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是一艘有罗盘的船。


hougarden

作者 | 龙曦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没有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是一艘不带罗盘的船,有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是一艘有罗盘的船。有时,没有罗盘的船也有可能找到目的地,有罗盘的有时也找不到目的地,但我们宁愿乘有罗盘的船。

hougarden

改变管理历史的一代

不久前,笔者拜访了一位当年从“千团大战”中生存下来的资深创业者。我问他,从6000多个玩家变成最后的三强格局,你靠的到底是什么?

他说,这个问题我想了八年了。八年前,或者哪怕五六年前你问我,我是没有答案的,我还在昼思夜想。直到最近才想清楚,靠的还是团队和管理,靠的还是组织而非个人的力量。

笔者经常拜访这样的创业大咖,一般喜欢问三个问题。第一问为什么做,第二问做对了什么,第三问对组织和管理的看法。

通常,前两个问题都能得到极为清楚丰富的回答,但第三个问题,往往会冷场,往往会得到两个答案:第一种把管理要素说的清清楚楚,这样的人不到5%;而往往95%的人会回答——那时候真的不懂管理,要不是靠拼速度和对手犯错误,我们肯定死在管理上。

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使是5%成功的企业家之中天然就善于管理的也不过只是5%,绝大多数人只是蒙眼狂奔而已。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写一段这样晦涩的题记的原因,因为我们要远航,就必须有罗盘。

在我们已经经过的100多年的近现代企业史里面,虽然有无数的管理书籍、院校、教材、案例,但是对很多企业家来说,管理仍然带有某种玄学色彩,它既不是一种单纯的天分,也非常不容易靠后天习得,它似乎是人格、运气、智商、情商和训练的混合物。

如果我告诉你,这种一百多年都没有变化过的管理思想内核,完全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解决,而且解决的方法也并不那么复杂,80%的人大概都能学会,都可以极大的改善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组织竞争力,你是否会认为我是一个卖大力丸的?

事实上,这个问题解决的路径,其实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多年了,那就是信息化1.0到信息化2.0时代的飞跃。

也就是从以IBM、微软、英特尔、思科所带来的管理的IT化,向亚马逊、阿里云等新一代企业为提供的以AI+Bigdate+Cloud(俗称ABC合流)为核心的以DT实现数字化运营,及建构于其上的数字化管理。

如果以1980年代PC开始出现作为其起点,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已经为此进行长达30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切的一切只为等待一个飞跃的到来。

现在,它已经来到你的面前,甚至已经握在你的手中。

hougarden

把命运掌握在你的手中

数字1.0时代到底做了什么?客观的说,它做了很多有价值的事,但把更多的问题留给了下一代人。

如今的人们可曾知道,在谷歌公司的某个地方,藏有60PB(1PB=1024TB)的数字化图书,大概数量有2500万本。这些书原本计划提供给公众,但现在只有6个负责看守数据的工程师可以看到它们。

伟大的谷歌在21世纪初曾经发愿进行一个壮举,他们发明了一种半自动设备,包括四个摄像头和一个测距激光雷达,以及一个需要人手动翻页的支架。

凭借这个工具,一个人每小时可以扫描1000页图书。谷歌最终的目的在于,它希望把美国和英国主要大学图书馆的书籍全部数字化并免费提供给全人类使用。

这像一个神话,但所有的神话都是现实的隐喻。

在谷歌的免费图书计划进展的如火如荼之时,它突然被纽约南部地区的一个地方法院裁定必须停止这种做法,原因是大量的出版机构和作者开始起诉谷歌侵犯版权,他们代表着极多的不同的利益诉求群体,最终的结果是谷歌败诉。

人类的信息化1.0的时代的路径也大抵如此。

在无数的政府机构、公共部门、企业争先恐后的将其资产和数据进行数据化之后,人们却突然发现,由于原有的、古老的管理结构的条块划分和利益区隔,这些数据最终无法被融合和利用,大量的数据沉在昂贵的emc存储设备里,变成了信息孤岛,这些孤岛永远无法连成一片大陆。

hougarden

如果说整个信息1.0时代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管理的数字化,那么这个目标并未完成,原因就是无法建立一套可以运行在错综复杂的信息孤岛上的统一的操作系统,人们拥有数据,但却无法很好的利用它们。

这一切的改变因为云计算和智能手机的诞生而改变。智能手机第一次使得“掌握命运”不再是譬喻层面的,也是实际层面的。智能手机及此后的万物互联带来的变化是:

1.企业终于有一种方式把其所有的人力资源变成可管理的信息节点,极大的加速了信息在整个群体中的流动;

2.由于手机的形态限制,它又天然的要求人们把更多的计算能力和资源放置在云端,云-端的结构使得以前诸多的信息孤岛得以融合,数据第一次因为可以充分聚合,而使得基于整合后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成为现实;

3.万物互联时代的来到,AIot成本的摩尔式降低,让企业把资产进行数字化、在线化、可智能配置化的门槛大大降低,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便宜而且便捷的进入数字化2.0时代。

而这一切的结果,就是钉钉这样产品的出现。很多人都觉得钉钉是一款企业版的IM,其实,从基因上看,钉钉天生是为了管理而不仅仅是沟通而产生的。

它把信息节点-信息资产-基于信息的决策-执行-反馈这一全过程,第一次用一种非常轻、非常容易上手的方式发送到了每个管理者的手中。

德鲁克曾经说过,在信息时代,一个管理5个人的经理在决策信息的需求上可能和旧时代一个管理500个工人的厂长一样。

但是,限于时代,德鲁克并没有给出解决办法,给出办法的反而是钉钉这样的企业。

hougarden

误区重重

笔者不止一次说过,企业在云端的庞大数据资产是一座山,从山上到世间需要一条路,钉钉就是这条路。不过略有区别的是,我们是先有山、后有路。

所谓的路,就是整个企业的信息化2.0之路。但是,是否走上这条路,则取决于人的选择。而人的选择往往有很多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企业越大,越有钱投入,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就越高。

事实的真相是,企业越大,1.0时代的IT资产越多,各种不同种类的单一系统越高级,总体信息上就越割裂,因为这些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公司设计的,它们天然没有考虑彼此融合的需求。

笔者接触过的一个百亿美金级的企业,请了一位千万年薪级的CEO,结果这位CEO为了推行pmo式的管理,发起了200多个微信群,每天直到深夜还在群里回信息。

这位企业家对笔者说:

“我发起这么多的项目组,是为了管理的扁平化,是为了听到方方面面员工的声音。但可能是微信这种工具天生不是为管理设计的,我很难钉住要点,很难知道谁看了、谁没看、谁该回复我,我最后我不得不设置了'微信值班经理’这样的工种,目的就是为了实时配合老板追寻信息,这种数字化管理的难度,真比面对面开会还大。”

那是不是企业自己开发一种专门的信息沟通工具就更好呢?复星集团是一个有300多家企业和8万名员工的企业,2012年以来,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这个企业开发了多种用于管理的APP。

然而多种APP的开发最终带来的反而是管理路径的混乱,一位高层说,在使用钉钉开发的复星通之前,我们旗下南京钢铁的要找海南矿业的人,中间来回辗转至少要5天,但是现在所有的人都在内部的通讯录上,只要“拉群”一个动作就可以解决之前5天都办不到的事,他很有感概的说:

“IM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异地出差是否好用,背后需要强大的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等支持,想做好要砸很多钱。对复星来说,如果复星通这件事我们自己干,一年要砸一千万才能达到钉钉效果的七、八成,而让钉钉做,我们的成本就很低。”

第二个误区是,越是技术创业企业,越是新企业,就越不容易有信息化2.0方面的问题。

这是一个典型的悖论,一个以技术起家的创业企业可能在AI能力方面很强,但是管理者的经验往往很弱,为了追求速度,很多高技术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往往是越简单越好,最简单的是用一些现成的消费级软件,比如邮件、微信、qq和一些共享工具比如云盘。

一位在无人零售大战中败下阵来的创业者告诉笔者:

“企业极速发展的时候,管理的问题往往被后置。那时候我们唯一的KPI就是增加点位,一个城市经理今天可能管30人,明天就可能管100人,而我们又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因此有人上班了没有不知道、货损有多少不知道、制定的优惠方案实施了没有不知道……我们最终不是败于模式,而是败于管理溃散带来的资源无度耗损。如果那个时候就有钉钉这样的工具,有这样数字化的管理思想,我们很可能活下来。”

hougarden

钉钉是如何成为企业的操作系统的?

在远大集团,以前的考勤在每月底有6万多条,审核的过程只能靠电话。但是钉钉上线1个月,6万条变成了6000条,最后变成了1200条。

为什么呢?是企业裁员了么?当然不是,而是由于钉钉自带功能齐全的考勤流程,员工的出勤动态如掌上观文,大部分考勤问题只要看系统就自然可以明了,最后只有少数需要人为审批的特殊情况需要单独处理。

在这个案例里,钉钉最大的价值是通过数字化再造了一个新的流程,功能不变,但用数字呈现了以往通过手工才能呈现的结果,这为加快处理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

但这只是钉钉能力的冰山一角,笔者认为,钉钉更深层次的能力,是通过数字化透明,实现了组织内的互相监督,使得组织变得扁平,使得对上管理不再是一句空谈。

“我跟员工讲,如果我没有及时回复,尤其是显示已读,没有回复,就DING我。”远大集团CEO彭继笑着说。他认为,钉钉给远大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以前领导赶着员工跑,现在员工催着领导跑,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催。

远大集团CIO瞿友汉说:“很难说这场变革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或许这里已经没有了上下之分,而是回归到了每一个个体。”

hougarden

当责任、权利和信息都回归到每个个体的时候,也就是企业的每个细胞都发挥最大的活力的时候。

除了把非数字化的流程变成可数字化处理的,把企业里单向的考核监督变成双向的,钉钉还具有的一个最大的能力就是“拆墙”。

所谓的墙,就是各个部门都各种不同结构的数据,也是企业信息化1.0到2.0中最大的问题。

而钉钉的解决之道在于,有阿里云这种全球顶级的云服务商,无论客户的需求是公有、私有还是混合云,都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钉钉不仅可以跨部门沟通,还让每一个跨部门项目都能实现独立的信息共享,并把数据备份在云端,信息也不会因设备变更而丢失,还能跨部门地进行数据融合。

这才是“数字操作系统”真正的底气所在,如果一个操作系统都不能进行各种底层的资源调用,它还能被称为操作系统么?

最后还要说一句的是,钉钉并不是仅仅为商业组织设计的,它适用于一切有管理需求的组织,它还可以帮组织“攒钱”,也就是积累数字化资产。

比如,在我们熟悉的教育场景,教案、教学计划、教学记录都是纸质化的,但由于现在有了日志、周报、钉盘等功能,不仅方便留存,方便查找,统计起来也非常方便,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借鉴其他人的经验,长此以往,组织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加强,这就是所谓数字资产的增值。

hougarden

小结

中国据统计有4000万家企业,其中80%的企业没有实现数字化,这个数字当然不容乐观。

但从事情的B面来看,我们可以认为,中国还有80%的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2.0释放巨大的产业能量,中国的经济竞争力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而不是潜力已经消耗殆尽。

而中国产业互联网业者的任务则是,考虑到4000万家企业中绝大多数的数字化程度还很低,我们有必要修一条轻松、容易找到方向的路,把他们带到数字化2.0时代。

钉钉就是这样一条路,或者,换个说法:我们常说钉钉是信息化2.0时代的操作系统,这其中至少包含着3个要义:

1.钉钉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思想,具体的APP是管理思想的具象化;

2.钉钉的功能是围绕管理而不是社交来进行构筑的;

3.钉钉不是一切,它主要是一条通路,通往企业的数字资产,通往阿里在云端所能进行的各种管理赋能的一条数字化通路。

有人说中国80%企业的问题是没有信息化,但从目前钉钉反馈的数据是,可能有90%的企业是没有信息2.0化。

2.0化的奥义除了把信息数字化和融合化,并且把它们送到云端,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可以轻松操控的系统。

对于具体到执行者,这套系统提供到是各种便利到工具和可以正向或反向整合的工具,但对于企业的决策来说,无论是应用工具、提升系统、业务上云,最终的目的是一部分和管理决策密切相关的数据在融合中产生,它带来的是一种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看到趋势的洞察能力,这种洞察力洞穿了企业管理中的种种“数据迷雾”,它是罗盘,但是是数字化的罗盘,是从手工操舵到高级别辅助驾驶的区别。

最终,企业不能脱离人,全自动的企业是不存在的,阿波罗11号登月的最后一个着陆动作就是驾驶员切换到手动系统才完成的,但是决策的依据和系统支撑是完全数字化的。

钉钉也是一样,在“接管”了诸多系统后,它最终的目的是把企业的操控权还给企业的领导者,并使其具备更大的能力。



转载声明转载声明:本文系后花园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后花园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palabras clave:科技互联网